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6836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398787.6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蜕壳窝以及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辅助河蟹生态养殖的方法,属于河蟹养殖技术领域,所述仿生蜕壳窝包括长方体框架和顶盖,所述长方体框架的四个侧面和底面包裹网片,所述长方体框架底面四个顶点处向下延伸脚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稻谷壳、稻谷壳灰和废米浆混合搅拌填堵蟹池内壁的孔洞;2)将稻谷壳灰、废米浆和水草种子混合制成草饼,投入蟹池;3)种植水草种子;4)投放扣蟹苗;5)在青苔滋生区泼洒发酵后的稻谷壳,将稻谷壳灰兑水全池泼洒;6)在河蟹蜕壳期前一周,向蟹池中投放所述的仿生蜕壳窝。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利用了稻谷加工副产品,改变了黑壳蟹的外貌,提高了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67895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67562.6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C12Q1/24 ,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7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物粉剂的扩培方法。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物粉剂的扩培方法包括;获取微生物粉剂和扩培装置;将扩培装置进行消毒清洗;向扩培装置注入干净的清水;根据微生物粉剂的种类确定是否对清水曝气处理;按照微生物粉剂:清水:赤砂糖为200g:50kg:3kg的比例,将微生物粉剂和赤砂糖加入扩培装置,并搅拌均匀;以及将扩培装置置于20‑30℃下培养3‑7天,得到微生物液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物粉剂的扩培方法能够简易高效的扩培出纯度高的微生物液剂,降低了成本,扩培出的高纯度微生物液剂使用后能够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动物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96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16450.0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IPC: C02F9/14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养殖尾水净化装置、养殖尾水净化方法,该养殖尾水净化装置包括多个尾水沉淀池、流速器、初沉单元、净化单元、强化单元以及多个控制开关,多个尾水沉淀池用于放置不同污染浓度负荷的尾水;流速器与多个尾水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用于控制水利停留时间;初沉单元的进水端与流速器的出水端连接;净化单元的进水端与初沉单元的出水端连接;强化单元的进水端与净化单元的出水端连接;以及多个控制开关位于多个尾水沉淀池的出水端、初沉单元以及净化单元,用于选择流入流速器的尾水的污染浓度负荷以及控制初沉单元、净化单元、强化单元的配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养殖尾水净化装置、养殖尾水净化方法,能够减少材料损耗,提高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811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95002.3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设备下的混合养殖方法。光伏设备下的混合养殖方法包括:建立养殖基地,将养殖基地建造为多口池塘,在多口池塘水面架设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在多口池塘水体内进行鱼虾蟹混合养殖,其中,部分池采用第一养殖模式,第一养殖模式中,草鱼、鲫鱼、花鲢和白鲢的养殖总数量与虾蟹养殖总数量的比例基本为60:40,另一部分池采用第二养殖模式,第二养殖模式中,草鱼、鲫鱼、花鲢和白鲢的养殖总数量与虾蟹养殖总数量的比例基本为80:2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设备下的混合养殖方法,在光伏设备下的水体进行池塘鱼虾蟹混养,实现了电能、水产双丰收,既环保又高效。第一养殖模式比第二养殖模式成活率和出塘规格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21139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00571.6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蟹‑鲈‑螺混合养殖系统及利用混合养殖系统进行蟹‑鲈‑螺混养的方法。所述混合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蟹池、螺蛳挂养区、循环流水养殖槽和鱼塘;所述循环流水养殖槽位于蟹池与鱼塘中间的塘梗上;所述螺蛳挂养区位于蟹池、鱼塘之间的拦网处以及循环流水养殖槽吸污区。所述蟹‑鲈‑螺混养的方法包括消毒处理;在蟹池中种植水草;放养鲈鱼苗、蟹苗、幼螺;调控水质;投喂饲料,捕捞收获。采用本发明的混合养殖系统及混养方法可以保证河蟹、加州鲈鱼、螺蛳共用同一水体又互不干扰,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使资源合理最大化利用,并且螺蛳、河蟹和鲈鱼分批上市不受干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22685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059512.0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安徽长江渔歌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养殖美洲鲥的新式环形温棚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主体钢架通过防锈钢管搭建而成,主体钢架中间开设有预留蓄水槽,预留蓄水槽外侧开设有环形塘沟,预留蓄水槽中间设置有旋转式温感降温喷淋装置,主体钢架表层进行双层覆膜,主体钢架中上部区域覆盖黑色遮阳网;主体钢架内部铺设有微孔增氧管道,微孔增氧管道连通有溶氧控制器,微孔增氧管道通过进水管道与外部水源连通,微孔增氧管道通过底排污管道与外部的尾水净化区连通。本发明通过改良传统温棚建造结构,选址建设新式环形结构,首次使用中空型环型温棚,具有占地少、投入低、效果好且与美洲鲥环形群游无歇的习性高度契合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7725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27309.7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A01K61/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人工养殖系统、用于刀鱼人工养殖的饵料投喂方法,所述人工养殖系统包括滴漏式投喂装置与流水式投喂装置,所述滴漏式投喂装置用于投喂第一饵料,所述流水式投喂装置用于投喂第二饵料,具体通过将刀鱼采用滴漏式投喂装置进行滴出第一饵料以供刀鱼进行摄食,待刀鱼长至7‑8cm规格时采用所述流水式投喂装置进行投喂第二饵料以供刀鱼进行摄食。因此,通过在刀鱼生长的不同阶段按照特定的方式投喂蝇蛆粉和蝇蛆,具有较好地适口性和较高地营养价值,可以促进刀鱼规模化培育,解决了现有的刀鱼人工养殖设备存在无法有效进行刀鱼规模化培育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9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013378.X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苏州优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清整消毒;早春2~3月栽种水草,所述水草种植采用“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投放蟹苗种;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5月~6月向池塘中投放翘嘴鳜和抱卵青虾;清明前,开始向池塘投放螺蛳;日常管理,观察水质变化,并对水质进行调节,检修设施并适时驱除敌害等步骤。本发明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放养规格决定了养殖的产量和成蟹的规格:本发明亩放800只扣蟹,收获约600只成蟹,亩产值3万元的“863”模式培养大规格、高品质的品牌蟹,是值得复制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855210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711397548.4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IPC: A01K6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水养鱼槽的养殖方法,建设流水养鱼槽,在建设的所述流水养鱼槽中养殖鱼:该流水养鱼槽包括基底龙骨架(1)、由基底龙骨架的部分顶部向上延伸的多个槽壁龙骨架和覆盖在基底龙骨架(1)剩余部分顶部以及槽壁龙骨架(3)顶部和侧面的隔水板(4),多个槽壁龙骨架(3)侧面的隔水板(4)和基底龙骨架(1)剩余部分顶部的隔水板(4)构成多个养鱼水槽(5),多个槽壁龙骨架(3)顶部的隔水板(4)构成走道(6),养鱼水槽(5)中设置有增氧装置(7),基底龙骨架(1)向下延伸有用于插入地底的固定桩(2)。通过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养鱼安全系数高,鱼能够更健康地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218025781U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22238622.0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IPC: C02F9/14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养殖尾水净化装置,包括多个尾水沉淀池、流速器、初沉单元、净化单元、强化单元以及多个控制开关,多个尾水沉淀池用于放置不同污染浓度负荷的尾水;流速器与多个尾水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用于控制水利停留时间;初沉单元的进水端与流速器的出水端连接;净化单元的进水端与初沉单元的出水端连接;强化单元的进水端与净化单元的出水端连接;以及多个控制开关位于多个尾水沉淀池的出水端、初沉单元以及净化单元,用于选择流入流速器的尾水的污染浓度负荷以及控制初沉单元、净化单元、强化单元的配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养殖尾水净化装置,能够减少材料损耗,提高处理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