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995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46938.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2D3/02 , C12N1/20 , C02F3/34 , B09C1/10 , A62D101/04 , A62D101/28 , C12R1/01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剂醚菌酯的降解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为中华单胞菌(Sinomonas soli)TS-04,于2018年7月5日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410。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中华单胞菌对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降解作用,并筛选得到上述高效快速降解菌株TS-04,而且,该菌在较宽的pH和温度范围内均能有效降解醚菌酯,并耐受较高浓度杀菌剂,可以作为优良的农药降解菌应用于水体和土壤等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方面。本发明为打破现有治理农药残留污染瓶颈提供了新的开发途径,丰富了农药降解菌的种质资源库,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73986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10830.X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同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DSF信号分子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F25,该菌株于2018年4月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46。该菌能快速高效降解DSF,具有群体感应淬灭功能,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引起的黑腐病等依赖DSF致病的病害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本发明不仅可替代化学防治方法,排除抗生素使用安全隐患,环境友好,对依赖DSF致病的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5759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34637.2
申请日:2018-04-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化学农药杀菌剂的增效剂应用,该增效剂是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产生的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AHL),可以从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提取或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微量该小分子化合物(AHL)与化学农药杀菌剂混合使用,对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c)杀菌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能显著提高化学农药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药剂残留,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保护环境,有效缓解病原菌抗药性日益严峻的问题,促进达成“减药”指标和农业绿色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789304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248767.6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降解菌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所述硝基还原假单胞菌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菌株W-7,该菌株于2017年11月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649。该菌株活性稳定,能以OdDHL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对信号分子有显著且快速的降解作用,同时,该菌株对其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如OHHL和DSF均具有较好降解效果,而且该菌株还具有培养方法简单、生长速度快、不易变异、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群体淬灭方向、抑制软腐病病害、防治依赖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介导致病的病原菌危害方面具有巨大推广应用的潜力。本发明可以减少农药滥用问题,同时为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4593287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410774486.4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B09C1/10 , C12R1/01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嘧菌酯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和应用。所述菌株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SH14,所述菌株已于2013年12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是CCTCC NO:M 2013681。该菌株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解嘧菌酯农药残留,可用于修复嘧菌酯污染的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以该菌株制备得到的制剂,具有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使用本菌剂可在短时间内使水体和土壤中嘧菌酯的残留量降低85%以上,有效修复嘧菌酯污染的自然环境,解决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0466747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10774356.0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2D3/02 , A62D101/04 , A62D101/26 , A62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苍白杆菌高效降解嘧菌酯的方法。即将苍白杆菌SH14在温度30.2°C、pH 7.9和接种量为0.2 g/L的条件下降解嘧菌酯,苍白杆菌SH14对50 mg/L的嘧菌酯的降解率达85%以上;本发明所述方法为以后苍白杆菌SH14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具有广泛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673704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774238.X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应用环境微生物和农业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降解含酯键农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PAO1,菌种保藏号为CCTCC M 2014630。所述菌株降解谱广,可降解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等含有酯键的农药。该菌株环境适应性强,降解效果好,使用方便,可用于降解含有酯键的农药,在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农药残留去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18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75097.8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2D3/02 , B09C1/10 , C02F3/34 , C12R1/01 , A62D101/04 , A62D101/28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降解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菌株ZH‑14,已于2016年11月2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689。该菌株具有显著的降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的能力,将该菌株制备成液体制剂,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治理水体或土壤等自然环境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造成的残留污染;直接施用短时间内可使水体或土壤中氯菊酯残留量降低85%以上,可解决农业生产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超标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生产出无毒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08589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79246.3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2D3/02 , C12R1/01 , A62D101/04 , A62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土壤或污泥中获取能够降解八氯二丙醚的微生物的方法及八氯二丙醚高效降解菌。所述方法是以从石化厂、蚊香厂、农田地等地方采集的含有八氯二丙醚的污泥或土壤为样本,通过微生物菌种的培养、分离、纯化、驯化、筛选,选择出八氯二丙醚降解菌。本发明首次从土壤和污泥中提取出对八氯二丙醚具有高降解性的产气肠杆菌菌株M2016517,于2016年5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GDMCC No:60041。该菌株对八氯二丙醚的降解率高达95%。而且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可同时达到对菌种筛选和驯化的目的,明显缩短驯化周期;而且简单、方便、高效,筛选得到的降解菌对八氯二丙醚具有很高的降解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498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56363.0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假单胞菌属菌株(Pseudomonas guariconensis)ST4及其在防治甘蔗鞭黑穗病中的应用。所述菌株于2015年9月1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5526。本发明发现菌株ST4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有性配合具有较好的抑制或推迟效果,阻断双核菌丝体的形成,导致鞭黑粉菌不能正常地侵染甘蔗,这为微生物代替化学合成杀菌剂提供了新的开发资源,可以作为生物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