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金字塔网架结构机织物

    公开(公告)号:CN10386647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6469.8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金字塔网架结构机织物,该织物的下表面层为由下表面层的纬纱(11)和经纱(12)组成的矩形网格,上表面层为由上表面层的纬纱(21)和经纱(22)组成的矩形网格;作为中间层的连接纱线(31)从下表面层的连接点(A)以左上方向斜向连接到上表面层的连接点(B),然后再从上表面层的连接点(B)以右下方向斜向连接到下表面层的连接点(A);连接纱线(32)从下表面层的连接点(A)以右上方向斜向连接到上表面层的连接点(B),然后再从上表面层的连接点(B)以左下方向斜向连接到下表面层的连接点(A),如此循环,形成金字塔型网架结构机织物。

    一种邻连式中空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102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12707.X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周罗庆 周頔

    Abstract: 一种邻连式中空编织物。它能够方便地形成中空结构,并提高编织纱线模量利用率。它是使所有编织纱线环绕模具在编织物中以跳棋式的行列方式分布排列;编织物中的每一根编织纱线,围绕自身的长直形态的位置中心线,与且只与其周围的紧邻的编织纱线产生交绕。如此,所有编织纱线通过“紧邻相连”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的中空编织物。因为每根编织纱线在编织物中只局限在以自身位置中心线为中心以紧邻纱线为边界的较小范围内延伸排布,并且位置中心线为编织物长度方向上的长直形态,这样,达到中空形态并且减少每根编织纱线弯曲程度和曲折分布范围,提高编织纱线拉伸模量利用率的目的。

    一种多层机织物构成顶部的圆锥形的整体织物增强体

    公开(公告)号:CN10316099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12658.X

    申请日:2011-12-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圆锥形的整体织物增强体,由顶部和身部这两部分整体连贯地构成。它的顶部结构是用以经纱叠合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多层机织物做成的,该结构的连接经纱只在相邻的两层子层织物之间,并且以与子层织物的经纱叠合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的同一个纵向截面中的方式,来实现对该相邻的子层织物的连接。该顶部因为各子层的相互之间的结构上独立性,当表层的损坏后,其破坏难以向内层扩散,内层仍然具有结构上的完整性,所以抗磨损抗烧蚀,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武器和民用等有关领域。

    一种抗压结构经编间隔织物的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37827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610161257.0

    申请日:2006-1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间隔纱线的形态稳定性来提高抗压性能的经编间隔织物的形成方法。它在双针床经编机上形成,其过程是:以分别对应于前、后针床的织针的梳栉各自垫喂纱线在各针床上形成编链结构组织;以经编机中间部位的梳栉对前后针床的一一对应的织针轮流垫喂纱线进行前后连接编织,即以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前后针床的编链进行跨接,形成一条条独立的有一定宽度的梯形带状组织;以分别对应于前针床和后针床织针梳栉对各自针床的织针进行有选择的衬纬或成圈方式的横向连接运动,将各针床编织成的横向不相连接的独立的条状编链在适当的位置两两相连成网眼结构组织,两两编链相连的部分就成为网眼组织的柱体,而不相连的部分就可拉展成为网眼组织的孔眼,这也就是将一条条有一定宽度的梯形带状组织连接成具有厚度的整体结构的间隔型网眼经编织物;对横向连接梳栉,综合考虑两个针床的相互配合进行穿对纱,让前后针床编织成的网眼在织物的横向成为交错配置状态,使将前后针床织针编织成的编链进行跨接的间隔纱线相互间在织物横截面上的几何形态成为连续的“W”形,达到提高的间隔纱线的形态稳定性和间隔织物的抗压能力的目的。

    一种单副挠性剑杆引纬改装为双副刚性剑杆引纬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52236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10095057.5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副刚性剑杆织机的引纬传动的方法。它是在单副挠性剑杆织机的原有引纬机构的基础上,以一个直径相似的伞齿轮取代原传动挠性剑带的导剑轮,由这个伞齿轮传动另一个小直径的伞齿轮;然后,这第二个伞齿轮和成一定距离排列的两只同样尺寸的圆柱齿轮固装在同一根轴上,三者以相等的角速度运动,以这种方式将第一只伞齿轮的转动分配成两只圆柱齿轮的同角速度的转动,并且改变了转动方向;最后,两个圆柱齿轮与分别两根成齿条形式的,高度上有一定距离安装的刚性剑杆啮合,如此,实现了上下排列的双副刚性剑杆的在织机水平横向的同步直线引纬运动。

    一种表层衬经衬纬结构的成圈型纬编间隔织物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32108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10094446.6

    申请日:2005-09-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在纬编针织机上进行具有一定厚度的,表层衬经衬纬结构的成圈型纬编间隔织物织造方法。它是在具有两个对置针床的纬编机上,前后针床的织针(10、11)在各自垫喂平针结构所需的纱线(1、2)的同时,还共同垫喂罗纹结构所需的纱线(3),这就可形成成圈型间隔组织结构(4);前后针床的织针(10、11)形成的前后片织物(12、13),在结构上除了织有平针结构和罗纹结构所需的纱线(1、2、3)外,还在前后片(12、13)各片内织敷入衬经纱线(5、8)和衬纬纱线(6、7),形成织物表层的衬经衬纬。编织成的织物适合用作RTM高整体成型复合材料增强体。

    能够藏污纳垢的防物体表面擦伤的海绵状清洁布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73073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510040339.5

    申请日:2005-05-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周罗庆 汤友章

    Abstract: 一种能够藏污纳垢的防物体表面擦伤的海绵状清洁布的制造方法。它是将清洁布设计成海绵状的整体间隔结构,并且对该织物至少在与被清洁物体接触的那一表面织成孔洞形式,如此,即使被擦拭物的脏污中夹带有颗粒泥沙甚或铁屑等细小的坚硬物质时,也不易对被清洁物的表面层产生刮蹭损伤。

    一种间隔机织物织造用机械式定长送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84166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44862.0

    申请日:2004-05-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能够用于间隔机织物织造的机械式定长送经的方法。它是有以下几部分构成:定长变速装置——送纱量调整用无级变速传动装置,接受来自布机的主轴的传动;送经无级变速器——接受来自定长变速装置的传动,并且同时受到比较与调整装置对变速比的调控,输出传动给经轴;测长装置——由线速感应装置连续测定经轴表面线速来反映即时送经量;比较与调整装置——将线速感应装置感测到的送经量与定长变速装置反映出的标准送经量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及时对送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作出调整,实现定长方式的送经量的自动调节功能。

    一种轻质高强整体织物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84163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41245.5

    申请日:2004-06-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周罗庆 周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机织织布机上形成轻质高强织物的方法,利用本方法可解决用作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织物在性能上的轻质与高强高模的矛盾,并且使织物在与树脂复合的过程中形成自动撑开的整体间隔效果。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以碳纤维为原料,进行间隔整体机织组织结构的织制,即有二套纱线分别形成间隔整体组织的表层的两片织物,另有一套纱线形成对两表层织物的中间连接。

    垫纱时预留弯纱量的编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3540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4494.5

    申请日:2004-03-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周罗庆

    Abstract: 一种能够使垫纱时预留弯纱量的编织方法。它的方式是以较大直径(D)的圆周向垫夹纱线(1),然后将垫夹的纱线由其上已套有旧线圈的织针或夹子(2)沿径向(W)内收至较小直径(d),新纱线(1)就能在径向内收的过程中被夹持着穿套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而弯纱就可在纱线内收的整个过程中逐渐完成。纱线(1)从较大直径(垫夹直径)变化成较小直径(内收直径)过程中所形成冗余的弯曲纱线恰恰被弯纱成圈本身过程消化为新线圈。在整个成圈过程中,纱线(1)相对织针针钩就不存在相对滑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