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0736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1108483.2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V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地热储层温度和裂缝分布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纳米示踪剂进行一次测量就能够得到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其返回曲线能够用来确定阈值纳米示踪剂发生反应的时间,然后再通过时间反过来确定地热储层的阈值温度位置,最后结合阈值纳米示踪剂和非纳米示踪剂的响应曲线,确定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最后根据至少两个生产井中阈值纳米示踪剂的数量确定地热储层裂缝分布,实现了地热储层的温度分布和裂缝分布的真实监测,同时还可以实现地热储层温度和裂缝分布情况的反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822275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015847.6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孙致学 , 姚军 , 李彦超 , 孙海 , 杨永飞 , 樊冬艳 , 聂海峰 , 刘继芹 , 曾青冬 , 蔡明玉 , 黄勇 , 徐杨 , 孙强 , 张明明 , 吕抒桓 , 董云振 , 刘熙远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页岩的压裂造缝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地面上设有页岩井和泵组,页岩井包括井筒、井壁、井底和水平井段,井壁的外侧为上覆岩层和目的层,页岩井设有输送管线,输送管线的另一端连接有封隔器,且水平井段的外壁上设有射孔孔道;步骤二:地面上设有微波发生装置,页岩井设有微波传输线路,且传输线路外侧设有管柱,微波传输线路一端连接有微波接收装置;步骤三:地面上设有泵组,页岩井设有输送管线,输送管线上设有投球滑套结构。本发明解决了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成本巨大的问题,同时利用微波加热并结合液氮冷却的方法解决了生产压差过小导致井眼附近液相挥发速度较慢造成水锁堵塞渗流通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055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890553.3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公开了一种协同开发天然气、水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了第一生产井组件、第二生产井组件、气水分离装置、高压泵组、集气罐,通过采用双管协同开发模式,用游离天然气的经济效益弥补水溶气藏较低的开采效益,用产出的高温地层水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加热开发,多余的产出水重新注入水溶气藏以保持其地层压力。该方法在经济上可行,并且能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克服了传统深井式开采模式单一,气体资源浪费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51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95357.8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孙致学 , 贾存奇 , 王建忠 , 姚军 , 蒋永平 , 梁珀 , 赵梓平 , 李贤兵 , 马凯 , 周昊天 , 张旭 , 王浩瑄 , 董云振 , 刘熙远 , 辛莹 , 李维娜 , 朱旭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25/00 , E21B47/06 , E21B47/065 , E21B49/00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领域渗流机理研究的渗流窜流量表征方法及实验设备,具体是一种双重介质渗流窜流量表征方法及实验装置,方法包括基本数据采集形成静态数据,实验得到动态数据,将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构建矩阵数据表计算出计算出贡献值f,即得到窜流量q的表征式。实验装置包括设置在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柜上的操作面板和显示器;与变径岩心夹持器连通的高压气源储存罐和多粘度流体储存罐;在调压管上设置有压力泵,在流体供给管上设置有注入泵;在变径岩心夹持器的内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由于所述方法和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简化了研究流程、降低了工作量、降低了误差、提高了表征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56994B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310585823.0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nventor: 孙致学 , 李爱芬 , 姚军 , 徐杨 , 刘钧荣 , 孙治雷 , 杨勇 , 彭得兵 , 董时正 , 储少奎 , 吴永平 , 刘继芹 , 聂海峰 , 朱莎 , 吴明录 , 张雅茹 , 冯建伟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洞型储层剩余油分布的实验检测系统及方法。该实验检测系统包括平流泵、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四通阀、缝洞型储层平板模型、岩心夹持器、X线断层扫描系统、数据处理及成像系统,含地层水的容器、含复配原油的容器、含对比剂的容器分别通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与四通阀的三个入口相连;四通阀的出口通过泵入管线连接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通过岩心夹持器的产出口产出,所产出液体收集在量筒中。本发明真实的模拟了地层条件下的水驱油过程,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实际矿场注水相近,检测结论对于矿场应用具有较大指导意义,解决了目前注水驱油过程无法实现可视化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62500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339560.5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磁流体的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溶洞随钻检测系统及方法。检测系统包括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地面磁力计和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通讯线路、高压泵组、第一输送管线;第二输送管线,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磁流体容器、钻井液池、邻井外加磁场发生器控制管线、第三输送管线、钻井液回流管线、地面磁力计、邻井外加磁场发生器;邻井外加磁场发生器通过控制管线与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连接;地面磁力计经过通讯线路与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因规避钻井风险而使钻井在未全部钻穿裂缝、溶洞时即完井投产,导致而无法获取测井资料的缺点,提高了裂缝、溶洞层的识别精度与探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477580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068300.8
申请日:2015-02-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气藏开发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模拟系统共分为四部分:地层水与甲烷溶解系统,含气地层水中甲烷溶解度测定系统,水溶气开采模拟实验系统以及温度控制系统;水溶气开发模拟实验方法,包括五个部分:包括实验前准备、地层水和甲烷气的溶解过程、含气地层水中甲烷溶解度的测定、填砂管含气地层水饱和过程、水溶气的降压开发模拟过程。本发明针能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下水溶气开发过程,为水溶气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806905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327410.2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具有双重孔隙的碳酸盐岩储层物理模型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岩样内部结构扫描系统、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三维快速成型打印机、热烘干设备;岩样内部结构扫描系统为制作具有双重孔隙的碳酸盐岩物理模型的装置中的基础数据采集模块,无损、真实地再现碳酸盐岩储层的内部结构特征;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接收并存储岩样内部结构扫描系统所获取的待探测岩样的二维切片图像数据;三维快速成型打印机与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连接,实现双重孔隙结构岩样的物理模型制备;热烘干设备,对三维快速成型打印机所制作的物理模型进行加热,从而完成物理模型的制备。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骨架性质与真实岩样相差较大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13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00264.5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驱动用储量计算方法,其具体步骤为: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得到重力分异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校正系数;计算得到的实际油藏的校正前气驱动用储量;利用重力分异影响因素校正系数对实际油藏的校正前气驱动用储量校正,得实际油藏的校正后气驱动用储量和校正后气驱动用程度。本发明依据油藏实际参数与注采动态数据模拟构建精细概念模型精准表征储层与流体特性,考虑了重力分异影响因素作用对储量计算的影响,通过引入校正系数,使气驱动用储量计算结果更贴合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实际情况,为油藏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04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230105.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18/27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T17/20 , G06Q50/0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涉及一种砂潜共生油藏层间窜流识别方法,具体步骤为:构建目标油田砂潜共生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示踪剂在砂岩‑潜山油藏间输运的窜流函数;建立砂岩层和潜山层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设置上覆砂岩油藏示踪剂类型、砂岩层和潜山层示踪剂浓度;设置上注下采的生产模式并输出示踪剂浓度;分析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示踪剂的流动方向定量表征砂潜共生油藏窜流机理。本发明具有高精度和低成本的特点,能够适应砂岩层和潜山层之间复杂的地质结构变化,有助于优化油藏开发策略,提高采收率,并减少油气资源的浪费,增强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