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3239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194964.5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在第一隔板(14)与第二隔板(16)之间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8)。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8)具备树脂框构件(42),并且在所述树脂框构件(42)上设有与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22a)相邻的入口缓冲部(56)。入口缓冲部(56)具有与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22a)相邻的第一缓冲区域(56a)和与燃料气体流路(32)相邻的第二缓冲区域(56b),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区域(56a)的层叠方向的开口尺寸设定得比所述第二缓冲区域(56b)的层叠方向的开口尺寸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76326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180010017.X
申请日:2011-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1004 , H01M8/242 , H01M8/246 , H01M8/2483 , Y02E60/521
Abstract: 构成燃料电池(10)的燃料电池单元(12)设有第一隔板(14)、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第二隔板(18)、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b)及第三隔板(20)。在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8)及第三隔板(20)的外周缘部设有树脂制引导构件(90a、90b及90c)。树脂制引导构件(90a、90b及90c)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外周端部(100a、100b及100c),并且在所述树脂制引导构件(90a、90c)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周端部(100a、100c)向内侧离开的凹状的避让部(102a、102b)。
-
公开(公告)号:CN102113157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0980130685.9
申请日:2009-07-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及燃料电池。构成燃料电池(10)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具备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和夹持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的阳极侧电极(20)及阴极侧电极(22)。在第一电极(20)中,设置有与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的一个面(18a)抵接且使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的外周框架状地露出的电极催化剂层(20a)和气体扩散层(20b),在第二电极(22)中,设置有与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的另一个面(18b)抵接的电极催化剂层(22a)和气体扩散层(22b)。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8)中,在从气体扩散层(20b)的外周突出的框架状面上配置有增强片部件(24)。
-
公开(公告)号:CN103515631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225251.5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6 , H01M4/242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04089 , H01M8/10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095 , Y02E60/124 , Y02E6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具备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第一隔板(14)及第二隔板(16)。在第二隔板(16)上设有与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24a)和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24b)连通的燃料气体流路(32)。燃料气体流路(32)具备: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沿着重力方向排列的多个波形形状流路部(32a);在发电区域内且在重力方向最下部配置,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平坦状流路部(32b)。
-
公开(公告)号:CN10283239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194964.5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0267 , H01M8/0273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在第一隔板(14)与第二隔板(16)之间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8)。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8)具备树脂框构件(42),并且在所述树脂框构件(42)上设有与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22a)相邻的入口缓冲部(56)。入口缓冲部(56)具有与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22a)相邻的第一缓冲区域(56a)和与燃料气体流路(32)相邻的第二缓冲区域(56b),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区域(56a)的层叠方向的开口尺寸设定得比所述第二缓冲区域(56b)的层叠方向的开口尺寸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763262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80010017.X
申请日:2011-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84 , H01M8/1004 , H01M8/242 , H01M8/246 , H01M8/2483 , Y02E60/521
Abstract: 构成燃料电池(10)的燃料电池单元(12)设有第一隔板(14)、第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a)、第二隔板(18)、第二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6b)及第三隔板(20)。在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8)及第三隔板(20)的外周缘部设有树脂制引导构件(90a、90b及90c)。树脂制引导构件(90a、90b及90c)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外周端部(100a、100b及100c),并且在所述树脂制引导构件(90a、90c)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周端部(100a、100c)向内侧离开的凹状的避让部(102a、102b)。
-
公开(公告)号:CN102629692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20243.2
申请日:2012-01-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反应气体连通孔经由缓冲部均匀且可靠地向反应气体流路整体供给反应气体、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持良好的发电性能的燃料电池。构成燃料电池(10)的第二隔板(18)在表背设有第一入口缓冲部(52)以及第二入口缓冲部(60)。第一入口缓冲部(52)具有与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30a)相邻而使氧化剂气体流通并在第二入口缓冲部(60)侧限制燃料气体流通的第一专用缓冲区域(52a)、以及与第一氧化剂气体流路(50)相接近的共通缓冲区域(52b)。并且,第一专用缓冲区域(52a)被设定为比共通缓冲区域(52b)深的深槽。
-
公开(公告)号:CN1122168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010650807.5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6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10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堆。对燃料电池堆(10)的层叠体(14)施加发电单电池(12)的层叠方向的紧固载荷。在第一金属隔板(30),在密封用凸起部(51)的外方侧一体地设置第一波状凸部(70),在第二金属隔板(32),在密封用凸起部(61)的外方侧一体地设置第二波状凸部(80)。从层叠方向观察时,第一波状凸部(70)与第二波状凸部(80)在波形的相位彼此偏移的状态下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57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1478088.2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76 , H01M8/100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2)具备MEA(10a)、第一隔板(14)以及第二隔板(16)。在MEA(10a)的外周部设置框构件(24),该框构件(24)围绕MEA(10a)的外周部并且被夹持于第一隔板(14)与第二隔板(16)之间。第二隔板(16)相对于MEA(10a)形成的氧化剂气体流路(36)的高度设定为比第一隔板(14)相对于MEA(10a)形成的燃料气体流路(38)的高度高。MEA(10a)的厚度方向中心位置(MO)与框构件(24)的框构件侧外周部(25)的厚度方向中心位置(FO)位于相互偏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428092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0975368.8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54 , H01M8/0276 , H01M8/1004 , H01M8/1006 , H01M8/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电池。发电电池(12)的第一金属隔离部件(30)具有压纹对(96A),压纹对(96A)由位于孔部(83)的附近且在连通孔压制肋部(53a)与氧化剂气体流路(48)之间彼此相邻配置的两个第一压纹(96e)构成。在两个第一压纹(96e)之间形成有与孔部(83)相向的间隙。第二金属隔离部件(32)具有隔着树脂膜(46)与压纹对(96A)相向的一个第二压纹(96B)。从隔离部件厚度方向观察,第二压纹(96B)横跨两个第一压纹(96e)。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反应气体连通孔与反应气体流路之间的压损,并且能够降低作用于树脂膜的应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