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二维随机封闭图形生成最短路径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179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19357.8

    申请日:2020-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二维随机封闭图形生成最短路径的规划方法,该方法把随机生成的众多二维封闭图形(图形不存在相交,且距离较远),将图形的质心作为数据点集合P排序的基础,首先确定某个图形质心为起始点,逐个连接剩余二维图形,优化路径,以最短路径为目标输出,采用改良贪心算法得到最优路径;相关参数包括路径长度L,点Pi与Pj之间的距离Dij,点Pi到其他点的总距离Si,曲线方程l。本发明实现了开环二维加工图形路径规划,与一般的智能算法相比,减少了时间复杂度,提高了路径规划最优性,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一种大幅面激光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645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0385033.5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幅面激光加工方法,适用于以振镜加工作为主要加工方式的激光加工机床,该激光加工机床包括激光器、振镜、光路系统、机床三轴运动平台、运动控制卡、振镜控制卡和计算机。该方法将超过振镜加工幅面的加工图形自动分割为小于振镜加工幅面的多个小区域,并获得每个区域的加工定位点,之后对每个区域的加工轨迹以及各个小区域之间的定位运动轨迹进行优化,按照优化后的各个小区域的加工顺序进行定位,利用振镜加工各个小区域的图形,直到所有小区域加工完成。本发明实现了大幅面图形的自动分割、轨迹优化以及加工过程控制,简化了大幅面图形的加工过程,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一种激光抛光加工装备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6824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03091.X

    申请日:2020-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抛光加工装备,该装备包括大理石底座、激光器、龙门柱、龙门横梁、肋板、光路面包板、光路设计部分、XY十字移动平台、Z轴滑台、B轴中空旋转平台、振镜、场镜、视觉检测部分、吸盘和超声振动装置等;可用于实现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移动和B轴方向上的转动;装备融合了四轴运动平台、光路设计、视觉检测和超声振动装置等部分,可满足一般激光加工、倾斜激光加工和超声辅助激光加工等多种工艺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发明采用大理石底座和龙门式结构的设计,布局合理、结构紧促、美观大方,而且稳定性好、振动小、可靠性高,能够实现较高的运动精度,满足多种激光加工工艺需求。

    一种组合式柱状的芯片强化沸腾换热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21135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10069645.9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柱状的芯片强化沸腾换热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芯片表面的散热板,散热板上设置有若干组合单元,每个组合单元由五个微柱组成,组合单元中心为圆柱形微柱,圆柱形微柱的四周对称设有四个工字型微柱,每个工字型微柱面向圆柱形微柱以及背向圆柱形微柱的两个面为相同的抛物线曲面,其余两个侧面和顶面均为平面,且每两个相邻的组合单元之间共用一个工字型微柱。本发明可以大大增加汽泡汽化核心数目,显著提高核态沸腾换热性能及临界热流密度。

    一种基于扫描振镜的激光原位加工装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334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38298.5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描振镜的激光原位加工装备及方法,该装备包括工业相机、五轴运动平台、激光器、工业控制计算机以及由二维振镜和动态聚焦镜组成的三维振镜;该方法包括步骤:相机标定、工件三维形貌位姿测量、原位加工路径生成、三维激光原位加工、加工结果检测。本发明采用三维振镜加五轴运动平台的硬件设计,充分满足工业需求,激光器发射激光或指示光通过三维振镜在工件上扫描激光线,利用三维结构光原理在线生成工件的三维形貌,生成原位加工路径后进行激光原位三维加工。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扫描振镜的激光原位加工装备及方法,实现了激光三维加工过程中的三维建模、加工、检测一体化,提高了工件的定位精度及操作的便捷性。

    一种架空绝缘线局部放电检测及定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1961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510404987.8

    申请日:2015-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绝缘线局部放电检测及定位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包含下述单元:发射端主机,用于产生发射端对时脉冲以及记录采样周期内所有脉冲波形;反射端主机,用于在接收到发射端产生的脉冲后触发产生一个反射端对时脉冲,并且记录采样周期内所有脉冲波形;发射端脉冲注入传感器以及反射端脉冲注入传感器,用于通过电磁感应定律将脉冲注入到架空绝缘线中;反射端脉冲检测传感器以及反射端脉冲检测传感器,用于测量架空绝缘线中的脉冲信号。其中,发射端主机包含高压脉冲产生单元、滤波单元以及数据采集单元;反射端主机包含高压脉冲产生单元、滤波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以及触发延迟单元。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测量时无需对供电线路断电,测量精度高,可以大大提高配电网中架空绝缘线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基于激光加工的多层柔性电路板微小孔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74543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00466.9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一种基于激光加工的多层柔性电路板微小孔加工工艺,将多层柔性电路板放置于真空腔内,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实时监测烧蚀周边粉尘中铜的百分比含量,当发现其中铜的百分比下降至低于5%时,即认定该铜箔加工结束;然后调整加工参数,开始PI薄膜的加工,观测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当发现其中碳或氧的百分比降至低于5%时,即认定该PI薄膜加工结束;再根据待加工的铜箔和PI组合材料层数确定循环次数,本发明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被去除材料所形成的粉尘进行实时监测,确定一种材料层加工完成,针对下一种不同的待去除材料调整加工参数,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微小孔加工。

    一种无机颗粒填充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5517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115871.X

    申请日:2010-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颗粒填充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采用小尺寸磨球为磨介,使用磨机使无机颗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到有机溶剂中,从而提高薄膜的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的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方法。将直径不大于6mm的磨球加入到介质运动磨机的磨桶中,加入部分有机溶剂、无机颗粒和表面改性剂进行球磨,使无机颗粒均匀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无机颗粒/有机溶剂悬浮液。将上述无机颗粒/有机溶剂悬浮液、剩余的有机溶剂、等摩尔的二胺和二酐加入到反应釜中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无机颗粒/聚酰胺酸溶液悬浮体。将无机颗粒/聚酰胺酸溶液悬浮体按照常规的流延法生产工艺得到无机颗粒填充的聚酰亚胺薄膜。薄膜透明性好,力学性能优良。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03042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10041888.9

    申请日:2006-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方法,采用直流叠加的方法对三相XLPE电缆绝缘水树枝老化程度和绝缘电阻在线进行测量,测量得到参数以后,下位主机通过数据收发单元GPRS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通过设置的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对测量参数进行分析,按给定的评价标准给出电缆绝缘状态的评判,给出综合诊断结果。该方法对于防止电缆击穿事故发生和对电缆绝缘的剩余寿命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利用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独特无线数据传送方式,实现了无人值守在线监测和无线遥控测量。

    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428633B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310446194.7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热能换热站系统,包括集水器、地热供热机组、设置于地热井中的换热管路、控制系统以及数据融合装置,换热管路的进水端分别连接集水器,换热管路的出水端呈树杈状;至少两个独立的换热管路为一组,位于同一组的各独立换热管路的一个出水端先彼此连接,然后接入地热供热机组;所述各独立换热管路的另一个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集水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出水温度和出水流量的采集部分和控制部分。本申请将至少两个独立的换热管路划分为一组,在降低传感器、流量计使用数量的同时;减小了进入地热供热机组内总的出水温度与温度传感器监测出的误差;为单位时间进入地热供热机组总热水源的水温和水量均符合设计要求提供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