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504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34141.8
申请日:2023-09-04
IPC: G06F18/2433 ,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碳排放数据的异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对工业碳排放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碳排放的时间序列T;采用矩阵轮廓技术对时间序列T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时间序列T的特征序列;根据所述特征序列建立预测模型,在所述预测模型输入测试集获得测试集的预测特征序列;将特征序列与预测特征序列进行对比,计算预测误差值,将误差值高于阈值的数据作为异常数据点。本发明通过设置阈值来实现工业碳排放数据的异常检测,检测的精确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60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110445.0
申请日:2023-08-30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的工业企业碳画像分级方法,包括:获取工业企业碳排放数据;对工业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工业企业碳排放数据所属季节与企业所属行业构建训练输入矩阵;构建集成学习分层架构算法模型,将训练输入矩阵输入至集成学习分层架构算法模型中,进行动态阈值训练,得到训练后的模型;将工业企业碳排放数据输入至训练后的模型中,进行碳画像分级。本发明基于动态阈值与集成学习模型的工业企业碳画像分级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业界碳排放分级的准确性与速度,辅助于碳分析、碳决策和碳管理,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5942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395739.7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M7/00 ,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003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变流器,包括立式框架,还包括2个IGBT模块,纵向排列于立式框架内;2个散热器,分别设于2个IGBT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直流母排组件,包括叠放的正直流母排和负直流母排,与IGBT模块横向并排设于立式框架内;吸收电容,设于直流母排上;交流母排,连接IGBT模块,设于IGBT模块不设散热器的一侧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吸收电容排布在层叠母排上,不必采用若干导线将每个器件上的各个接线端子连接,实现了布线方便,改善了元件布局,提高了电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3967570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413131.8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徐州博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弛 , 张振英 , 傅晓飞 , 黄玉 , 姜芸 , 陈筱平 , 许敏 , 周鸣 , 王乃盾 , 姚明 , 徐良俊 , 赵阳 , 周敏 , 胡海涛 , 吴昊 , 苏君 , 倪斌 , 王辽阔
Abstract: 一种变配电站太阳能应用降温系统,属变配电领域。其在变配电站的室外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在变配电站室内设置控制柜,在控制柜内设置充电电路、电池组和温控电路;设置一个吸气管路,在变配电站室内设置一抽气扇,抽气扇的进气端与吸气管路的出气端气路连接,抽气扇的出气端朝向变配电站室内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输出端经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组的正、负极分别对应电连接;温控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串接在抽气扇电机与电池组之间的连接线中。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装置作为室内降温装置的电源,通过将低温空气引入变配电室内来降低变配电站室内的空气温度,在满足换气效果的同时,节省运行费用,降低了运行噪音,避免了变配电站周边居民的投诉。
-
公开(公告)号:CN204030666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426437.7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采用双晶片悬臂梁结构能量收集器的应急照明供电装置,属应急电源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整流电路、充电电路和蓄电池;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组包括多个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设置在整体框架结构上;整体框架结构固接在变压器的本体或变压器的附件结构上;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为双晶片悬臂梁结构能量收集器;蓄电池的正、负电极经过一个控制开关,与变电站紧急照明系统或一次线路开关直流操作系统的直流电源输入端对应连接。其充分利用变压器的振动能量,可实现故障状态下的应急照明,有助于节能降耗,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系数。可广泛用于变电站紧急照明系统或一次线路开关应急操作电源的设计、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3967569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413120.X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神洁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弛 , 毛俊 , 张思平 , 傅晓飞 , 黄玉 , 姜芸 , 许敏 , 李昕 , 周鸣 , 王乃盾 , 姚明 , 徐良俊 , 赵阳 , 周敏 , 胡海涛 , 吴昊 , 苏君 , 倪斌 , 程新民
IPC: H02B1/56
Abstract: 一种低压配电箱散热系统,属降温散热装置领域。包括位于柜体内的内置风机和大功率电子装置的散热器组,其在所述散热器组的上方设置内置风机;在所述散热器组的下方设置一组可横向转动的挡风板;其挡风板的一端销接固定,另一端为可转动端;在挡风板的外侧设置一支撑横梁;在支撑横梁上设置螺杆,螺杆的一端经螺帽固定在支撑横梁上,螺杆的另一端与挡风板的可转动端连接;所述的支撑横梁固定在配电箱箱体内。其通过设置可调节的螺杆和螺帽组合,在不变动设备的内部结构,又不改动控制线路,增加调速电路的前提下,实现了散热所需风量的可调节。可广泛用于低压配电箱的设计和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7573249U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721806649.8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M7/00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变流器,包括立式框架,还包括2个IGBT模块,纵向排列于立式框架内;2个散热器,分别设于2个IGBT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直流母排组件,包括叠放的正直流母排和负直流母排,与IGBT模块横向并排设于立式框架内;吸收电容,设于直流母排上;交流母排,连接IGBT模块,设于IGBT模块不设散热器的一侧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收电容排布在层叠母排上,不必采用若干导线将每个器件上的各个接线端子连接,实现了布线方便,改善了元件布局,提高了电气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148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223519.7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33/566 ,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与其配体间相互作用的成套试剂。本发明的成套试剂,由A、B、C和D四种试剂组成;A由名称为R的生物分子和名称为X的蛋白质连接而成;B含有名称为L的生物分子;R与L相同或不同且二者间具有相互作用,R与L相互作用后发生相变;C为由C单体形成的多聚体,C单体由名称为mc的单体、名称为甲的报告基团和名称为YC的生物分子连接得到的分子,大于等于两个的mc能形成多聚体;D由名称为XL的带有修饰的蛋白质和名称为YD的生物分子连接而成;YC与YD间具有相互作用。本发明实现了互作蛋白和配体在相变液滴中的高度富集,将弱互作信号放大,使之易于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75255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0455538.X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调控因子的成套试剂与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成套试剂由名称分别为A、B和C的三种试剂组成;A由名称为R的生物分子和名称为X的生物分子连接而成;B含有名称为L的生物分子;R与L相同或不同且二者间具有相互作用,R与L相互作用后发生相变;C由名称为甲的报告基团与名称为XL的生物分子连接而成;X为蛋白质、核酸或多糖;XL为蛋白质、核酸或多糖。本发明通过将微观的蛋白互作及其调控等生化过程转化为直观的荧光信号强度变化,可视性强;操作过程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还具有灵敏度高、适用性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646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45237.3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的生成方法和程序产品,涉及大模型技术、图像处理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生成图像对应的多个初始控制条件,其中,初始控制条件用于表示待生成图像的属性信息,且用于引导图像生成模型生成待生成图像;组合多个初始控制条件,得到图像生成模型的目标控制条件;基于目标控制条件,确定图像生成模型的注入参数,其中,注入参数用于表征目标控制条件对属性信息的影响程度;利用注入参数和待生成图像的初始提示信息,引导图像生成模型生成待生成图像,其中,初始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待生成图像在属性信息下的图像内容。本发明解决了图像生成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