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工作物质的夹持散热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409420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227118.2

    申请日:2008-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工作物质的夹持散热方法,其结构包括上基座、下基座及散热模块,其中,散热模块与LD泵浦模块相配合,上下左右交错放置,组成犬牙交错的周期性排列结构;并通过犬牙交错的散热模块夹持中间的激光介质。对于激光介质产生的热量,无论是径向分布还是轴向分布的热流,这种犬牙交错的周期性散热结构都能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同时,能够减小激光工作物质中的温度梯度,使激光介质中的温度场分布更均匀。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热光效应的危害,通过该方法能够提高激光器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明显改善光束质量。

    一种发动机液氨燃料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19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304073.5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液氨燃料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液氨储罐;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液氨燃料供给系统的液氨喷射器内的氨燃料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和所述压力获取所述氨燃料的饱和蒸汽压,并当所述压力小于所述饱和蒸汽压时,发送增压信号;增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液氨喷射器所在的喷射管路中,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增压信号,并根据所述增压信号增大压缩压力使所述氨燃料为液氨;液氨喷射器,设置于发动机的缸盖,与所述液氨储罐连接,用于喷射所述氨燃料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发动机中液氨燃料供给流量不稳定的问题。

    氨氢混合发动机及其燃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659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892495.8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发动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氨氢混合发动机及其燃烧控制方法,氨氢混合发动机包括缸套、缸盖、活塞、火花塞以及氢气辅助喷嘴,缸盖设置于缸套的一端,活塞活动设置于缸套内,缸盖、缸套以及活塞之间形成有主燃室;火花塞连接于主燃室或者射流室,液氨喷嘴适于向主燃室内喷射氨气;氢气辅助喷嘴连接于主燃室或者射流室,氢气辅助喷嘴包括混合室以及连通于混合室的氢气接口、液氨接口以及混合气喷口,氢气辅助喷嘴适于在导通状态和封堵状态之间切换。氢气辅助喷嘴在冷机模式下喷射氢气,有助于发动机的快速启动,在暖机模式或者热机模式下喷射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有助于提高氨气的燃烧速度,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氢氨内燃机射流燃烧系统及其燃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654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892522.1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氢氨内燃机射流燃烧系统及其燃烧控制方法。氢氨内燃机射流燃烧系统包括:主燃室、射流室、电热塞和氨喷射器;射流室与主燃室连通;电热塞设置于射流室内且涂覆有催化剂涂层;氨喷射器用于在压缩冲程末期,向射流室内喷射液氨,以在电热塞的加热作用和催化剂涂层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氢氨混合气,并喷射入主燃室。本发明可以提高内燃机的点火稳定性,加快燃烧过程,提高热效率,实现零碳排放,并且可以降低NOx的生成量,对于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解决碳中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双等容热力循环发动机及其燃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065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892504.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等容热力循环发动机及其燃烧控制方法,双等容热力循环发动机包括气缸、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火花塞、宽氧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第一喷嘴连接于气缸的进气道或者气缸的端部,用于向主燃室内喷射抗爆性燃料;第二喷嘴连接于射流室,用于向射流室内喷射氢气燃料;控制器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和气缸内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调整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喷射时刻、喷射时机和喷射次数,控制发动机在压缩上止点前后形成顺序的两次等容放热,可以避免主燃室边缘的混合气提前自燃,减少了爆震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燃烧等容度,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氨氢融合内燃机系统及其燃料供给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1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8316.6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氨氢融合内燃机系统及其燃料供给控制方法,上述氨氢融合内燃机系统包括:缸套,所述缸套内部形成有主燃室,所述主燃室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塞;缸盖,所述缸盖盖合于所述缸套的端口,所述缸盖上设有预燃室,所述预燃室上设有至少一个射流喷孔,所述射流喷孔的出口端位于所述主燃室内;氨喷射器,所述氨喷射器的出口端与所述主燃室连通;氢喷射器,所述氢喷射器的出口端与所述预燃室连通;火花塞,所述火花塞的点火电极位于所述预燃室内;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燃室连通;出气道,所述出气道与所述主燃室连通。解决了氨在发动机中着火难,燃烧慢和大负荷爆震的技术问题。

    车载氨氢转换装置及在线转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66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643817.1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氨氢转换装置及在线转换系统。车载氨氢转换装置包括具备容纳腔的反应器,所述容纳腔内依次设有废气余热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和催化装置,所述催化装置用于与氨燃料接触并生成氢气,所述废气余热加热装置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将内燃机产生的高温废气引入所述废气余热加热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装置内新增废气余热加热装置,并通过进气管将内燃机产生的高温废气通入废气余热加热装置中,利用废气自带的余热加热待反应的氨燃料,能够极大地缓解车载电瓶的供电压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载氨氢在线转换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只需加注单一氨燃料,即可同时享受氨节能减排的效果与高活性氢气促进燃烧的效果。

    燃烧组织方法及用于实现燃烧组织方法的内燃机

    公开(公告)号:CN115726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30503.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烧组织方法及用于实现燃烧组织方法的内燃机,其中,该燃烧组织方法包括:在内燃机的第一进排气循环周期的进气阶段,向燃烧室内通入第一混合物,其中,第一混合物的成分包括燃料和空气;在内燃机的第一进排气循环周期的负阀重叠阶段,向燃烧室内喷入氨,以便氨在由于燃烧及高温废气导致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发生热裂解反应后得到氢气,其中,负阀重叠阶段为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的时间段;在内燃机的第二进排气循环周期的进气阶段,向燃烧室内通入第二混合物,以便第二混合物和氢气在燃烧室内进行改质燃烧,其中,第二混合物的成分包括燃料和空气。

    多路脉冲激光共路合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190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341823.0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脉冲激光共路合束装置及方法,包括:共光路输出的至少两组单刀多掷光路开关;其中,任一组单刀多掷光路开关由一个或多个光开关组成的开关阵列构成;其中,一个偏振控制元件与一个偏振合束镜片组成一个光开关;所述共光路输出的至少两组单刀多掷光路开关用于在共路合束逻辑时序的控制下,将输入的N路激光脉冲分时共光路输出,和/或,至少两路同步合束输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共路合束逻辑时序的控制下,将输入的N路激光脉冲分时共光路输出,和/或,至少两路同步合束输出,从而针对多路高峰值功率激光脉冲的共路及合束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