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41756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641498.9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C01B21/082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碳氮化钛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水解制备前驱体和渗氮两个主要步骤。本发明以偏钛酸和活性炭粉末为原料,以水解溶胶为前驱体,颗粒更容易分散,制备的粉末更加细化;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碳氮化钛粉末的制备方法降低渗氮反应温度,节能环保;过程中无需使用氢气等易燃气体,工艺安全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743333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534617.5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20 , B22F1/0003 , B22F2201/02 , B22F2201/20 , C22C1/10 , C22C29/04 , C22C2001/10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溶型(Ti,Mo,Ta,Me)(C,N)纳米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各元素的氧化物作为原料,以炭黑作为还原剂和碳化剂。然后以水或酒精为球磨介质,在200~300r/min条件下球磨1~4h得到浆料,浆料经干燥、制粒得到混合料。最后将混合料转入真空反应装置中,通过程序升温体系升温至最终反应温度1350~1500℃,在N2气氛下反应2.5~4h制得固溶型纳米粉末。制得的固溶型纳米粉末为单一相,粒度为150~300nm。通过对各项参数的调控以及工序的控制,得到的产品固溶完全,粒径达到纳米级别,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174965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510539783.5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C04B35/58 , C04B35/52 , C04B35/62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CNTs增韧TiB2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步骤,将TiB2基体粉末与CNTs粉末混合,得到TiB2与CNTs的混合粉料;烧结步骤,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烧结所述混合粉料,得到CNTs增韧TiB2陶瓷复合材料。根据本发明的CNTs增韧TiB2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CNTs增韧能够提高陶瓷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抗热震性,采用SPS快速烧结技术可有效降低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而且对晶粒异常长大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174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35348.8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3/0214 , B22F1/0062 , B22F3/225 , B22F2001/0066 , C22C38/002 , C22C38/08 , H01F1/14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粉末形注射成形工艺制备纯铁系软磁合金的方法,包括:S1,将羰基铁粉以及Ni?P合金粉末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Ni?P合金粉末中P的含量为5?25wt%,P的含量占混合物总重量的0.2~1.0wt%;S2,将所述混合物与粘结剂在135~145℃混炼获得具有流变性能的喂料,其中,所述混合物与所述粘结剂的体积比为55~65:40;S3,将所述喂料采用注射成形机将所述喂料注入模具成形,制备出预定形状的纯铁系坯体;S4,脱除所述纯铁系坯体中的粘结剂;S5,将步骤S4中所获得的产物在氢气氛围中1100~1300℃的温度下烧结0.5小时~8小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上述方法获得的纯铁系软磁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5665715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35791.5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3/225 , B22F3/10 , B22F2998/10 , H01F1/14766 , B22F1/0077 , B22F3/1021 , B22F3/1017 , B22F2003/2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铁硅系软磁合金的方法,包括:S1,将羰基铁粉、硅粉以及Fe3P粉末混合均匀,其中:硅含量为6.0-7.0wt%,P含量为0.6-0.8wt%,余量为Fe;S2,将步骤S1所获得的混合物与粘结剂在140~150℃混炼获得流变性能的喂料,其中,所述混合物与所述粘结剂的体积比为50~60:50~40;S3,将步骤S2所获得的喂料在注射成形机上采用注射成形技术制备出预定形状的Fe-Si系坯体;S4,脱除所述Fe-Si系坯体中的粘结剂;S5,将步骤S4中所获得的产物在1100℃-1350℃下烧结2-8小时,得到Fe-Si系产品;以及S6,将步骤S5中所获得的产物在氢气气氛下900-1200℃热处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上述方法获得的铁硅系软磁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5296918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62811.X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钨表面Al2O3-SiO2高温绝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惰性气体或氢气气氛中,利用包埋铝化法在钨表面制备一层W-Al层;然后在惰性气体或氢气的保护下,通过包埋硅化法在钨表面制备一层W-Al-Si层;最后将W-Al-Si层氧化,使其在钨材料表面形成Al2O3-SiO2绝缘层。本发明在金属钨表面通过两步包埋法+氧化法制备的Al2O3-SiO2高温绝缘涂层材料,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作为聚变堆中钨包层材料的绝缘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0971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180081.3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 , 厦门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抗氧化钼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高温抗氧化钼材料包括钼基材,所述钼基材表面具有Mo-W-N-Si系硅化物层。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包括在钼基材的表面原位合成Mo-W-N-Si系硅化物涂层。本发明采用钨化+氮化+硅化的原位反应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不需昂贵设备,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处理形状复杂的钼制品且涂层结构和相态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03908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7082.4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29C64/20 , B29C64/209 , B29C64/232 , B29C64/236 , B29C64/245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顶部安装有运动机构,运动机构连接有3D打印头,安装架在3D打印头的下侧安装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中心位置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安装有导柱,工作平台的底部在导柱的两侧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安装有夹紧导向轮,两侧夹紧导向轮的外轮廓与导柱紧密贴合,导柱在夹紧导向轮的作用下进行向下移动,从而增加打印空间,实现超细长工件的打印,其中一侧安装座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夹紧导向轮相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对现有技术中3D打印工件尺寸限制的问题,拓展3D打印工件的一个尺寸限制维度,无需将多个部件拼装使用,使得使用更方便,提高了其实用性,实现超细长工件的打印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023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24803.7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C04B35/581 , C04B35/622 , C04B35/645 , C04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铝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10氮化铝粉末、氧化钇粉末和溶剂混合后进行球磨,获得均匀浆料;S20将所述均匀浆料进行喷雾造粒,获得混合粉末,所述混合粉末为球形粉末;S30以石墨板或氮化硼板作为垫片,在所述垫片上铺排所述混合粉末,进行高温热压烧结处理,获得氮化铝复合板。该方法得到的氮化铝复合板中,氮化铝与石墨或氮化硼紧密结合,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多种高温热处理环境,多种气氛条件,有很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1761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100359.1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C04B35/581 , C04B35/622 , C04B35/645 , C03B2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铝氮化硼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氮化铝氮化硼复合陶瓷材料中氮化铝与氮化硼的质量比为9/1~3/2,层状氮化硼均匀分布于氮化铝基体中,氮化铝与氮化硼的晶界处形成氧化硼薄膜,所述氧化硼薄膜的厚度为30~50nm。本发明所述氮化铝氮化硼复合陶瓷材料拥有优异耐氧化性能,利用其制备的模具的热导率、抗弯抗弯强度和加工抛光等综合性能良好,可代替目前使用的石墨模具,解决石墨模具因不耐氧化而出现需保护气氛中使用、精度降低和需定时修复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