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8663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05698.9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14 , C02F11/08 , C02F23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气泡/絮凝剂耦合技术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调理方法,该方法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微气泡/絮凝剂耦合调理:将污泥溶液置入能够产生微气泡的反应装置中,采用10~50μm粒径大小的微气泡对剩余污泥进行微气泡处理,处理时间为0.5~2h;然后再往经过微气泡处理后的污泥中添加PAM等絮凝剂,以进一步促进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与单独采用絮凝剂调理相比,通过微气泡/絮凝剂耦合技术调理后的相同脱水性能污泥的絮凝剂用量减少了0.5~1.0倍,污泥的CST减少了30~50%。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基建投资小,从而为一些占地紧张的大城市对污泥的后续处理处置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技术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5906118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92705.4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04 , C02F1/52 , C02F1/66 , C02F1/722 , C02F1/725 , C02F1/78 , C02F2305/023 , C02F2305/026
Abstract: 一种机械切削乳化废液低盐回用工艺,包括真空蒸馏分离和微气泡臭氧/H2O2/Fe2+协同多段组合高级氧化处理,实现机械切削乳化废液的蒸馏浓缩和清水的回收。本发明采用了真空蒸馏技术,通过真空蒸馏得到低浓度的蒸馏清液,降低废水含盐量,实现了油、水有效分离,提高了浓缩倍率和废水回用量,减少了投药量,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又采用了微气泡催化臭氧化/H2O2/Fe2+组合高级氧化技术,破坏了蒸馏清液中残留乳化油的稳定性,确保了乳化废液的回用效率及可行性,达到了既降低含油乳化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充分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益效果,能够用于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乳化废液,尤其发动机润滑及清洗过程所产生的乳化废液的处理及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4572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21874.4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 C02F11/14 , C02F11/12 , C02F2303/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污泥低收缩的节能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离心脱水后的污泥中投入膨化调理剂混合均匀后进行布料,进入太阳能夹层干化系统,利用所述膨化调理剂的调理作用,结合太阳能夹层干化过程,完成骨架构建、植入膨化调理剂和光催化反应,从而在强化污泥干化速率基础上实现所述污泥的低收缩干化;所述的膨化调理剂是由碳酸铵/碳酸氢铵、氧化镁/氯化镁/氧化钙、海带粉/海藻粉/蓝藻粉和UEA硫铝酸钙膨胀剂充分搅拌均匀而成,其组分质量比例为40-60%:10-20%:10-30%:5-10%,该膨化调理剂的投加量为污泥干基的5-20%。本发明利用了太阳能制热干燥效果和膨化调理剂调理污泥的联合作用,既构建了污泥干化的基本结构,又有利于后续污泥热处理时的造孔和抗收缩。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594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203930.7
申请日:2014-05-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污水厂污泥生物稳定化速率的方法;将初沉池和二层池排放出来的经过浓缩后含固率为3~5%的污泥置入具有阴、阳电极的污泥消化罐中,在对污泥进行厌氧或好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在污泥循环泵的回流搅拌下,采用稳压电源或脉冲电源对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电刺激作用,可促进污泥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从而缩短污泥稳定化所需时间。本发明即可用于污泥的厌氧消化稳定化,也可用于污泥的好氧消化稳定化。本发明方法简单,能耗低,基建投资小,从而为一些占地紧张而又采用生物法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提供技术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5481221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21872.5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污泥干化抗收缩增碳方法,在离心脱水后的污泥干基中投入有机造孔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在太阳能夹层干化系统中进行布料,通过骨架构建、造孔剂的协同作用,与太阳能干化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污泥快速干化基础上的低收缩增碳功能;其中,有机造孔剂由质量比例为50-80%:20-50%的造孔剂和骨料构成,造孔剂由包括淀粉、锯末、木屑和秸秆在内的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骨料由包括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和树脂在内的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催化剂为浓度≥0.4mol/L的KOH溶液,其与所述有机造孔剂的质量比为1:1,该有机造孔剂的投加量为污泥干基的5-30%。本发明减少了污泥干化后的体积,使污泥含水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01833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044120.7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Yb3+-Tm3+-Li+三掺杂Bi2WO6/CNTs上转换光催化材料。所述材料由如下步骤制得:将CNTs酸性提纯、过滤、润洗并真空烘干,加入Bi(NO3)3·5H2O水溶液中得含Bi3+的胶体溶液Ⅰ;在胶体溶液Ⅰ中先加入Na2WO4·2H2O,后加入Yb(NO3)3·5H2O、Tm(NO3)3·5H2O、LiNO3,得胶体溶液Ⅱ;继续在120~180℃水热反应,所得产物经离心和干燥后,在400~700℃惰性气氛下煅烧,即可。本发明的光催化材料的吸收带边为550nm左右,相比于纯Bi2WO6的光催化活性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0632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82211.1
申请日:2013-08-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9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32
Abstract: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由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均匀混合而成,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4︰3-5︰1-4;该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本发明利用生物炭的载体作用、矿化垃圾的除臭微生物接种作用和焚烧灰渣的部分水化胶凝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垃圾恶臭的释放量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具有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处置便利的优点,同时充分利用了填埋场中的矿化垃圾和污泥,实现了就地取材,达到了垃圾再生利用、以废治废、降低填埋场垃圾容积占有率和提高环保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适用于对垃圾的填埋覆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892702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245737.1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Abstract: 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工艺,包括:进水机构、覆土层、混合层、土壤层、砾石层、细砂层、基础层和排水机构,其中:覆土层、混合层、土壤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基础层由上而下依次设置,进水机构与混合层相连接,排水机构与砾石层以及细砂层相连接。本发明不仅能使包括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沟槽处理系统发生堵塞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390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97346.1
申请日:2011-07-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高效旋流泥砂分离处理装置,包括筒体、铁栅栏、锥形体、筒底支撑架、切向进泥口、进泥管、排砂口、导流板、出泥管、出泥口和固定点。所述筒体的下部和锥形体的上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导流板固定于筒体中部腔内;所述进泥口位于筒体侧壁的切线方向;所述出泥管从筒体中部水平延伸出来,并且略高于进泥口。该泥、砂分离处理装置利用筒体内增设的螺旋型污泥导流板,增加污泥流在泥、砂旋流分离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强化泥、砂高效分离。该泥、砂旋流分离处理装置将旋流除砂和沉降除砂实现功能统一,将污泥中的砂粒通过旋流和沉降过程全部过滤掉,使污泥易于后续处理处置。整套系统结构简单,占地小,工作起来便捷,功率低,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891356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245603.X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一种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零污泥排放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填埋场渗滤液按重力流进入加盖调节池,进行厌氧分解,生成的沼气导排收集;将所得滤液出水,进入兼氧塘进行反应,发生生物降解作用;再将所得滤液依次通过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发生生物降解作用;最后将所得渗滤液进行O3/H2O2的高级氧化,出水达标排放。本发明使得COD能够大幅度降低,且生成的污泥由于污泥的内源消化,能够高效去除渗滤液物质,最后的O3/H2O2的高级氧化则可以针对其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进行进一步的降低,使渗滤液达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