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8507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94118.X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锅炉再热补汽余能余热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涉及蒸汽发电领域;包括饱和汽余热锅炉,所述饱和汽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于燃气锅炉中的燃气炉再热系统的进汽口,所述燃气炉再热系统内的压强低于饱和汽余热锅炉内的压强,所述燃气炉再热系统的出汽口与汽轮机连接,汽轮机带着发电机工作实现发电。本发明能够避免饱和汽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对汽轮机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能有效回收利用该饱和蒸汽中的热能,并且将该热能用于发电,以提高发电功率、降低发电厂热耗率,实现发电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044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92472.9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由组合乏汽供热的汽轮机系统,该汽轮机系统为一种可以灵活应用乏汽供热的汽轮机系统,其能够在高背压供热、中排抽汽供热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三种工况之间灵活切换。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很好地处理好季节初期和中期及末期的供热需求量的大小,与汽轮机乏汽供热的自由组合,即高背压供热、中排抽汽供热和低压缸零出力供热三个子系统,可以根据供热需求量Q的要求,独立自主供热、任一两者组合供热或三者同时进行供热。由于这种灵活切换,实现了不同需求下机组运行方式的最优化,从而实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58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780110.4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IPC: F01K7/22 , F01K7/44 , F01K7/40 , F01K7/38 , F01K7/10 , F01D15/10 , F01D15/08 , F04B17/00 , F04B1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功率平衡发电驱动的背压机系统及设备。其中该背压机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和主发电机,所述锅炉与高压缸和中压缸分别连接,高、中压缸与主发电机同轴连接,锅炉还与高压工业蒸汽端连接,中压缸还与中压工业蒸汽端和采暖蒸汽端分别连接;中压缸排汽口与后置汽轮机进汽口连接,后置汽轮机与给水泵同轴连接,给水泵安装在与锅炉进水口连接的给水管路上,后置汽轮机还与功率平衡发电机同轴连接,所述功率平衡发电机与厂用电系统相连,以用于当后置汽轮机输出的功率大于给水泵所需功率时,将多余功率输入至厂用电系统,或当后置汽轮机输出的功率小于给水泵所需功率时,将不足功率由厂用电系统输入至给水泵。
-
公开(公告)号:CN11121918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0038947.7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深部含水层进行压缩气体储能的方法,包括:S1、通过对目标地层进行地质钻探,探明深部地层的岩层分布、测量各地层渗透率;S2、检查上覆盖层的密封性和目标含水层系统连通性;S3、实施完井,布置封井隔气塞、压力温度传感器,进行目标含水层井筒射孔;S4、布置地面压缩气体储能电站,开展气体注入速率极值测定;S5、向目标含水层注入缓冲气体形成垫层气;S6、向储气空间中循环注入和抽采工作气体进行储能和释能,并实时监测温度、压力变化;S7、判断井筒出口的出气量和出气压力是否满足释能效率和发电量,若是则继续步骤S6,若否则进入步骤S5。本方法可有效提高地层适应性和系统储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0274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1188489.1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01K7/22 , F01K3/14 , F01K13/00 , F01K13/02 , F04B41/02 , F04B41/06 , F01D25/20 , F01D25/12 , F01D11/0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多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和储热介质子系统;各个级间再热式空气膨胀发电机组均包括空气膨胀机和与该空气膨胀机连接的一组再热储气组件;各个空气膨胀机之间可控式串联,各组再热储气组件之间并联;各个再热储气组件均包括与对应的空气膨胀机依次连接的级间再热器和储气室;各个储气室分别与处于储能阶段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内的各个空气压缩机一对一连接,各个级间再热器分别连接至储热介质子系统。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膨胀发电过程的运行稳定性,并能够在有效提高膨胀发电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各相关设备的运转安全性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82891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1242343.5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4B41/02 , F04B41/06 , F04B39/06 , F01K3/14 , F01K3/12 , F01K7/22 , F01D15/10 , F22B1/18 , F22B33/18 , F24S60/30 ,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旧火电厂锅炉改造的压缩空气复合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系统包括第一空气压缩系统和第二空气压缩系统、第一熔融盐换热器、第二熔融盐换热器以及储热罐,第一空气压缩系统和第二空气压缩系统压缩空气储能同时与冷水换热储热,第二熔融盐换热器依次连接汽轮机发电系统;第一熔融盐换热器和第二熔融盐换热器均连通熔融盐储罐,熔融盐储罐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加热;除氧器由旧火电厂的除氧器改造而成;蒸汽发生器由火电厂锅炉的汽包改造而成;汽轮机由旧火电厂汽轮机改造而成;将旧火电厂的管路和设备再利用,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设成本,避免关停火电厂的设备浪费,不使用燃料,降低污染,减少水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24758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66788.5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机组循环水流量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凝汽器本体和第二凝汽器本体,所述第一凝汽器本体出水口从右至左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回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所述第一循环回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冷却塔,所述第二凝汽器本体进气口下端固定连接有疏水管。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机组循环水流量控制模块,实现运行人员实时监视、参考、控制循环水流量,节约厂用电,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厂家提供的凝汽器背压曲线,结合不同的环境温度,根据历史数据,可以绘制出机组不同负荷情况下循环水温升最佳值,运行人员可根据此温升进行循环水流量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3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691691.9
申请日:2022-06-17
IPC: F01K25/10 , F01K7/16 , F01K7/22 , F01K7/32 , F01K11/02 , F01K13/00 , F24S20/20 , F25B7/00 , C25B9/65 , C25B9/19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的综合能源系统,属于综合能源系统领域,系统包括:太阳能PTC子系统、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电力循环子系统、临界二氧化碳电力循环子系统、串级制冷子系统和PEM电解槽。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电力循环子系统与太阳能PTC子系统连接,临界二氧化碳电力循环子系统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电力循环子系统连接,串级制冷子系统分别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电力循环子系统以及临界二氧化碳电力循环子系统连接,PEM电解槽分别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电力循环子系统以及临界二氧化碳电力循环子系统连接。本发明提高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3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51969.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K23/10 , F01K7/22 , F01K25/10 , F02C6/18 , F02C7/143 , F01D15/10 , F01D15/08 , F25B27/02 , F25B9/00 , F25B4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燃机余热预冷的联合循环系统,系统中,低压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依次经过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发生器放热,然后一部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通过冷却器和预冷器冷却进入主压缩机,另一部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进入再压缩压缩机,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冷凝液化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被吸收器中的吸收剂吸收气化成饱和态的浓溶液并提供冷量到预冷器,发生器中的浓溶液经顶循环燃机发电系统、中间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的余热加热至沸腾以产生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而发生器中形成的浓溶液通过换热器放热和节流阀减压进入吸收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