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27224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69934.2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0/122 , B23K20/26 , G01L5/0028 , G01L5/0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搅拌焊机用测力台,包括搅拌头、工作台、横向导轨、测力台上台面、下压力传感器、测力台下台面、立板、前进抗力传感器安装板、纵向导轨、前进抗力传感器和垫块,搅拌头固定在工作台上方,工作台通过横向滑块安装在横向导轨上,横向导轨安装在设有下压力传感器测力台上台面上,测力台下台面前端安装有立板,立板与前进抗力传感器安装板之间由安装有纵向滑块的纵向导轨连接,立板与工作台之间用安装有双螺母的螺柱连接。本发明可以直接应用于现有的搅拌摩擦焊机床,记录焊机工作中下压力和前进抗力随着焊接过程进行中的变化曲线,同时测力台也有夹具的功能,方便了工件装夹。
-
公开(公告)号:CN102411333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367061.8
申请日:2011-11-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机复杂结构件快速数控加工工艺系统,包括数据库建立与维护子系统和数控工艺生成子系统。其中,数据库建立与维护子系统完成飞机复杂结构件典型特征数控编程策略组合及参数设定,以及策略组合与参数之间关系的匹配。数控工艺生成子系统通过调用数据库资源,自动完成典型特征的数控编程。本发明针对飞机复杂结构件零件,实现工艺信息建模、工艺模板建模、分类编码、建库,结合加工特征识别技术,构建加工特征、工艺模板和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工艺制造资源进行紧密连接和自动选取,形成基于三维模型的飞机结构件制造工艺知识体系和专家知识库,完成加工特征的排序、加工知识的融合和数控加工工艺文档的自动快速编制。
-
公开(公告)号:CN100435055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710045183.9
申请日:2007-08-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轴数控加工光滑无干涉刀具路径的规划方法,同时对零件进行可制造性分析。首先建立刀具、工件和障碍物的几何模型,在离散参考方向的反方向上栅格化障碍物和刀位点处刀具回转圆柱面的圆盘,通过深度测试获得的可视性信息判断刀具在离散参考方向上的可达性,规划刀触点处的刀具可达方向锥,在可达方向锥中,根据方向连续性约束和加工环境约束计算可行方向锥并判断可制造性,如果可制造,则在可行方向锥中按照刀具路径中方向变化最小的原则规划光滑无干涉的刀具路径,输出刀具路径文件。本发明计算效率高、编程实现简单,适用于多边形网格、自由曲面等任意能够渲染的几何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夹和刀杆的干涉避免。
-
公开(公告)号:CN119785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30140.1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54 , G06V10/62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V20/64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T7/33 , G06T17/00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点云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及系统,包括:特征识别单元、三维扫描单元、模拟点云生成单元、数据融合单元和操作平台;特征识别单元识别待测件特征明显的区域,获得特征区域;三维扫描单元获取特征区域点云数据;模拟点云生成单元根据待测件模型生成模拟点云数据;数据融合单元融合并重建生成三维点云模型;操作平台显示三维点云模型。本发明有效降低了扫描时间和数据存储需求,提高了三维重建的效率,同时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的数据缺失问题,特别适用于复杂或难以直接扫描的样件;提供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大规模点云数据特征提取,克服传统三维扫描方法的局限性,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758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71751.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轴机床末端位姿动态精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头与标准球,所述测量头通过刀柄安装在机床主轴上,所述标准球安装在机床加工区上;所述测量头集成有姿态测量传感器与三个位移传感器,所述三个位移传感器用于与所述标准球接触。本发明通过集成了位移传感器与姿态测量传感器的测量头,在R‑test的基础上,增加了刀轴姿态测量功能,使得其不仅可以测量刀尖点位置,还可以反映刀轴的俯仰角、横滚角、航向角等刀轴姿态信息,从而增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实现C轴0到360°,A轴‑60°到60°的姿态测量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7359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50710.7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3Q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壁厚数据的五轴机床逐点补偿加工方法和系统,包括:步骤1:将超声在机测厚装置安装至机床主轴上,通过CAM软件规划数控测量程序和数控加工程序;步骤2:在数控程序的控制下,按照设定的轨迹进行壁厚测量,实时将测点的壁厚数据与坐标点位数据一同保存,用于后续的补偿加工分析;步骤3:以壁厚数据和数控加工程序为输入,输出补偿加工程序。本发明使用超声在机测厚测头实现了壁厚的在机测量;基于壁厚检测数据和原始加工程序进行逐点计算补偿量,并将补偿量分解到各个数控轴,生成补偿加工程序,自动进行补偿加工,能够大幅改善壁厚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34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771880.2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9C64/20 , B29C64/321 , B29C64/307 , B29C69/00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横向铺带3D打印方法,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刀具将连续纤维带切割成预定长度的短纤维带;将所述短纤维带横向拼接形成横向纤维带;沿所述横向纤维带的宽度方向进行拉扯形成变形后的横向纤维带;所述变形后的横向纤维带在打印平台上往复铺设。本发明的横向纤维带沿着带的方向基本上没有纤维增强,因此在铺带过程中可以通过拉扯使得纤维横带发生偏转,从而铺设曲线路径,完成复杂形状的打印。
-
公开(公告)号:CN1142481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307131.0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轴机床空间定位精度检测装置及方法,回射镜组件包括四个以上回射镜,回射镜支架组件包括四个以上回射镜支架;五轴数控机床本体包括工作台和驱动连接组件,驱动连接组件设置在工作台上;四个以上回射镜支架间隔设置在工作台周围,四个回射镜支架相对工作台固定;回射镜设置在回射镜支架上;跟踪干涉测量传感头连接设置在驱动连接组件上,跟踪干涉测量传感头向回射镜发射光束并接收回射镜反射回来的光束。本发明通过采用干涉仪传感头以标准刀柄接口与主轴安装的结构,解决了测量装置安装便捷性与对不同机床的通用性问题,实现了测量装置安装的高效率与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1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92053.9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铣激光刻型轮廓精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导入待测零件的三维模型和理论轮廓线点云数据到激光刻型轮廓精度检测软件中;线激光扫描零件上所有刻型线并将数据导入激光刻型轮廓精度检测软件中;通过五轴机床坐标变换确定线激光器与零件的位姿关系,求解出每一帧刻型槽位置x在工件坐标系下坐标,该坐标存储为实际轮廓线点云数据;对理论点云和实际点云进行匹配,计算每个点云集合的形心位置,运用KDTree近邻搜索确定匹配关系,存储为点云对形式;计算轮廓精度评价指标,包括形心偏移量、匹配点误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本发明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评价指标完善的优点,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化铣的生产成本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129967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1180645.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件镜像铣削变刚度流固混合随动支撑装置,包括外壳组件、接触式支撑组件以及液流非接触式测量支撑组件,其中:外壳组件对接触式支撑组件和液流非接触式测量支撑组件进行防护、固定、支撑;接触式支撑组件包括滚珠支撑头,滚珠支撑头对工件进行接触式支撑;液流非接触式测量支撑组件包括喷头,喷头对工件进行非接触式支撑。本发明用以解决大型薄壁件镜像铣削过程中的变形和振动问题。装置采用流固混合支撑方式既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又能防止工件支撑表面出现压痕和划伤。装置具有实时测厚的功能,并能通过调节气缸压力和液体压力实现变刚度主动抑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