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74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4686.2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面向批产卫星的力学试验条件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正弦振动控制谱,确定过程中将界面力与加速度谱控制相结合;S2:确定随机振动控制谱,进行噪声分析和加速度谱的优化。正弦振动谱的制定中通过界面力与加速度谱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过试验问题,随机振动谱制定中通过噪声分析和加速度谱的优化,模拟整流罩内噪声环境的同时,防止振动过程中关键响应点产生过高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1479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66796.6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批产卫星热循环试验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计算批产卫星中当前卫星对应的在热真空环境中的故障变化率;当前卫星为批产卫星中待进行环境试验的卫星;热真空环境包括地面热真空试验环境和在轨热真空环境;判断故障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对当前卫星以及当前卫星之后的剩余卫星逐一采用地面热真空试验进行故障检测,直到确定出第一卫星,第一卫星对应的故障变化率不大于预设阈值;若不大于,对当前卫星以及当前卫星之后的剩余卫星逐一采用热循环试验进行故障检测。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热真空试验造成批产卫星试验成本较高、难以匹配批产模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14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00302.6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H04B7/185 , H04W16/14 , H04W72/044 , H04W72/56 , H04W72/50 , H04W72/541 , H04W72/04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低轨通信卫星系统之间降低相互干扰的方法,可以使不同低轨通信卫星系统之间共享无线电频谱。第一低轨通信卫星系统发射和接收天线子波束为可动点波束,星上及其地面终端具备上、下行频率干扰判断功能。对于合作的第二低轨通信卫星系统,互相进行星历及波束信息通报,第一低轨通信系统通过波束隔离角度判断两个系统间的波束是否发生干扰;对于非合作的第二低轨通信卫星系统,第一低轨通信卫星系统主动进行上、下行干扰检测,若受到干扰,将受干扰的波束切换为临星中满足空间隔离要求的其它波束或切换为其它频率。第一、二低轨通信卫星系统通过关闭与GSO卫星不满足最低隔离角度的区域内的波束完成与GSO卫星干扰规避。
-
公开(公告)号:CN1158010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54780.0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面向配置多种应用载荷的空间组网低轨星座系统,提供一种由近极轨道子星座和倾斜轨道子星座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方法,实现通过较小星座规模,满足不同载荷应用和激光星间链路空间组网需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前景,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星座设计要求;S2:确定近极轨道与倾斜轨道星座载荷配置及主要设计目标参数;S3:设计倾斜轨道子星座重点覆盖区域界限;S4:确定混合星座轨道高度;S5:近极轨道子星座设计;S6:倾斜轨道子星座设计;S7:依据步骤S5、步骤S6的设计结果,分析确定混合星座对地覆盖特性,完成混合星座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675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85511.0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大型航天器平台系统,包括:若干个子平台,每个所述子平台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形式,所有所述子平台组成超大型阵列,形成特定的平面或曲面;核心平台,用于负责整个平台的管理和维护;保持系统,用于使所述核心平台与所述超大型阵列之间保持固定的几何关系。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在轨组装该系统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台组装运输和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能够灵活扩大或缩小平台整体的规模;发生故障的子平台可以从整个平台系统中分离,新的替代子平台可以与整个平台系统连接,因此,整个平台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571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84614.5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电推进系统,包括:电推力器,数量为四台,每台所述电推力器通过双轴矢量调整机构安装于卫星背地板,其推力方向指向卫星的质心,其中:卫星背地板两侧各设置两台所述电推力器,相对卫星背地板的一条中线对称安装;同侧的两台所述电推力器相对卫星背地板另一条中线对称安装;所述卫星背地板为矩形。角动量卸载方法,用于上述卫星电推进系统,包括:初始化双轴矢量调整机构,角动量卸载。本方案能够在电推进执行位置保持的同时完成动量轮的角动量卸载,并提高推进剂的使用效率,可满足GEO卫星的在轨角动量卸载需求。本专利适用于采用电推力器进行角动量卸载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
公开(公告)号:CN11011956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910364758.6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曲率半径校核通信卫星软波导强度的方法,(1)建立软波导有限元模型;(2)选取软波导节点;(3)在整星有限元模型上施加激励载荷,并计算所选取的软波导节点在每一个频点或每一个时间步的位移响应;(4)在所选取节点的初始坐标上叠加步骤(3)计算得到的位移响应,得到承受激励时所选择节点的坐标位置;(5)计算曲率半径;(6)根据产品使用场景校核软波导的强度是否符合安全裕度要求。本发明可以充分利用位移计算精度高的优点,有效规避了位移一次求导后计算得到的应力精度低、应力量级偏大的缺陷,可有效提高校核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2838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728438.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板架式小卫星保型工装,包括+Z板保型框、载荷+Y保型三角板、载荷‑Y保型三角板、平台+Y保型三角板、平台‑Y保型三角板、吊点;所述板架式小卫星包括载荷模块和平台模块;+Z板保型框包括主体框架、端部加强梁、翻转接口支架、中部加强梁,构成封闭式传力结构控制卫星结构变形;载荷+Y保型三角板、载荷‑Y保型三角板与载荷模块连接,平台+Y保型三角板、平台‑Y保型三角板与平台模块连接,用于载荷模块与平台模块结构分解、总装测试、运输转运及对接集成等工况下的精度保持。本发明保型工装结构紧凑,满足卫星结构分解、模块总装、对接集成等总装工况下结构精度保持要求,特别适用于批量生产的板架式小卫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55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10685.4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轨道航天器的双流体回路热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两条独立的流体回路;两条独立的流体回路的一端均预埋在航天器的仪器板内,另一端预埋在辐射器上,流体回路内的工质分别流经两条流体回路时,收集仪器板上安装载荷的热量,把热量传递至各自的辐射器,排散至外太空;本发明采用双流体回路,解决系统的单点故障风险,当其中一条流体回路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条流体回路仍可以通过仪器板预埋管路带走仪器板上载荷的热量,虽然整个航天器的散热能力略有下降,通过仪器板预埋管路的布局设计可实现保持原散热能力的75%,但是提高了热控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154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88858.7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台和载荷集成设计卫星载荷舱,属于航天技术和设备领域;南板、东板、北板、西板依次首尾对接围成正方形腔体结构;对地板水平盖在正方形腔体结构的顶部;外部空间相机设置在对地板上表面的中心处;中隔板竖直设置在正方形腔体结构的内腔中;东隔板垂直于中隔板,且东隔板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东板的中部、中隔板的中部对接;西隔板垂直于中隔板;4个导热管两两一组,两组导热管对接呈U型导热管组;本发明载荷舱结构紧凑,将空间相机结构支撑和散热需求与卫星设计统筹考虑,充分发挥整星结构和热控优势,实现了空间相机与卫星结构和热控一体化设计,满足空间相机可靠支撑和高精度温度控制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