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液器、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882676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958278.8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液器、降膜式蒸发器及空调,包括:进液板,设置有进液孔;布液板,所述布液板与所述进液板平行,从所述进液孔进入的制冷剂流经至少两层所述布液板;均流件,位于所述进液板与所述布液板之间。由于在进液板与布液板之间设置有均流件,则从进液板流出的制冷剂在进入布液板的过程中会经过均流件均流,如此可以保证流到布液板的制冷剂的流动均匀性,则可以保证最后流到蒸发管上的制冷剂的均匀性。

    立式蒸发器、气液分离方法、制冷系统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783066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258044.4

    申请日:2017-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F24F13/30 F25B4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蒸发器、气液分离方法、制冷系统及空调,其中,立式蒸发器包括壳体、换热管和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换热管和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气液分离组件的上方;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的液态冷媒入口,所述换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将所述换热管排出的气态冷媒中携带的液态介质分离出来。本发明能够将气态冷媒中携带的液态介质在蒸发器内分离出来,避免气态冷媒携带液态介质进入压缩机,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且本发明能够提高蒸发器在竖直空间的利用率,无需单独设置气液分离器,也不需要单独配置压力容器,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换热结构、冷凝器及空调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27098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802739.7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冷凝器及空调,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管组件,设置在冷凝器进气口的下方,与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态冷媒换热;取液组件,连通换热管组件和冷凝器内部,将冷凝器内部冷凝后的液态冷媒送入换热管组件内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结构将冷凝后的液态冷媒引入换热管组件内部,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态冷媒与换热管组件内部的液态冷媒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气态冷媒的过热度,换热管组件中的液态冷媒经过换热之后又会从连通压缩机的吸气管路流入压缩机中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换热阶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结构就无须改变冷凝器本身原有的系统结构,又能降低气态冷媒的过热度,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一种气液分离导气装置、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8583476U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22873430.7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导气装置、降膜式蒸发器和空调器,涉及换热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降膜式蒸发器各层降膜区产生的气态冷媒无法及时排出,未及时排出的气态冷媒影响降膜区布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该气液分离导气装置包括均液板和多孔挡板,均液板设置于降膜式蒸发器的降膜区,多孔挡板设置于均液板侧面,并且均液板的数量为至少两块,均液板间隔设置,均液板与多孔挡板围合成至少两个彼此分隔的腔室,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管位于腔室内,每个腔室侧面的多孔挡板上均设置有气孔。该气液分离导气装置可使每个腔室内换热产生的气态冷媒及时排出,从而可提高每层降膜区布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可有效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20574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1192966.X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其中,蒸发器包括壳体、进液口、出气口和换热管组,其中,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就能根据蒸发器的具体换热需求,更合理地设置高制造成本的高性能换热管,减少蒸发器的整体制造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33049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0886257.0

    申请日:2024-04-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机组,满液式蒸发器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内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布的满液区、预热区以及出气通道;第一蒸发管,沿相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穿设于满液区;预热模块,设于预热区,预热模块具有连通满液区的预热腔;第二蒸发管,沿第二方向穿设于预热腔。上述满液式蒸发器,预热区的设置充分利用了满液区与出气通道之间的净空间,提高了满液式蒸发器的换热量。而且,在冷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预热区中第二蒸发管的设置可相应减少满液区的第一蒸发管的布管数量,因此满液区的冷媒的液位高度随之降低,第一蒸发管外表面的蒸发气泡的形成承受的压力也同步变小,提高了满液式蒸发器的蒸发效率。

    冷凝器和制冷系统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852670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292697.1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冷凝器和制冷系统。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冷凝换热管和闪发器。冷凝器壳体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凝换热管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冷媒从冷媒进口进入冷凝器壳体以通过冷凝换热管进行冷凝,并通过冷媒出口流出。闪发器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且位于冷凝换热管的上方。闪发器包括闪发腔以及冷却换热管组。闪发腔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出气口。闪发腔的进液口与冷媒出口连接以使得冷媒在闪发腔内进行气液分离,冷却换热管组与闪发腔的出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壳体内部设置闪发器,且闪发器设置有用于流通分离后的气态冷媒的冷却换热管组,降低冷凝器内部气态冷媒的过热度,保证冷凝时冷媒达到饱和温度以提高换热效率。

    油分离结构、换热器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215809512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986916.0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分离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包括:带有进气口的分配主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分配主管上的多个油分离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布置多个油分离器,多个油分离器都通过连接管连接在同一根分配主管上,使气态冷媒通过分配主管流至每个油分离器的流速不会太高,可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提高油分离效率。且油分离器的外筒与内筒形成旋风离心分离空间,进一步提高油分离效率。且每个旋风油分离器下方出油口通过连接管与集油主管连接,集油主管与出油管之间设置U形的弯管。U形弯管的存在使其前端形成一定液位的储油池,并维持一定的油位高度,出油口靠重力出油且无汽态冷媒的从出油口流出的情况发生。

    油分离器、换热器及空调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09511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896948.1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换热器及空调,包括:内部设有油分离腔的壳体,连通所述油分离腔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外侧,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在所述油分离腔内相互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将进气管与出气管两端口错位相向设置在油分离腔内,充分利用壳管内部空间,使得油气混合物与侧封板碰撞使较大油滴分离后有充分的扩散空间,保证油滴与气态冷媒有足够的分离效果。

    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140092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15834.5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和空调器,管基体(1)和设置在所述管基体(1)外壁上的竖齿(2),所述竖齿(2)从所述管基体(1)的外壁处以远离所述外壁的方向伸出,在所述竖齿(2)的顶部且沿水平方向还凸出的设置有侧齿(3),所述竖齿(2)与其相接的所述管基体(1)的外壁位置的切平面成β角度地倾斜直线延伸,β≠90°;所述竖齿有多个、且沿所述管基体(1)的轴向排布,在相邻的侧齿(3)之间和/或相邻的侧齿和竖齿(2)之间形成半封闭的蒸发腔(7)。通过本实用新型能避免翅片扭曲变形,使表面空穴(即蒸发腔)形状、大小均匀一致,从而利于气泡的生长,使蒸发过程更稳定,从而提高蒸发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