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126848U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20179839.8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变反应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固态加料弹丸制备装置。目的是使弹丸的制备具有较高可靠性和重复性。该制备装置包括将丸料气输入至挤压器(3)的丸料气输入管(2),挤压器(3)整体位于低温恒温器(4)中,丸料气在低温恒温器(4)的作用下冻结成霜;挤压器(3)内置有与电机(1)相连的挤压杆;在电机的带动下,挤压杆将冻结成霜的丸料气挤压成弹丸冰柱(5)。在弹丸冰柱(5)两侧水平同轴置有管状弹丸枪管(9)和切割器(8),且切割器(8)在电磁快阀(6)的控制下随切割器电磁线圈(7)水平切割弹丸冰柱(5)。该制备装置能够连续切割多个弹丸,且弹丸制备的可靠率超过90%。
-
公开(公告)号:CN212516577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462408.8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密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混合冰冻弹丸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枪管、冻结装置、快阀、排气管和加热丝;枪管的外壁中部固定环套有冻结装置,枪管的外壁上还环套有若干个加热丝,环套在枪管上的若干个加热丝以冻结装置为中心位置对称设置;冻结装置的外壁上也设置有加热丝;快阀通过排气管与枪管其中一端的端口相连接。本装置制备的混合冰冻弹丸可对聚变堆中等离子体破裂起到缓解作用,本制备方法采用原位冷凝原理,将混合冰冻弹丸注入实现更深沉的粒子沉积,实现等离子体密度更高,能量辐射更大的技术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947785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586729.8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01G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飞行弹丸的质量测量装置,包括弹丸注入器、微波腔、计算机采集,及外部电子元件;微波腔上设有弹丸进口和弹丸出口,弹丸注入器与弹丸进口连接;外部电子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波放大器、第一功率分配器、IQ鉴相器、视频放大器;依次连接的本地震荡源和第二功率分配器;微波腔分别与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和第一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功率分配器和第二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均和IQ鉴相器连接;视频放大器与计算机采集连接。微波腔位于真空室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无损测量法测量高速飞行弹丸的质量,从而准确测量弹丸原子数目,为弹丸注入的相关实验提供重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202178066U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20274447.X
申请日:2011-07-29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B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聚变加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聚变弹丸加料推进气多级差分真空抽气系统。目的是限制进入主机真空室的推进气体量,减少弹丸注入后的推进气进入放电真空室,同时减少飞行弹丸的阻力。所述的多级差分真空抽气系统分为二级,一级抽气系统直接连接加速器枪管(2)、一级抽气系统通过支撑管1(7)内的限流管(5、9)连接二级抽气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二级抽气系统设计,抽气效率高和抽气真空度满足实验要求。本抽气系统有良好的密封,以防止外部气体的泄入;能有效抽除弹丸发射后的大量的推进气,且不影响弹丸飞行;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
-
公开(公告)号:CN208254291U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21899943.8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流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高温高压换热流道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为矩形结构,所述流道板前表面为面临高热载荷面,所述流道板后表面沿流道板长度方向平行密集排列多个向外凸起的筋板,相邻筋板两两首尾连接,形成串联的U型流道;所述筋板首尾连接处形成的流道中流道板上设置凸起的小隔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热应变,从而增加热疲劳循环次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718826U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721831192.6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间隙绝缘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屏蔽带电冷却水管的双层屏蔽层结构。一种适用于屏蔽带电冷却水管的双层屏蔽层结构,包括管状的外层屏蔽层,在外层屏蔽层内设置同样为管状的内层屏蔽层,在内层屏蔽层和外层屏蔽层之间设置若干个用于隔离的陶瓷环,在内层屏蔽层内设置及带电冷却水管。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传统单层屏蔽层,引申出内层与外层屏蔽层,即双层屏蔽层结构的设计发明概念。这个新的设计发明概念使得相互绝缘对象由从前的带电冷却水管和接地的单层屏蔽层变成了如今与带电冷却水管具有相同电位的内层屏蔽层和接地的外层屏蔽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718824U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721898685.1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沈阳慧宇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21B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变堆贯穿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变堆真空侧的双层带电水路贯穿件;所述第一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同心设置在第二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内形成电绝缘约束结构,第一层电绝缘约束结构与第二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形成绝缘腔;第一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和第二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左端设置在隔板上;ITER法兰为圆盘结构,ITER法兰中心加工有通孔,第一层电绝缘约束结构与第二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左端焊接在ITER法兰右侧面上;ITER法兰上加工有多个螺栓孔,ITER法兰通过ITER法兰紧固螺栓安装在约束壁垒CP法兰真空侧;隔板中心加工有通孔,所述带电水管从右向左依次穿过CP法兰中心孔、ITER法兰中心通孔、第一层电绝缘约束结构和隔板中心通孔伸入真空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3573930U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20723852.4
申请日:2013-11-15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放电电极,具体涉及一种分层水冷式辉光放电电极。一种分层水冷式辉光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由电极头、电极杆、固定法兰构成,其中,电极头设置在电极杆的端部,固定法兰设置在电极杆的另一端。本申请的效果是:通过采用本申请的分层水冷式辉光放电电极,在有限的冷却水参数下排除辉光放电沉积在电极上的热负载;同时,在氘氚等离子体放电期间,能有效排除等离子体辐射热和中子辐照热,避免中子热沉积在电极体内产生的局部热量积累,有效降低电极的热应力,满足ITER装置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1980218U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22154101.5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B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聚变堆等离子体破裂缓解的破碎弹丸注入器它通过破碎弹丸注入,实现等离子体破裂缓解。它包括双撞击管,诊断控制系统,送气系统,制丸系统和真空扩散系统。所述的诊断控制系统与送气系统和真空扩散系统连接,送气系统与制丸系统连接,双撞击管连接诊断控制系统。所述的双撞击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能有效制作大量破碎弹丸并注入到等离子中,从而实现等离子体破裂缓解。
-
公开(公告)号:CN209822289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21993359.3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变反应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低温用户性能测试的低温恒温器过冷系统,包括低温恒温器、设在低温恒温器内通过管线连接的氦循环泵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管线连接至低温用户,液氮通入氦循环泵中,液氦杜瓦和制冷机通过管路连通,并且连通到氦循环泵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低温恒温器中内置有氦循环泵和热交换器可以提供大流量的超临界氦冷却和迫流氦冷却方式,依托低温系统产生大流量的液氦,同时在低温系统停机或出现故障时,也可对聚变堆低温用户进行性能测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