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3247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511028074.7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探头驱动装置,包括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主传动箱上设有第一主传动轴和第二主传动轴,旋转传动箱上设有第一旋转传动轴和第二旋转传动轴,上述四根传动轴成“X”型布置,并与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该传动轴位于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内,传动轴上固定锥齿轮,锥齿轮连接驱动机构;传动轴带动主传动齿轮和旋转传动齿轮同时转动,因而带动主传动箱的主传动轴和旋转传动箱的旋转传动轴同时转动,且旋转传动箱同时能够相对于主传动箱整体转动,探头安装在传动轴上,实现了装置对传热管涡流信号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82544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1611248012.1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93
Abstract: 一种用于卧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线缆装置,包括上端的旋转平台,双立柱导轨,升降平台和双推拔装置;升降平台搭载双推拔装置沿着双立柱导轨上下运动,而旋转平台带动双立柱导轨、升降平台和双推拔装置转动;双推拔装置4驱动涡流探头的运动;所述旋转平台中,上层法兰通过支柱与下层法兰固定;大齿轮固定在上层法兰上;电气盒A则固定在下层法兰上;线缆旋转机构布置在下层法兰、上层法兰之间;支撑座固定在旋转环上,电气盒B和双立柱导轨均固定在支撑座上;电机安装座也固定在旋转环上,在电机安装座的上方固定有电机,下方安装有小齿轮;通过电机的驱动,旋转环带动双立柱导轨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4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511027248.8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9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探头传动装置,包括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主传动箱上设有第一主传动轴和第二主传动轴,旋转传动箱上设有第一旋转传动轴和第二旋转传动轴,上述四根传动轴成“X”型布置,并与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该传动轴位于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内,传动轴上固定锥齿轮,锥齿轮连接驱动机构;传动轴带动主传动齿轮和旋转传动齿轮同时转动,因而带动主传动箱的主传动轴和旋转传动箱的旋转传动轴同时转动,且旋转传动箱同时能够相对于主传动箱整体转动,探头安装在传动轴上,实现了装置对传热管涡流信号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148291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64938.X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定位装置。本公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定位装置通过第一脚趾和/或第二脚趾嵌入传热管的方式实现蒸汽发生器定位装置与蒸汽发生器管板的可靠连接和精确定位,此外,蒸汽发生器定位装置还能够通过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在蒸汽发生器管板上的爬行,本公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定位装置器件结构紧凑,能够在蒸汽发生器内有限的空间实现移动和精确定位,无需检修人员进入蒸汽发生器腔室内作业,有效减少检修人员的辐射剂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2544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48012.1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
Abstract: 一种用于卧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线缆装置,包括上端的旋转平台,双立柱导轨,升降平台和双推拔装置;升降平台搭载双推拔装置沿着双立柱导轨上下运动,而旋转平台带动双立柱导轨、升降平台和双推拔装置转动;双推拔装置4驱动涡流探头的运动;所述旋转平台中,上层法兰通过支柱与下层法兰固定;大齿轮固定在上层法兰上;电气盒A则固定在下层法兰上;线缆旋转机构布置在下层法兰、上层法兰之间;支撑座固定在旋转环上,电气盒B和双立柱导轨均固定在支撑座上;电机安装座也固定在旋转环上,在电机安装座的上方固定有电机,下方安装有小齿轮;通过电机的驱动,旋转环带动双立柱导轨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471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28074.7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探头驱动装置,包括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主传动箱上设有第一主传动轴和第二主传动轴,旋转传动箱上设有第一旋转传动轴和第二旋转传动轴,上述四根传动轴成“X”型布置,并与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该传动轴位于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内,传动轴上固定锥齿轮,锥齿轮连接驱动机构;传动轴带动主传动齿轮和旋转传动齿轮同时转动,因而带动主传动箱的主传动轴和旋转传动箱的旋转传动轴同时转动,且旋转传动箱同时能够相对于主传动箱整体转动,探头安装在传动轴上,实现了装置对传热管涡流信号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27248.8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7/9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公开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探头传动装置,包括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主传动箱上设有第一主传动轴和第二主传动轴,旋转传动箱上设有第一旋转传动轴和第二旋转传动轴,上述四根传动轴成“X”型布置,并与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该传动轴位于主传动箱和旋转传动箱内,传动轴上固定锥齿轮,锥齿轮连接驱动机构;传动轴带动主传动齿轮和旋转传动齿轮同时转动,因而带动主传动箱的主传动轴和旋转传动箱的旋转传动轴同时转动,且旋转传动箱同时能够相对于主传动箱整体转动,探头安装在传动轴上,实现了装置对传热管涡流信号的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581026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10849721.X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IPC: G21C17/003 , G21C1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压力容器自动检测设备控制系统,目的是解决现有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控制系统中电气结构复杂、电缆系统庞大、可靠性差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人机交互子系统、光纤通讯子系统、编码传输解析子系统、超声检测子系统、电源管理子系统、气源、光纤通讯采集子系统、运动控制子系统、气动控制子系统、编码传输采集子系统和水下电源。本发明控制系统中远程操作端和机械载体之间只需布置电源,光缆和气管,系统电缆布局简洁,大大节省人力资源;运动控制子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主站和从站之间通过EtherCAT工业总线级联,实时性好,大大简化系统控制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213243814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1222072.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输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核设备电源,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BOOST升压功率电路和BOOST升压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的BOOST升压功率电路与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和BOOST升压驱动控制电路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1)输入电压的范围宽:从100VAC~253VAC;2)并联开关管可以增加,输出功率可根据需求设置;3)可选用不同开关频率和损耗的开关管,兼容性高;4)温度适应范围为-40℃~100℃;5)由于采用的电路并联设计,从而增加冗余,提高了其可靠性,保证了50000小时以上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07718240U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721893468.3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下射线检查气囊自动充放气控制系统及方法。一种水下射线检查气囊自动充放气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流量调节阀、比例调压阀、进气电磁阀、压力变送器以及排气电磁阀,其中,流量调节阀依次通过比例调压阀、进气电磁阀与橡胶气囊相连接,并在进气电磁阀与橡胶气囊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压力变送器;所述的橡胶气囊的进气口同时还与排气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接,经过排气电磁阀后的气路与真空泵相连接。该系统及方法采用全自动的充放气控制方式,可实现气囊压力的恒定控制,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充放气可靠性,并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