露天煤矿矿坑地质环境灾害与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97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1967.X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露天煤矿矿坑地质环境灾害与生态修复模拟装置,其结构为:在封闭模拟室的底面设有振动控制台,振动控制台的上方通过若干个升降台共同支撑边坡模拟台;在边坡模拟台内设有加热装置、冷凝装置和喷火装置,并在边坡模拟台的斜面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边坡模拟台的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定位在封闭模拟室的顶部;在边坡模拟台的斜坡下方设有采集点;在封闭模拟室的顶部设有监测仪器群组;在封闭模拟室内设有对各装置控制运行的控制台。该模拟装置可以模拟各种矿山环境灾害对露天煤矿矿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模拟生态修复情况,为露天煤矿矿坑边坡治理提供依据。

    一种多功能采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模拟方法及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72783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711129739.2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采场边坡生态修复的模拟方法及装置,可以有效模拟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矿山边坡地形、不同土壤、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栽植植被及其复合形成的条件下,环境生态修复机理、环境生态修复前后边坡稳定性、水土流失量、土壤养分变化规律、植物生长规律等,解决现有技术对露天矿边坡环境生态修复系统性研究的缺乏,考虑影响环境生态修复各因素间的耦合性,为边坡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应用在矿震重复扰动下的锚固力监测型膨胀支护锚杆

    公开(公告)号:CN116291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68390.4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应用在矿震重复扰动下的锚固力监测型膨胀支护锚杆,其结构为:在锚杆杆体上沿轴向方向同轴设置若干个膨胀管,每个膨胀管左端为圆台结构,右端为膨胀倒刺片;在锚杆杆体的左端定位最左端的膨胀管,在最右端的膨胀管设有同轴设置的锥状管,锥状管的左端为圆台结构,右端为垂直轴线的端面,在锥状管的端面通过垫圈托盘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应用在矿震重复扰动下的锚固力监测型膨胀支护锚杆,该膨胀支护锚杆串联若干个膨胀管结构,当工作时各膨胀管受力挤压而使膨胀倒刺片膨胀,从而达到锚固的作用,不仅锚固能力强,而且出现矿震时,不易失效;以及通过压力敏感橡胶弹簧,对煤层的形变与压力分布进行监测,监测锚杆所受拉伸力大小,锚固力强度,判断锚杆是否失效。

    一种矿山井下巷道工作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11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88314.1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山井下人员工作环境调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山井下巷道工作环境智能调控装置。探测输气筒的前端和后端与分别与两个固定导向条连接,导向条中间设有向下凹的导向槽,侧支架位于导向槽内部并沿导向槽滑动,探测输气筒底部设有环境空气调控报警器,环境空气调控报警器的瓦斯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粉尘传感器位于探测输气筒内部。本发明解决了就目前井下实时环境调控装置而言,进行设备安装时不需要在施工巷道内壁钻孔,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可快速移动,且操作简便,能快速安装。

    深部煤矿开采多措施综合防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07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00689.3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煤矿开采多措施综合防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冲击地压的防治重点区域,确定具有冲击地压危险倾向煤层的工作面;2)在煤层工作面高度中部钻孔,并进行水力割缝,然后向煤层注水,注水完毕并封堵;3)开采煤层自解放保护层:采用刨煤机采煤机等沿巷道方向在巷道底部进行开采,开采形状为沿巷道方向的长方体开口槽,一边开采,一边向长方体开口槽内堆积填充湿润的矸石;4)在对煤层回采时,将采煤机升至大于保护层高度,避免矸石保护层被采集。该综合防灾方法采用煤层注水和开采煤层自解放保护层的措施,可有效防治冲击地压和自燃发火复合灾害,提高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

    一种环形向心静动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894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411416.7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动组合加载试验装置技术领域,一种环形向心静动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包括框架结构1和加载缸2,所述框架结构1为组合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12,在所述第一支撑12内部设有第二支撑13,所述第一支撑12与第二支撑13均为圆柱环结构,所述加载缸2嵌于第一支撑12与第二支撑13上;在所述第一支撑12与第二支撑13上表面设有上台面11,在所述第二支撑13的下侧设有待加载试件放置面14;在所述加载缸2一侧设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驱动装置3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实现对试件进行环形向心对称和非对称加载试验,也可实现对不同大小冲击试件进行加载;加载承受范围更大;可实现一键同步调节,更大程度地保证了加载的对称性。

    一种巷道围岩支护变形测试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486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223701.3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道围岩支护变形测试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压力敏感涂料使用喷枪喷涂于巷道围岩支护表面;2)待干燥后,在涂层上方刷涂一层透明水性防尘涂料;3)安装激发光源系统、图像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以及专用三脚架;4)当巷道支护及巷道壁煤岩发生变形,经激发光源照射的压力敏感涂料发射出不同强度的荧光;5)图像信号采集装置捕捉到涂料发出的荧光,通过信号传输装置将荧光信号传输到图像处理装置中;6)使用图像处理装置处理荧光信号,得出巷道支护及巷道壁的位移场及应力场分布变化情况的图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该方法可快速监测巷道围岩支护变形,且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监测数据准确,外界因素影响小。

    用于改性粉煤灰的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1517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593987.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性粉煤灰的装置及其应用,用于改性粉煤灰的装置,包括去离子水机、粉煤灰筛分装置、混合装置、球磨机、改性装置、储物箱、柱装置和储液箱,各装置间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先将粉煤灰进行改性,改性过的粉煤灰具有稳定性好、吸附性得到显著提高,再将改性的粉煤灰依次通过储物箱、柱装置和储液箱,进行处理废水,能够有效的吸附废水中的杂质。

    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电荷监测指标及其临界预警初值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474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6723.5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冲击地压电荷监测指标及其临界预警初值的确定方法,包括:现场取样加工;电荷监测系统、加载系统、屏蔽系统安装测试;煤样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电荷感应规律实验室试验;根据煤样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结果确定电荷监测指标(平均电荷量和电荷量变异系数);根据煤样破裂过程压密弹性阶段和强化损伤阶段平均电荷量和电荷量变异系数比值确定电荷临界系数;到冲击地压矿井煤层巷道无采动影响区进行现场电荷监测,得到电荷监测指标标准值;将电荷监测指标标准值与电荷临界系数相乘即可得到相应矿井冲击地压电荷监测指标临界预警初值。通过该方法可快速、便捷的确定电荷监测指标预警初值,可为电荷感应技术对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害进行定量化、精准化监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通过现场测量煤体软化模量指数判断冲击倾向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075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1810483344.0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一种通过现场测量煤体软化模量指数判断冲击倾向性的方法,具体为:首先,在巷道内使用钻机向巷道煤壁打钻,记录排出的煤粉量和对应的钻孔深度;其次,绘制煤粉量与钻孔深度的关系曲线,求得巷道破碎区半径和软化区半径;然后,根据煤体软化模量指数公式计算打钻处的实际煤体软化模量指数,判断煤体冲击倾向性;进而,以此方法测得整个采区或采面的煤体冲击倾向性分布情况。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直接在煤矿井下测量求得煤体冲击倾向性,弥补了实验室检测煤体冲击倾向性方法存在的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大、难以代表现场实际值的不足,特别适用于软弱煤体无法取样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