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4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43646.6
申请日:2024-12-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E21D9/00 , E21F17/18 , G01N33/24 , G01B21/02 , G01L5/00 , G01K13/00 , G01H17/00 , G01V1/28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超前靶向非爆致裂消减岩爆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距离掌子面的预定范围内的岩爆倾向性区域布置监测系统以获得岩体的活动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线将所安装的监测系统连接至微震监测设备,以对监测系统采集的岩体活动数据进行收集得到微震监测数据;将微震分析设备和预警设备与微震监测设备通讯连接,通过微震分析设备建立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微震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由报警设备基于微震分析结果预测隧道施工掌子面附近岩爆倾向性区域潜在岩爆区域,并对潜在岩爆区域的等级进行划分;根据预警信号在潜在岩爆区域靶向开设非爆裂钻孔,并向非爆致裂钻孔中注入低波阻抗支撑剂,以消除潜在岩爆灾害。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43647.0
申请日:2024-12-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吸能锚杆和具有其的监测系统,智能吸能锚杆包括锚头(110)和杆体(120),还包括:第一吸能组件(130),设置在所述杆体(120)背离所述锚头(110)的一侧,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体(120)上的第一托盘(131)和第二托盘(132),其中,所述第一托盘(131)被构造为用于吸收围岩变形带来的冲击力,所述第二托盘(132)被构造为用于传递围岩变形向所述杆体(120)施加的压力;感测组件(140),其配置为用于感测岩体失稳的参数;数据采集组件(150),其与所述感测组件(140)相耦接,配置为从所述感测组件(140)接收感测信号,并基于感测信号对围岩的安全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3941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7709.2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F42D3/04 , F42D1/00 , F42D5/00 , E21D9/00 , G01N3/313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震事件的爆破振动诱发时滞型岩爆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隧道爆破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试验围岩进行爆破试验,获取试验围岩的爆破前微震事件数据、爆破后微震事件数据和爆破振动速度;获取爆破振动诱发围岩破裂的事件增量和事件位置;划分围岩损伤等级,根据爆破振动速度计算每个所述围岩损伤等级的爆破振动阈值;根据所述围岩损伤等级优化爆破控制参数;通过优化后的爆破控制参数对实际围岩进行爆破,并根据所述爆破振动阈值判断爆破后实际围岩的时滞型岩爆风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爆破振动监测无法直观表达围岩破裂,其振动控制标准是根据经验值设定,针对不同岩性、不同情况的控制阈值不够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5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23226.0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19/00
Abstract: 一种深埋隧道开挖动力扰动时效破坏与灾变过程测试装置,属于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反力框架、压力室、开挖动力扰动作动器及五台主应力液压作动器;开挖动力扰动作动器包括扰动电机、轴向推力加载伸缩器及扰动钻杆;压力室内部设有开挖动力扰动岩石试样夹具,夹具包括隧道原岩垫块和五个刚性垫块;隧道原岩垫块内部设有振动频率监测传感器。本发明首次将电机作为动力扰动源引入真三轴试验设备中,简化真三轴试验设备长时效动力扰动结构,降低设备能耗,维护过程更简单且维护成本下降,电机安装和调试过程省时省力,没有额外占地面积需求,能够模拟在旋转钻进状态下产生的动力扰动,可通过精确控制电机钻速和轴向推力实现动力扰动频率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827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90665.1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控制隧道掌子面预变形的核心土尺寸优化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首先确定隧道施工方案,根据隧道开挖分部顺序将断面分组;然后建立不同预留核心土尺寸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开挖计算,预变形量最小的核心土尺寸即为最佳尺寸;本发明填补了目前考虑核心土尺寸对掌子面前预变形的影响前提下核心土尺寸优化的空缺,可为今后采用新意法施工过程中核心土尺寸确定提供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8116.0
申请日:2024-03-05
IPC: G06V20/10 , G06V10/28 , G06V10/34 , G06V10/30 , G06V10/44 , G06V10/46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T5/77 , G06T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埋隧道围岩结构面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经yolov5模型进行训练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对裂隙图像轮廓进行检测、提取,接着依次通过识别结果中裂隙的个数、细化图像并进行主裂隙和待补全裂隙的确定、裂隙的补全,膨胀图像,最后进行分析,实现对深埋隧道围岩结构面的智能识别;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地质结构发育特性并利用该特性,补全识别的局部裂隙,有效提高对结构面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8899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1016620.X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类岩石试样3D成型的湿料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动力组件、和集料组件,所述集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方,所述集料组件用于收集湿态岩石相似材料,所述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过滤组件内,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箱、过滤腔、驱动轴、滤网、叶轮、门盖,所述过滤腔设于所述过滤箱内部,所述过滤腔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过滤箱顶部于所述进料口对应处设有进料漏斗,所述叶轮套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轴用于驱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过滤腔底部弧形开口两端设有与所述弧形开口形状匹配的滤网,所述滤网用于过滤湿态岩石相似材料,所述门盖铰接于所述过滤箱前端面。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26155.5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爆吸能定量防控设计方法,涉及地下工程岩爆防控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地下工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地下工程开挖模拟计算;根据LERR值圈定岩爆破坏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岩爆爆坑深度,并给出不同部位岩爆时能量释放量;再确定结构面位置、走向、倾角;进而确定吸能锚杆自由段设计长度,并结合锚杆设计锚固力,确定单根吸能锚杆的最优长度;然后计算岩爆岩块弹射动能;最后确定吸能锚杆锚固段长度、锚杆总长度和锚杆数量,使所有吸能锚杆的总吸能能力大于岩爆发生时的弹射动能。该方法给出了吸能锚杆的定量设计方法和流程,为岩爆吸能防控的科学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088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16231.8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滞型极强岩爆地质判别方法,涉及深埋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掌子面地质素描以及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等方法记录施工过程中地质构造信息,通过岩爆破坏区域超前地质钻孔以及断面扫描技术记录岩爆破坏过程中爆坑几何特征。同时,通过应力解除法或水压致裂法对岩爆破坏区域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根据初始地应力测试结果以及现场地质调查获取的岩石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相应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不同结构面组合条件下隧道开挖模拟,进行数值计算,判别隧道当前位置开挖后发生时滞型极强岩爆灾害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97167.2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蚀变岩圆形隧洞下半圆开挖加强稳定性支护方法,针对Ⅳ类岩体上层开挖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注浆预加固后全断面开挖支护,在中层开挖前施工小导管注浆与锚筋桩进行加强支护。针对Ⅴ类岩体上层开挖采用小导管进行超前注浆预加固后进行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支护,在中层开挖前施工钢管桩与两排小导管进行加强支护。本发明能够在面对软弱蚀变岩体进行隧洞下半洞施工时,弥补锁脚锚杆对初期支护的限制作用的不足,控制围岩变形与塑性区发展,保证施工期间围岩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