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3490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18051.1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28D1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33 , F28D15/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嵌套式多孔吸液芯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该平板热管包括上、下两块金属盖板,上、下金属盖板之间通过焊接密封形成密闭的腔体,在腔体内部填充有液体工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分为蒸发面和冷凝面;所述冷凝面和蒸发面均铺设有金属粉末颗粒烧结形成的薄层多孔吸液芯结构,且在蒸发面加工出阵列排布的带有内凹槽的烧结多孔柱,冷凝面加工出与该内凹槽相配合的多孔凸起;两者通过紧密配合形成嵌套多孔结构柱,所述嵌套多孔结构柱内形成工质回流通道。该平板热管提高了毛细压力,显著加快了工质回流速度,实现了汽-液两相的分离,大大提高传热性能;同时该嵌套式吸液芯起到支撑柱作用,有效避免了平板热管内陷或裂缝变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826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94050.6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多喷嘴引射器,其包括引射器主体、流量控制阀、流量传感器和主控制器;引射器主体的工作流通道包括若干子通道,各子通道分别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并设有喷嘴;喷嘴垂直轴向的横截面为多个V形连接形成的多星形结构;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作流流量,主控制器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驱动各流量控制阀控制相应喷嘴的流量以匹配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本发明还公开了其自适应方法。本发明的多喷嘴引射器对燃料电池复杂多变工况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提升了掺混性能以及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扩宽了引射器的工作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509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052921.3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桥梁无线传感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基于光伏效应采用具有自主规划路径功能的无人机搭载LED光源照射光伏电池的无线充电方式,为布置在桥梁的埋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供能;系统包括无人机控制模块、机载定位模块、机载LED灯组、无人机启停无线充电平台、通信模块、平台内置控制中枢、光线管理模块、云端服务器;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自主规划路径,携带LED灯组定位到指定位置,通过光线管理模块将光线汇聚到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光伏电池接收面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329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62778.8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感觉毛结构的三维力柔性触觉传感器,包括:仿生刚毛、柔性压敏单元、高频力传感阵列、柔性封装腔体;所述仿生刚毛的一端以嵌入的形式与柔性压敏单元结合,另一端暴露在柔性压敏单元的上表面外作为外界力接触介质;所述柔性压敏单元为多臂悬臂式结构,各悬臂下表面末端黏附于柔性封装腔体;所述高频力传感阵列与柔性压敏单元的各悬臂一一对应,高频力传感阵列的下表面黏附于柔性压敏单元的上表面;所述柔性封装腔体为三维结构,与器件表面接触;当外界任意方向接触力作用于仿生刚毛时,传感器通过多臂悬臂式结构的柔性压敏单元感知静态力,分布于各悬臂上的压电薄膜单元感知动态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感觉毛结构的三维力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
-
公开(公告)号:CN118248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8709.4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8/0432 , H01M8/0202 ,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三维薄膜温度传感阵列的燃料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三维薄膜温度传感阵列为柔性结构,包括若干传感器单元,沿传感器单元的延伸方向分为引出线区、连接线嵌合区和折叠区,折叠区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薄膜单元,每个薄膜单元对应一个传感器单元并具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位点;三维薄膜温度传感阵列贴附于双极板表面,连接线嵌合区配合于表面开设的浅槽内,薄膜单元折叠贴附于流道内侧壁,对通入双极板流道的气体进行多个点位温度的检测。本发明不会阻挡燃料电池双极板流道与气体扩散层之间的传质,不影响电子传导面积,兼顾了不减小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和对其内部所需参数进行原位检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039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97705.0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8/0432 , H01M8/0258 , G01K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温度传感器的氢能燃料电池,按序包括阳极集流板、阳极流场板、膜电极、柔性薄膜热电偶阵列、阴极流场板和阴极集流板;柔性薄膜热电偶阵列包括顶部绝缘层、中间金属层和底部绝缘层,中间金属层通过两种金属线交织形成若干热电传感节点;阴极流场板设有流道和浅槽,柔性薄膜热电偶阵列配合于流道和浅槽中,热电传感节点用于对阴极流场板上的若干点位进行温度监测,底部绝缘层的表面设有若干嵌入所述流道的三维微结构凸起,且三维微结构凸起不与热电传感节点重合。本发明可以实现氢能燃料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式测量,为电池热管理与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降低传感器嵌入对电池性能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0211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51839.0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机械臂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涉及机械臂负载辨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构建机械臂末端负载动力学模型,并转化为线性形式并加入六维力传感器误差项;设计机械臂初始激励轨迹,对该轨迹进行优化求解,控制机械臂运行最优激励轨迹,并采集实验数据;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滤波和中心差分处理,通过机械臂雅克比矩阵获得待辨识方程中所需数据;将获得的待辨识方程中所需数据输入加权和声算法中,求解出负载的动力学参数,实现负载动力学参数的辨识。本发明具有实时性好,受空间约束小和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多种非结构环境下的机械臂负载动力学参数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164409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97767.7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L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超声波移液枪及其移液方法,移液枪包括:壳体、压电式聚焦超声探头、半导体激光器、控制电路、电源和触发按钮;压电式聚焦超声探头、控制电路、电源和触发按钮从取液端起沿壳体内壁依次设置;半导体激光器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压电式聚焦超声探头前端面两侧;电源与控制电路相连以供电;触发按钮与控制电路相连以控制两半导体激光器完成光定位,并驱动压电式聚焦超声探头产生超声场,实现对超疏水表面上液滴的近场声悬浮。本发明能够实现超疏水表面上液滴的非接触式操控,解决了传统接触式移液枪需要频繁更换枪头造成操作繁琐、枪头消耗、试剂浪费及样本污染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22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3901.2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温区近恒预紧力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增加螺栓垫,从而缓解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中的金属零部件与压电材料由于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而造成的高温热失配,保证传感器在全工作温区处于近恒预紧状态;使加速度传感器的螺栓的预紧力随着温度升高尽量保持与初始预紧力一致,从而消除力‑热耦合场对压电敏感元件的压电常数的影响,使传感器的灵敏度温漂与压电敏感元件的压电常数的温漂一致,此外,保持全温区的近恒预紧力,可以保持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线性度与室温时一致,不会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预紧力变化而导致的线性度恶化。本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结构设计来控制预紧力变化来改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高温性能,改善方法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550925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052921.3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桥梁无线传感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基于光伏效应采用具有自主规划路径功能的无人机搭载LED光源照射光伏电池的无线充电方式,为布置在桥梁的埋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供能;系统包括无人机控制模块、机载定位模块、机载LED灯组、无人机启停无线充电平台、通信模块、平台内置控制中枢、光线管理模块、云端服务器;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自主规划路径,携带LED灯组定位到指定位置,通过光线管理模块将光线汇聚到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光伏电池接收面进行充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