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428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17516.1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器官靶向性金纳米团簇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组装体由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GSH‑AuNCs)、阳离子聚合物和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的方式构成,其可通过调控组装体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实现对活体器官靶向性的调控,即无金属离子存在时组装体可快速在膀胱富集并最终被清除体外;低金属离子含量的组装体有效富集于肝脏部位;高金属离子含量的组装体具有独特的肺部靶向富集性能。同时,该组装体还具有良好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性能,可用于活体近红外二区成像。本发明器官靶向性金纳米团簇组装体在生物成像和疾病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592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55974.9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1/7088 , A61K31/713 , A61K9/14 , A61K39/39 , A61K39/00 , A61P35/00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疫苗的低温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氟取代功能核酸与抗原肽为原料,低温条件下两种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分子静电引力、色散力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疫苗复合物。本发明制备纳米疫苗的方法制备简单、绿色、反应条件温和且成本低,实现了无载体的共递送免疫佐剂和抗原肽,避免了载体带来的免疫原性,并实现了抗原高装载率组装。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核酸纳米结构制备的限制,避免了高温导致的抗原的丢失,展现了一种简单的、通用的实现任意核酸和任意抗原肽的直接自组装,从而对开发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的纳米疫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因此,本发明有望为制备有效的肿瘤纳米疫苗提供理论和实验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05918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57709.4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1/711 , A61K31/704 , A61K47/10 , A61K38/16 , A61K9/14 , A61K31/713 , A61K48/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冻制备生物分子纳米颗粒的方法,首次提出了以冷冻的方法来驱动生物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以生物分子为原料,无论是否加入添加剂,溶液在通过降温冷冻之后,水分子结晶,从而将生物分子和添加剂排斥出生长中的冰晶,导致它们的在非冰区域的局部浓度升高,因而增强了生物分子的附着动力学,这种浓度效应加强了生物分子之间或者生物分子与添加剂之间的分子内和分子间静电引力、π‑π堆叠以及亲疏水作用,导致生物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需的冰箱普通家庭就拥有,并适用于高温下不稳定的抗原肽组装以及需要和生物分子组装起来联和使用的高温不稳定药物,特别适用于是纳米疫苗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9987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27155.5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二硫多肽纳米粒,为二硫杂环化合物与多肽药物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所述二硫杂环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多肽药物给药方式单一以及其他口服递送多肽技术存在缺陷的问题,制备的聚二硫多肽纳米粒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克服口服三大屏障,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0989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1551322.1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态粘附的超润滑水凝胶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将水凝胶单体和海藻酸钠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然后依次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促进剂四甲基乙二胺以及亲水光引发剂过硫酸铵和离子交联剂硫酸钙二水合物,再加入粘合剂,混均得到预凝胶溶液;将基底浸没于预凝胶溶液中,取出后置于室温下光照,经光引发完成聚合反应得到一种湿态粘附的超润滑水凝胶涂层。所得水凝胶具有双网络水结构能有效地耗散施加的应力,力学性能良好,有效解决了涂层由于弯折而引起的断裂和变形;同时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良好的粘附性。该水凝胶涂层使用方便,成膜迅速,有望应用于医用导管、Foley导管、心脏起搏器引线和大规模软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15605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80035321.3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新加坡国立大学(SG) , 福州大学(CN)
Abstract: 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X射线检测膜及其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该X射线检测膜的方法。具体地,该X射线检测膜包括分散在柔性聚合物基质中的持续发光纳米颗粒,其中,该持续发光纳米颗粒以约0.1%至约100%的浓度分散在该柔性聚合物基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1610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23163.1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9K11/85 , C09K11/02 , B82Y20/00 , B82Y30/00 , B82Y40/00 , A61K31/15 , A61K33/00 , A61P35/00 , A61K41/00 , A61K4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紫外发光闪烁体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紫外发光闪烁体纳米材料为Ce3+/Gd3+共掺杂的LiLuF4纳米晶,可通过高温共沉淀方法制备得到;该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具有优异的Ce3+紫外发光(300‑350 nm),可用作辐射闪烁发光的理想基质材料;并且,该材料可通过Gd3+和Ce3+的能量传递作用,显著提升X射线激发的紫外发光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在分子光激活领域的应用,利用X射线激发的紫外发光激活前体分子释放一氧化氮。因此,该闪烁体纳米材料具有高效紫外发光、形貌可控性、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辐射探测、光化学反应、X射线诊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92094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827991.6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9/39 , A61K31/704 , A61K31/7088 , A61K49/00 , A61K47/54 , A61P35/00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菁染料介导的核酸/抗癌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花菁染料修饰的功能核酸和抗癌化疗药物为原料,使其在水溶液中通过分子静电引力、质子的转移和疏水作用,自组装形成核酸/抗癌药物复合物。本发明制备功能核酸/抗癌药物复合物的方法简单、绿色、温和且成本低廉,其中抗癌化疗药物与功能核酸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良性结合,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因此,本发明有望为制备高效的抗癌功能核酸药物提供理论和实验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15962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1586549.X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L29/08 , A61L29/12 , A61L29/14 , A61L29/02 , A61L29/16 , C08F251/00 , C08F220/60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和治疗尿路感染的复合水凝胶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涂层的制备方法为:以丙烯酰胺羧基甜菜碱单体、海藻酸钠为原料,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碳酸钙为离子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四甲基乙二胺为交联促进剂,过硫酸铵为光引发剂,制备得到水凝胶预聚物溶液;利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得到银纳米粒子溶液;以牛血清白蛋白、四氯金酸为原料合成金纳米粒子,用壳聚糖修饰金纳米粒子,得到金纳米粒子溶液;将水凝胶预聚物溶液、银纳米粒子溶液和金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即得到所述复合水凝胶涂层。该复合水凝胶涂层可用于制备用于监测和治疗尿路感染的复合水凝胶涂层导尿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4873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527288.8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8J3/075 , C08L33/26 , C08L5/04 , C08K3/04 , C08F220/56 , C08F222/38 , A61K9/06 , A61K47/36 , A61K47/32 , A61K47/04 ,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双网络水凝胶及其应用,属于材料学领域。海藻酸钙/聚丙烯酰胺互穿双网络水凝胶能够有效地耗散加载的应力,具有出色的弹性和柔韧性;引入羧酸化碳纳米管,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还具有低温下良好的电学能力、可恢复性能、应变传感性能、pH响应的溶胀行为、组织粘附性能和可持续药物释放行为,拓展了其在柔性可穿戴技术上的应用范围,有望实现在可穿戴医疗一体化的潜在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