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功率拖拉机强压入土提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099602U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20686497.6

    申请日:2017-06-14

    Abstract: 一种中功率拖拉机强压入土提升装置,包括:多路阀、反馈装置、提升轴支架、左提升油缸、左提升油缸支座、右提升油缸支座、右提升油缸、右提升臂、下降速度调节阀、左提升臂;多路阀操纵杆与反馈装置连接;右提升臂与左提升臂安装在提升轴支架上,提升轴支架安装在传动箱上;左提升油缸一端连接左提升臂,另一端固定在左提升油缸支座上;右提升油缸一端连接右提升臂,一端固定在右提升油缸支座上。通过多路阀控制提升油缸,可使农具处于提升、中立、下降、浮动四种状态。通过调节下降速度调节阀上的手轮可以控制强压入土装置的下降速度。本装置可使农具强制入土,提高入土速度、增加耕深,提高作业效率。

    拖拉机前机罩减振装置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900662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623714.8

    申请日:2015-08-19

    Abstract: 拖拉机前机罩减振装置,包括:前支撑缓冲块、后支撑缓冲块、机罩翻转销轴。前支撑缓冲块通过螺母对称地固定在前机罩前端底板上,后支撑缓冲块通过螺母对称地固定在龙门架前机罩支撑架上,机罩翻转销轴安装在前机罩支撑孔和龙门架支撑孔内。前支撑缓冲块包括:前橡胶缓冲块和前支撑杆,前橡胶缓冲块和前支撑杆固接成一体。后支撑缓冲块包括:后橡胶缓冲块和后支撑杆,后橡胶缓冲块和后支撑杆固接成一体。机罩翻转销轴包括:翻转销轴和橡胶体,翻转销轴和橡胶体固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方便实施、减振效果明显、安全可靠。通过对现有产品零部件的改进,使得拖拉机前机罩既满足了防护的作用,同时又解决了传统前机罩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中小功率拖拉机地板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13997U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20058940.1

    申请日:2014-02-08

    Abstract: 中小功率拖拉机地板连接装置,包括:螺栓、螺母、垫圈、减振内隔套、六角减振垫、U型减震块、壳体、支撑板、地板、隔离垫;地板与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六角减震垫、减振内隔套、隔离垫;六角减震垫通过卡槽固定在支撑板的定位孔内且六角减震垫端面朝上,减振内隔套依次穿过地板与六角减振垫,最后通过螺栓、垫圈、隔离垫和螺母将地板、减振内隔套、六角减振垫、隔离垫、支撑板紧固连接,在地板靠近壳体的内侧折弯面安装U型减震块。可以有效降低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受到路面不平而产生的上下振动和拖拉机前进方向的振动,地板与其他零部件如挡泥板、防翻架等的接触面粘贴橡胶密封条增加整个地板的密封性,从而隔离底盘噪声的传递。

    中功率轮式拖拉机用双作用离合器独立操纵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2593287U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20109223.8

    申请日:2012-03-22

    Abstract: 中功率轮式拖拉机用双作用离合器独立操纵机构,包括:动力输出离合手柄、行车离合踏板臂、行车分离套筒、动力输出分离套筒、动力输出离合推盘、双作用离合器等;动力输出离合手柄通过软轴拉线操纵动力输出分离套筒,带动动力输出离合推盘,控制动力输出分离杠杆作用在双作用离合器上,实现动力输出摩擦片的结合及分离;行车离合踏板臂通过连杆操纵行车分离套筒,控制行车分离杠杆作用在双作用离合器上,实现行车动力摩擦片的结合及分离。可同时具备两套相对独立的离合器操纵机构,分别操纵双作用离合器两组摩擦片的结合分离,实现对拖拉机驱动力和动力输出动力的独立接合和断开,实现了独立切断动力输出动力使机具停转同时保证正常行车的需要。

    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限位杆和下拉杆的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455766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20046275.5

    申请日:2012-02-14

    Abstract: 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限位杆和下拉杆的连接装置,包括:限位杆连接板、六角开槽螺母、限位杆连接叉、限位杆连接销、限位杆、下拉杆。将限位杆连接板固接在下拉杆上,限位杆连接叉插入限位杆连接板的销孔中,拧上六角开槽螺母,限位杆连接销安装在限位杆连接叉的叉孔内,使限位杆连接销和限位杆连接叉形成一个十字铰接结构,并满足下拉杆的上下和左右运动。该连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各种类型的果园型、园艺型和紧凑型轮式拖拉机上,成本低廉,用户使用方便,满足了拖拉机的使用性能,并为经常出现的窄轮距轮式拖拉机下拉杆与轮胎发生干涉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一种拖拉机可旋转操纵台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496303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21817067.0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拖拉机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拖拉机可旋转操纵台,包括,操纵平台焊合件、转盘总成、前下支架焊合件、第一安装螺栓、第二安装螺栓及第三安装螺栓,所述的前下支架焊合件的底部通过第三安装螺栓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机架上,在前下支架焊合件上安装有转盘总成,本实用新型仅需要单独的一套操纵机构即可在驾驶内实现对拖拉机的双向控制,极大的降低了驾驶室内的零部件的组成数量;在具体使用时能够满足拖拉机双向驾驶时操纵部件进行180°的旋转需求;可有效避免操纵平台焊合件在旋转时发生卡顿等状况,保证了操纵平台焊合件旋转调整的灵活性。

    一种拖拉机用上拉杆传感电控提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354834U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21296217.7

    申请日:2017-10-10

    Abstract: 一种拖拉机用上拉杆传感电控提升装置,包括:提升器壳体、提升轴、外提升臂、油缸总成、位置反馈总成、上拉杆传感销、提升手柄总成、力位转换手柄总成、摇臂、摇臂连接销、固定板;将提升轴插入提升器壳体的第一壳体孔内;外提升臂花键插入提升轴两端花键上;将固定板连接在提升轴的两个螺纹孔内;再将位置反馈总成拧紧在提升器壳体的螺栓孔内,销轴插入固定板的叉口内;油缸总成的上销轴插入外提升臂孔内,下销轴插入对应安装的销孔内;用上拉杆传感销的圆周面把第一摇臂孔和第二壳体孔串联在一起,同时摇臂的第二摇臂孔对应提升器壳体的第三壳体孔,插入摇臂连接销并固定,并分别将提升器手柄总成和力位转换手柄总成用螺栓连接在地板上。

    拖拉机液压提升器反馈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7118250U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20822735.1

    申请日:2017-07-10

    Abstract: 拖拉机液压提升器反馈机构,包括内部反馈机构、外部反馈机构和外部操纵杆件;内部反馈机构安装在提升器壳体合件的内部;外部反馈机构安装在提升器壳体合件的外部;外部操纵杆件与外部反馈机构相连接,安装在提升器壳体合件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实现提升器的提升、下降和阻力控制、位置控制、力位综合控制及浮动控制四种耕深控制方式的选择。由于采用内置、外置巧妙结合的反馈机构,使得在提升器壳体内部的反馈机构,不易磕碰、生锈;在提升器壳体外部的反馈机构,调整更加方便。该液压提升器反馈机构,能够使拖拉机提升器的控制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操纵更加方便、简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小型多功能紧凑型拖拉机用提升器

    公开(公告)号:CN204217359U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20466076.9

    申请日:2014-08-19

    Abstract: 小型多功能紧凑型拖拉机用提升器,包括:缸头及油缸活塞总成、提升器壳体、顶杆及内提升臂总成、轴套、外提升臂总成、提升轴、位置控制反馈杆和组成式分配器;将缸头及油缸活塞总成从提升器壳体前端装入并用紧固件固定,把顶杆及内提升臂总成放入缸头及油缸活塞总成的缸筒内,将提升轴由提升器壳体的侧面轴孔装入并穿过顶杆及内提升臂总成的内提升臂孔,把轴套套在提升轴的两端并分别压入提升器壳体的侧面轴孔,将外提升臂总成分别装在提升轴两端花键轴头上并用紧固件固定;把组成式分配器安装在提升器壳体的右侧面上并用紧固件固定,再用位置控制反馈杆将组成式分配器的操纵手柄与提升轴相连接。

    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

    公开(公告)号:CN204041780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441674.0

    申请日:2014-08-07

    Abstract: 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包括:蓄能器、电磁阀、流量控制阀、润滑溢流阀、操纵溢流阀、测压接头,阀体;动力输出离合器电液控制阀块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于拖拉机传动箱侧面;蓄能器连接于阀体侧面,阀体上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安装流量控制阀、电磁阀、润滑溢流阀、操纵溢流阀,测压接头安装于阀体背面。通过操作电磁阀按钮控制动力输出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流量控制阀合理分配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系统和润滑系统所需的流量以及溢流阀控制系统的压力。蓄能器的使用,使得动力输出离合器操纵时更加轻便、稳定,既缓冲了压力冲击,又增加了液压元件和密封元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组合式阀块结构,既简化了系统的液压元件,又方便了安装和维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