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组合三维隔振支座及其加工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254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553738.5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组合三维隔振支座及其加工装配方法,隔振支座包括: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隔振模块,隔振模块设于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之间,所述隔振模块包括多个弹性单元,多个弹性单元沿上下方向叠加布置或横向并列布置,每个弹性单元具有弹性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组合三维隔振支座,装配式组合三维隔振支座既可以发生竖向压缩变形,也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横向剪切变形,实现三维隔振;同时隔振模块的刚度低,从而可以实现较低的自振频率;多个弹性单元可以协同工作,整个装配式组合三维隔振支座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能够满足承载力、刚度的要求,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复合面层结构
    42.
    发明公开
    复合面层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3960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45858.0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面层结构,所述复合面层结构包括: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基质、刚性纤维和柔性纤维,所述刚性纤维和所述柔性纤维分散在所述基质中。由此,有效提高复合面层结构的开裂强度,控制裂缝宽度的扩展,调高基质受拉时的延性,提高基材的极限抗拉强度,提高复合面层结构的承载力,提升被加固件的损伤容限。同时,该复合面层结构占用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工程综合成本低。

    预应力充压结构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90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69824.X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充压结构,所述预应力充压结构包括多个充压单元,所述充压单元包括多个充压组件,每个所述充压组件包括:充压杆,所述充压杆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充压容器,所述充压容器内填充有流体,所述充压杆的两端连接有端板;充压杆拉索,所述充压杆拉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应力充压结构具有承压能力强等优点。

    抗拔双层双摆式摩擦摆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2523364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184372.6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拔双层双摆式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上底座、过渡底座、下底座、上滑块、下滑块、上抗拔件和下抗拔件,上底座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过渡底座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二滑槽;过渡底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设有第三滑槽;下底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设有第四滑槽;上底座、上滑块和过渡底座两两之间可在左右方向上发生相对摩擦平移滑动;过渡底座、下滑块和下底座两两之间可在前后方向上发生相对摩擦平移滑动;两个上抗拔件分别设置在上底座及过渡底座的左侧和右侧;两个下抗拔件分别设置在过渡底座及下底座的左侧和右后侧。本发明抗拉拔能力强,变形能力大,隔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管类箍形并联式宽频颗粒减振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5879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34253.1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类结构消能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类箍形并联式宽频颗粒减振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多段管类结构,多段管类结构之间设置有并联式宽频颗粒减振器;其中,用于轴向减振的管类箍形并联式宽频颗粒减振器中设置有轴线与管类结构的轴线平行的圆柱腔体,轴线与管类结构的轴线平行的圆柱腔体中设置有颗粒;用于径向减振的管类箍形并联式宽频颗粒减振器中设置有轴线与管类结构的轴线垂直的圆柱腔体,轴线与管类结构的轴线垂直的圆柱腔体中设置有颗粒。有益效果在于:当管类结构振动时,通过颗粒与管类结构发生碰撞时的动量交换和碰撞耗能实现了对管类结构振动的有效控制,恢复了管类结构的正常使用,提高了其适应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填充式摩擦摆隔震支座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219422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23238878.8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式摩擦摆隔震支座,所述填充式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具有上滑动摩擦面,所述上支座板内设有上填充腔;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具有下滑动摩擦面,所述下支座板内设有下填充腔,所述上填充腔和所述下填充腔内填充有填充材料;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具有上滑动层且下表面具有下滑动层,所述上滑动摩擦面与所述上滑动层可滑动地配合以使所述滑块相对所述上支座板可滑动,所述下滑动摩擦面与所述下滑动层可滑动地配合以使所述滑块相对所述下支座板可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填充式摩擦摆隔震支座具有加工难度低、运输和安装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应用于大高宽比隔震建筑的半主动抗倾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481096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568526.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高宽比隔震建筑的半主动抗倾覆装置,包括:倾覆传感器和半主动抗拔组件。倾覆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隔震层底层和隔震层顶层相连,倾覆传感器与隔震层内的隔震支座适配。半主动抗拔组件的两端分别与隔震层底层和隔震层顶层相连,半主动抗拔组件配合隔震层能进行三维运动,半主动抗拔组件与倾覆传感器电连接,半主动抗拔组件设置成在倾覆传感器测出隔震层的竖向位移超出安全限值时由自由伸缩状态切换至抗拔不抗推状态。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大高宽比隔震建筑发生倾覆破坏,能实现地震作用下对隔震支座的抗拔保护,保持隔震层原有水平隔震性能,且对安装空间要求低,在隔震层内可灵活布置。

    摩擦摆组合三维隔振支座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23288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1311216.6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摆组合三维隔振支座,摩擦摆组合三维隔振支座包括:竖向隔振装置;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竖向隔振装置的上表面接触;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竖向隔振装置的下表面接触;导杆和导套,导杆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中的一个相连且导套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中的另一个相连,导杆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导套内;摩擦摆组件,摩擦摆组件至少包括支座板和滑动板,支座板上设有滑动摩擦面,滑动板上设有滑动层,滑动层与滑动摩擦面可滑动地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擦摆组合三维隔振支座能够满足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隔振需求,具有隔振效果好、适用性强等优点。

    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253629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1519004.2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潘鹏 王海深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包括:第一耗能单元和第二耗能单元。第二耗能单元与第一耗能单元在轴向方向上串联,轴向方向为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第二耗能单元包括:第二芯板、外盖板、黏弹材料层和轴向限位件,外盖板设于第二芯板沿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黏弹材料层设于第二芯板与外盖板之间,轴向限位件与第二芯板相连且垂直于外盖板设置,以对第二耗能单元进行轴向限位,剪切限位件位于外盖板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外盖板间隔开,以限制第二耗能单元的变形范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通过剪切限位件实现两个耗能单元在不同变形情况下的切换,性能稳定,变形能力大。

    双层抗拔隔震滑板支座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941246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563993.9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抗拔隔震滑板支座,包括上连接板、过渡连接板、下连接板、上滑块、下滑块、上抗拔件和下抗拔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建筑底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所述第三连接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下方,且所述第三连接板用于与建筑基础相连,所述第一抗拔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抗拔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滑块撑顶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滑块撑顶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抗拉拔能力强,变形能力大,隔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