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抗铜细菌及其应用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60485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10157802.4

    申请日:201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抗铜细菌及其应用。抗铜细菌DGS6,于2010年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4817。菌株DGS6不仅能够溶解液体培养基中不溶性碳酸铜,而且能活化土壤中的Cu。菌株DGS6能够有效的促进海洲香薷、玉米和油葵根系的伸长生长。盆栽实验表明DGS6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接入菌株DGS6后,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增加了49%、35%,油葵增加85%、42%。因此保藏号为CGMCC NO.4817的假单胞菌DGS6能在促进植物生长中应用。

    一种反硝化细菌及其用于水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7643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8166.9

    申请日:2012-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硝化细菌及其用于水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反硝化细菌LR,于2011年5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M2011159。一种对氮素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方法,在氮素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种植伞草,接种反硝化细菌LR。本发明将反硝化细菌LR与伞草或伞草根系分泌物联合用于修复氮素富营养化水体,菌株LR对伞草修复氮素污染水体具有促进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反硝化细菌LR与伞草或伞草根系分泌物联合用于修复氮素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自然界的氮素富营养化水体治理。

    一种金属螯合琼脂糖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432696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29239.X

    申请日:2011-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螯合琼脂糖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蛋白质化学领域。本发明制备金属螯合琼脂糖凝胶的方法包括活化和偶联两大步骤,通过将乙二胺二琥珀酸连接到交联琼脂糖凝胶(Sepharose)上形成具有6配位体的琼脂糖螯合介质。该金属螯合琼脂糖凝胶可应用于移除蛋白溶液中Cu、Zn、Mn、Cd等金属离子,结合能力强,结合容量大,移除率达93%。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放大,使用方便,可更好地应用在复合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生长的植物蛋白质研究中重金属离子的移除,也可应用于其它需要移除金属离子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

    海州香薷金属硫蛋白基因EhMT1的基因工程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096672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710023463.X

    申请日:2007-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州香薷金属硫蛋白基因EhMT1的基因工程应用方法。EhMT1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059081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AY57923。本发明为海州香薷中首次报道的金属硫蛋白基因及其应用。EhMT1参与了铜在海州香薷根系的积累,mRNA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海州香薷受过量铜的诱导。转基因实验证明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提高了烟草的耐铜性及对铜的积累。EhMT1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提高植物耐铜性及对铜的积累。

    一种适用于动态监测幼苗根系生长的水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467349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255186.6

    申请日:2013-05-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动态监测幼苗根系生长的水培装置包括:烧杯,烧杯里面的植株水培承载物离心管,固定离心管的皮筋,固定植株的海绵条,离心管底部的小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取材极为方便,所用材料均为实验室常用物品;换营养液方便,由于离心管底部有小孔,换营养液可直接倒入烧杯中;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节省空间和营养液,减少药品的浪费;植物地上部和根部的长势可以随时测定,无需取出植株;植物逆境处理较为方便,可在营养液中直接加入盐、重金属溶液等进行胁迫处理;可培养的植物材料种类广泛,如小麦、大麦、水稻等均可培养;装置灵活,易于携带,具有可变动性,低成本、易维护,可进行大量植物材料的培养,适合许多实验的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