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35667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372559.6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07C5/3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7C5/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铁芯快速分选方法,涉及电学测量技术领域,免去了逐条绕制、逐条拆除励磁绕组和测量绕组的繁复工序,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测量、判断、分选方法科学有效,步骤简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方案要点为:通过励磁触点连通励磁回路,通过测量触点连通测量回路;在励磁回路中施加励磁信号;测量测量回路中的感应信号;对比感应信号数值与预设合格阈值范围,判断待测铁芯是否合格。本发明主要用于互感器铁芯分选。
-
公开(公告)号:CN105447620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759560.X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电能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量缺失值自动处理的方法,包括对电表计量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别,识别定位缺失值在序列中的位置,根据遍历测量点电表的历史数据,当识别到空值时将下标保存在电能量的空缺集合 中,集合的大小为,然后对应用组合优化局部加权多项式拟合模型对电能量缺失值进行预测,本发明能提供了更准确的电能量缺失值处理,并根据不同数据分布进行自适应的预测,从而达到更好得管理和使用远程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电量能数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39155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33048.5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9/3066 , H04L6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气和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软件工程文件的加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表嵌入式工程文件的加密和解密方法,包括对智能电表嵌入式工程文件的预处理,通过转化嵌入式工程文件为数字符号,再利用椭圆曲线加密预处理的基础上对智能电表软件工程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操作,从而保证了送检单位智能电表嵌入式工程文件的保密性,提高智能电表送检公司的知识产权安全性,降低了互联网带来的智能电表嵌入式软件传输及存储风险,本发明减小了密钥的数据长度,从而降低了加密的时间消耗和资源消耗,减小了加密计算量,提高了智能电表软件工程文件的加密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219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910452962.3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度量技术的计量终端软件质量量化评价方法,涉及电力计量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软件质量量化评价方法,先根据ISO/IEC9126国际标准构建了计量终端软件质量特性体系,确定了每种质量特性度量指标的度量元,再建立计量终端软件质量多层次评价模型,生成判断矩阵、确定权重,最后使用简单可度量的度量元数据分析计算计量终端软件的质量,对软件质量进行等级划分;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测试出软件缺陷,实现软件等级划分,规范了计量终端软件质量量化过程和准则,实现了对计量终端软件质量的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022197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52962.3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度量技术的计量终端软件质量量化评价方法,涉及电力计量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软件质量量化评价方法,先根据ISO/IEC9126国际标准构建了计量终端软件质量特性体系,确定了每种质量特性度量指标的度量元,再建立计量终端软件质量多层次评价模型,生成判断矩阵、确定权重,最后使用简单可度量的度量元数据分析计算计量终端软件的质量,对软件质量进行等级划分;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测试出软件缺陷,实现软件等级划分,规范了计量终端软件质量量化过程和准则,实现了对计量终端软件质量的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7147114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0419843.9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可视化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技术领域。所述的可视化方法通过在线计算出全部预想故障情况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负荷裕度,并按升序排列,以预想故障情况对应的电力系统负荷裕度作为负荷水平坐标轴上的一个点,以电力系统实际负荷值作为负荷水平坐标轴上的另外一个点,然后以负荷裕度为中心,其左侧形成静态电压稳定域,其右侧形成静态电压不稳定域,最后将全部故障情况按电压稳定负荷裕度的大小排序,并列于一张图上即可得到预想故障的可视化静态电压稳定域;本发明可以实现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可视化,根据预想故障集的不同,还可以得到不同预想故障集对应的静态电压稳定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4720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140912.3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表结构可靠度评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稀疏多项式混沌扩展评估智能电表结构可靠度的方法,包括:建立智能电表的可靠性预计模型,采集智能电表的评估参数输入可靠性预计模型,得到智能电表的可靠度;利用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元模型逼近可靠性预计模型;选取多组智能电表的评估参数及对应的可靠度,输入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元模型训练,获取训练好的元模型,之后采用训练好的元模型对智能电表的评估参数进行评估,以直接获取智能电表的可靠度。本发明利用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元模型逼近原始的可靠性预计模型对智能电表的可靠性进行预估,具有快速精确评估结构可靠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4075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61711.9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载波通信下行终端模块仿真测试系统主节点底板,属于电力通信模块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力载波通信下行终端模块仿真测试系统主节点底板,包括了主节点底板MCU、终端通信模块插槽、继电器、串口服务器、耦合电路及射频接口;通过终端通信模块插槽实现了通信模块的直接插入,同时主节点底板MCU、终端通信模块插槽、继电器、串口服务器、耦合电路及射频接口的固定连接,解决了现有测试工装连接繁杂、成本高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电力通信模块的测试能力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04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23074.0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轴振动台模拟碰撞试验方法,属于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通过试验件容器的底部与单轴振动台的夹具之间设置高度相同、不同刚度的弹簧,通过对单轴振动台给予激励,使模拟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不均衡的位移,最终形成椭球形摆动,引发容器内试验件的碰撞;然后,对所述试验件容器、弹簧和单轴振动台的夹具构成的试验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并对弹簧优化修正,通过仿真分析结果得到固有频率,以频率为固有频率的激励进行仿真和试验,试验得到对应位置的加速度,通过所述激励和加速度处理得到激励幅值与加速度响应的线性关系;将试验所需相应幅值代入所述线性关系,能够得到对应激励,从而进行有效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92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94647.X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程万旭 , 龙伟杰 , 李刚 , 潘俊涛 , 李伟坚 , 龙东 , 梁捷 , 李金瑾 , 唐志涛 , 包岱远 , 陈俊 , 李捷 , 蒋雯倩 , 杨舟 , 颜丹丹 , 黄柯颖 , 朱少波 , 何涌 , 张智勇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费控卡表交互故障诊断系统,属于用电应用技术领域,包括:传感装置,用于采集交互射频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将交互射频信号转换为实时射频数字信号;以及故障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正常或异常射频数字信号的匹配特征以及故障诊断策略;中央处理装置,用于提取所述实时射频数字信号的实时匹配特征,将所述实时匹配特征与所述故障数据库的匹配特征进行匹配,将与所述实时匹配特征匹配的所述故障数据库中的所述射频数字信号对应的故障诊断策略反馈给使用者。本发明所提供的费控卡表交互故障诊断系统,能从费控卡表交互信号的数据层面诊断故障原因,且不需要使用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有助于降低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