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4521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0959034.8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森林枯落物对地表径流元素含量影响贡献率的方法及系统,首先构建用于测定森林枯落物对地表径流元素含量影响贡献率的系统;在径流小区内按网格法均匀覆盖森林枯落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或借助天然降雨的方式进行实验;在降雨开始后,利用标准雨量筒和集流桶同步收集降雨和径流并采集样本;对该降雨和径流样本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铂锑抗比色法分别对采集到的降雨和径流样本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含量进行测定。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在有效剥离森林表层土壤对地表径流N、P等化学元素影响的同时,有效测定森林枯落物对地表径流N、P等化学元素含量影响贡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2644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231995.0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森林枯落物水文功能观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枯落物的水文功能测量装置及水文功能测量方法,水文功能测量装置包括:载物槽,安装在支架上,载物槽的前端低于后端,载物槽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单元槽和第二单元槽,第一单元槽通过透水板分为上层和下层,第二单元槽填充土壤,第一单元槽的透水板表面以及第二单元槽内的土壤表面用于铺设枯落物;集流组件,用于收集第一单元槽上层、下层以及第二单元槽降水后的泥沙和/或径流;以及量筒,用于收集降水。本发明将降雨在枯落物层表面运移及垂直下渗两个过程进行有效剥离,实现枯落物层调水效益的精准评估,进一步通过对比测量能够解决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评估技术精度低的关键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777215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197961.0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流域尺度次降雨泥沙来源的方法,该方法中使用判别分析法计算流域泥沙来源与泥沙的距离和距离权重,利用距离与贡献率的反比关系计算流域尺度次降雨泥沙来源的相对贡献率。此方法比传统的混合模型更可靠,受泥沙来源个数的影响更小,可以研究次降雨空间产沙规律,计算不同降雨强度泥沙来源贡献率,可以解决混合模型受泥沙来源个数的限制,避免了混合模型计算结果出现虚假数值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7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139585.3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N20/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探索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在径流泥沙模拟中性能优度和泛化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明确河流长时间序列水文因子,气象因子,植被因子,人为活动因子与径流输沙变化相关因子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然后识别各因子与径流泥沙变化的相关关系,选取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因子。评价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在模拟径流量和输沙量中的性能优度,并通过对样本数据集进行随机划分以排除样本量有限以及样本顺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对每个模型进行重复训练和测试,以确定每个模型的经验风险、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运用局部解释方法,将各输入因子在径流和输沙模拟过程中的贡献度进行排序,从而揭示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47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987716.X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模型及方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主要包括减排和碳汇两个方面,减排作用和碳汇作用,水土保持碳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内,通过客土措施增加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量;二是植物措施本身生物量蓄积增加的固碳量;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模型为:PCS=Rce+Qfl+Pfcs;式中:PCS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Rce为碳减排量;Qfl为客土固碳量;Pfcs为林草措施固碳量。创新性地提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计算方法,以解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能力定义内涵与计算方法缺失问题,填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计算方法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186122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010713668.6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友胜 , 赵阳 , 马海宽 , 杜鹏飞 , 成晨 , 张晓明 , 殷小琳 , 徐志友 , 邢先双 , 任正龑 , 韩玉宁 , 董明明 , 刘冰 , 解刚 , 王昭艳 , 朱毕生 , 辛艳 , 张永娥 , 张磊 , 刘卉芳 , 孟琳 , 赵莹
IPC: G06Q10/0639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面向区域尺度风力侵蚀的耕地和草地粗糙度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载连续3年的MODIS 13Q1原始数据;步骤二,将NDVI数据和质量标记文件分别输出单独的.tif格式的文件;步骤三,处理得到数据质量良好的NDVI数据;步骤四,提取耕地和草地覆盖区的NDVI数据;步骤五,将每年23期NDVI数据变为24期NDVI数据;步骤六,将24期植被指数转换为24期植被覆盖度数据;步骤七,根据耕地与草地植被覆盖度与粗糙度的关系式得到粗糙度数值;步骤八,得到第某年共24期的粗糙度空间数据。本发明采用MODIS 13Q1数据有效解决了区域大尺度粗糙度的精细化反映问题和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并提出了植被覆盖度与地表粗糙度的关系表达式。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4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987716.X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模型及方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作用主要包括减排和碳汇两个方面,减排作用和碳汇作用,水土保持碳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内,通过客土措施增加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量;二是植物措施本身生物量蓄积增加的固碳量;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模型为:PCS=Rce+Qfl+Pfcs;式中:PCS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Rce为碳减排量;Qfl为客土固碳量;Pfcs为林草措施固碳量。创新性地提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计算方法,以解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能力定义内涵与计算方法缺失问题,填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计算方法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186122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13668.6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友胜 , 赵阳 , 马海宽 , 杜鹏飞 , 成晨 , 张晓明 , 殷小琳 , 徐志友 , 邢先双 , 任正龑 , 韩玉宁 , 董明明 , 刘冰 , 解刚 , 王昭艳 , 朱毕生 , 辛艳 , 张永娥 , 张磊 , 刘卉芳 , 孟琳 , 赵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面向区域尺度风力侵蚀的耕地和草地粗糙度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下载连续3年的MODIS 13Q1原始数据;步骤二,将NDVI数据和质量标记文件分别输出单独的.tif格式的文件;步骤三,处理得到数据质量良好的NDVI数据;步骤四,提取耕地和草地覆盖区的NDVI数据;步骤五,将每年23期NDVI数据变为24期NDVI数据;步骤六,将24期植被指数转换为24期植被覆盖度数据;步骤七,根据耕地与草地植被覆盖度与粗糙度的关系式得到粗糙度数值;步骤八,得到第某年共24期的粗糙度空间数据。本发明采用MODIS 13Q1数据有效解决了区域大尺度粗糙度的精细化反映问题和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并提出了植被覆盖度与地表粗糙度的关系表达式。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35259.4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域水沙变化影响因素贡献率的辨识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别从待研究流域的多个影响因素中选取一个影响因素或多个影响因素的组合作为变化量,得到多个第一模拟情景,并获取每一第一模拟情景的第一径流量;将多个第一模拟情景中的每一第一模拟情景中的变化量替换为裸地参数,得到对应的多个第二模拟情景,并获取每一第二模拟情景的第二径流量;获取每一第一情景的第一径流量与对应的第二情景的第二径流量的差的绝对值,并将差的绝对值作为每一第一情景中变化量影响下的第三径流量;根据每一第一情景的第三径流量获取多个影响因素对待研究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率。该方法评价结果准确,适用于实现对江河未来水沙情势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96681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05834.7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生长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基质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叶黄素酯5‑12份、木质纤维素11‑19份、褐藻胶7‑15份、秸秆粉28‑36份、酒石酸15‑25份、花酸苔20‑30份、乙酸丙酯1‑5份。将花酸苔与酒石酸以及去离子水混合,加热、超声,再与木质纤维素、乙酸丙酯混合加热、超声得混合物B;向秸秆粉中加入去离子水以及酒石酸加热、超声得混合物C;将二者混合加热,加入剩余物质加热搅拌至干燥即得。本发明可有效的改良土壤,起到保水保肥作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并能够即时提供营养成分,能够活化土壤中无法游离出的重金属从而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够用于矿区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坡地修复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