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95182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482330.7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储热控温生态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PEG的高潜热特性制成储热载体(PEG粉末与环氧树脂混合物),再进一步与河道淤泥土、固化剂(水泥)、土壤改良剂(PAM)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搅拌、压实形成所需的相变材料。本发明中的相变材料在保证复合土体强度满足边坡生态防护要求的同时,兼备储热、控温等特性,可调节土壤及周围环境温度,防止高温环境下植物死亡,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新型护坡复合基材。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01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40734.0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E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浆砌石垂直挡土墙生态改造结构及方法,包括原浆砌石的垂直挡土墙体,在垂直挡土墙体外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柱框架,所述钢筋混凝土柱框架包括外侧面梁和与外侧面梁垂直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与垂直挡土墙采,钢筋混凝土柱框架与原有的垂直挡土墙体之间形成种植腔,在种植腔内填充用于种植的泥土,在钢筋混凝土柱框架外侧面设置将种植腔内泥土挡住的土工格栅,在种植腔的泥土内种植生态植物,本发明对原有公路护坡进行生态改造既保证了护坡功能质量,又提供了生态绿化,防止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了公路上的热效应,还解决了旧式浆砌石垂直挡土墙护坡结构生态美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724335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28492.2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库消落带边坡绿色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包括蜗卷弹簧收放线装置、固定设置在水库消落带边坡坡顶处的固定装置以及浮动设置在水库消落带边坡坡脚水面上的浮块;浮块内设置有种植槽;种植槽内种植有四季常青的阔叶藤蔓植物;固定装置通过蜗卷弹簧收放线装置与浮块相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效果优良、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低碳环保以及绿色可生态的水库消落带边坡绿色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可根据水利边坡水体的水位变化自动调节浮块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464149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796143.2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含泥量检测方法,包括灌注桩、具有热源和温度传感功能的光纤传感器、测量温度的分布式光纤温度检测仪和控制光纤传感器加热的调压器,所述光纤传感器在浇注前附着在灌注桩内的钢筋笼上,根据工程桩的特征制作一组相应不同含泥量的灌注桩,通过调压器使光纤传感器按照一定的加热功率对灌注桩进行加热,并记录相应加热功率下不同含泥量灌注桩的稳定温升;然后将灌注桩含泥量和温升拟合成一个函数关系;以同样的方式测得工程桩的稳定温升值,将稳定温升值与上述函数关系对比即可得到工程桩的含泥量,即可实现对灌注桩含泥量进行无损检测,该装置和检测方法简单、准确,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23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96161.8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岩石-砂浆界面气体渗透试验的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制备方法,首先花岗岩岩体中进行切割、钻芯得到巴西盘圆柱体试样;然后对巴西盘圆柱体试样进行二次取芯得到中空的空心试样;对取芯后的空心试样内壁进行粗糙度处理;按照设计需求进行水泥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拌合砂浆,然后对空心试样中间圆孔进行砂浆浇筑,固化脱模后得到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将岩石与砂浆组合试样在水中进行养护即可用于实验研究。本发明能够用于对岩石与砂浆界面气体渗透特性进行研究,能够很好的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模拟最佳的交界面状态,对于提高围岩和混凝土屏障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839678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0221991.5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桩基竖向承载力试验反向自平衡法及试验装置,包括浇筑好的上段桩和下段桩、设于中段桩内的荷载箱、试验控制装置、以及位移测量仪,锚索自由段穿过上段桩内的隔离管并在上段桩顶部留有一定自由长度,在锚索自由段和上段桩顶部之间设有加载油缸,锚索固定段与下段桩固定相连,上段桩和下段桩上还设有与位移测量仪相连的位移杆,先加载荷载箱使上段桩和下段桩发生相背位移,然后加载加上段桩顶部的载油缸使上段桩和下段桩发生相向位移,最后回收荷载箱,浇筑中段桩,分别测量记录两种情况下桩基的承载力情况和位移形变,本发明克服了传统自平衡法上段桩的负摩阻力及荷载箱无法回收的缺点,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646804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610855330.8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E01C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1/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低等级混凝土道路的钢筋钉以及施工方法,包括用于增强路面抗剪切和抗拉强度的上部分和用于增强与路面基层连接的下部分,所述上部分由两根抗剪钢筋交叉相连组成钢筋平面,所述下部分由一根或多根与钢筋平面固定相连的固定钢筋组成。本发明可随道路的实际使用要求、设计宽度、道路所处环境等因素确定其布置间距、尺寸。本发明可以合理的利用钢筋、减少造价成本、提高低等级混凝土道路结构强度。本发明可工厂预制,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其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其受力合理,能显著增强路面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增加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聚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051971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91801.4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 Y02E10/40 , F24F5/0046 , F24F11/30 , F24F11/62 , F24F11/65 , F24F11/89 , F24F13/02 , F24F13/24 , F24F13/30 , F24F2005/0057 , F24F2005/0064 , F24F2013/247 , F24F2221/54 , F24S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桩和太阳能显热技术并行的地铁站空调系统,包括地铁站、地源热泵设备、地热供热模块、空调末端风机、以及太阳能集热板,地热供热模块包括设于地下的地热交换管道,多个地热交换管道并联后分别通过地热进水总管和地热出水总管与地源热泵设备相连,太阳能集热板设于地铁站的屋顶上,太阳能集热板分别通过太阳能进水总管和太阳能出水总管与地源热泵设备相连,地源热泵设备分别通过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与空调末端风机相连,地热出水总管、太阳能出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以及地热进水总管、太阳能进水总管和进水总管分别通过转换开关转换连接。本发明地铁站空调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节能40%~50%,可以多季节运行且占地面积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598581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910063167.1
申请日:2009-07-14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流速测量系统及其方法,涉及一种流速测量技术。本装置的结构是:传感光纤(20)置于流体(00)中,加热装置(30)、传感光纤(20)、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仪(10)和流速计算装置(40)前后依次连接;通过加热装置(30)和传感光纤(20)测试流速,通过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仪(10)将流速转换为温度值,通过流速计算装置(40)将温度值换算成流速。本发明能有效快速测量流体的流速场;能对流体的流速进行实时监控;监测简便,可以满足各种测量要求;适用于各种流体流速的测量,尤其适用于大体积流体不同位置流速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0419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12645.2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防护边坡水力冲刷模拟装置,属于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框架、边坡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和收集装置;边坡模拟装置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可调节边坡模拟装置的倾斜角度;降雨模拟装置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位于边坡模拟装置的上方;收集装置安装在边坡模拟装置的底部,用于收集冲刷模拟试验产生的泥沙等。本发明通过支撑框架调节边坡模拟装置的倾斜角度,能够测试物体在多种坡度下受到不同强度降雨时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储水箱排水口模拟径流或者优势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调节试验坡面的角度与尺寸,进行不同条件的冲刷测试,提高多角度模拟实验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