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的钙钛矿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亚硝酸盐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5124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28256.4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的钙钛矿复合材料及其在检测亚硝酸盐中的应用。其是选用碳酸铯、溴化铅、油酸、油胺以及十八烯或矿物油为材料合成CsPbBr3钙钛矿溶液,然后向CsPbBr3钙钛矿溶液中加入无水对氨基苯磺酸钝化其表面配体,再采用正己烷洗掉多余配体后真空干燥,得到CsPbBr3@C6H7NO3S复合材料。所合成的复合材料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可用于亚硝酸盐的荧光检测,具有检测快速、简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一种刺激润湿响应性铜离子检测毛细管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2188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659274.7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激润湿响应性铜离子检测毛细管及其应用,其是在玻璃毛细管表面沉积一层修饰了叠氮基的纳米金颗粒,而得到所述刺激润湿响应性铜离子检测毛细管。当铜离子存在时,以抗坏血酸钠作为催化剂,还原二价铜为一价亚铜,在亚铜离子的催化下,1-乙炔基4-(三氟甲基)苯和毛细管内壁上的叠氮基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从而将三氟甲基苯这个强疏水基团连接在内壁,以降低玻璃毛细管表面的亲水性,毛细管中液面的上升高度也随之降低,从而可实现对铜离子浓度高低的初步检测,通过控制毛细管表面叠氮基的接枝量,还有望进一步实现铜离子浓度的定量测量,且其易于携带,可操作性强,检测方便,有望在食品安全分析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种高选择性荧光纳米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抗坏血酸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38723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722826.1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纳米探针检测抗坏血酸的方法,其利用AA能够专一性还原Fe(III)的特性,以SiQDs为荧光探针、以Fe(III)作为淬灭剂,构建SiQDs-Fe(III)荧光纳米探针。当加入不同浓度AA进行反应后,该荧光纳米探针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故可用于AA的定量检测;同时,该荧光纳米探针还能够应用于脑脊液中AA含量的测定。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反应快速等优点,可对目标物进行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的定量分析。

    一种基于氮掺杂碳点和催化氧化反应的荧光传感器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36137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22827.6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传感器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其以氮掺杂碳点为荧光探针,利用铜离子能够专一性催化氧化半胱氨酸形成胱氨酸和过氧化氢,并进一步催化氧化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淬灭氮掺杂碳点的荧光,基于此构建检测铜离子的荧光传感器。当加入不同浓度铜离子进行反应后,该荧光传感器的荧光强度逐渐淬灭,故可用于铜离子的定量检测;同时,该荧光传感器还能够应用于人体血清中铜离子含量的测定。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反应快速等优点,可对目标物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的定量分析。

    高灵敏H2S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3059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0772976.9

    申请日:2018-07-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灵敏H2S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是通过将一段含有富C的引物序列探针固定在金电极上,在Ag+作用下,形成C‑Ag‑C的发卡结构,当存在目标物H2S时,能与发卡结构中的Ag+结合,形成Ag2S并导致发卡结构打开,触发两种发卡结构(H1和H2)的引物探针发生HCR反应,在电极表面得到大量含有双链结构的DNA产物,Ru(phen)32+能够嵌入双链结构中产生ECL信号,进而实现对样品中的H2S高灵敏定量检测。

    一种基于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检测凝血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055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1684.0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08 G01N27/3275 G01N33/68 G01N2333/9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定量检测凝血酶的方法,其中Nafion修饰到玻碳电极上,会在玻碳电极上形成具有较强负电性的Nafion膜。在同时加入凝血酶的情况下,凝血酶能挣脱出DNA双链中的适配体链,释放出修饰有亚甲基蓝的互补DNA单链,此时再加入Exo I,单链DNA将被特异性剪切,产生大量具有亚甲基蓝的DNA短碎片,该碎片所含碱基少,则负电性小,能够靠近电极产生较强的电化学信号,通过信号的差异,即可检测凝血酶的浓度。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

    一种高灵敏检测N-亚硝基二甲胺含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550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33897.4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检测N‑亚硝基二甲胺含量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Cas12a酶通过其识别机制和反式切割能力,提高了特异性并实现信号放大。ATT‑AuNCs作为高效电化学发光发射体,促进了信号的跃迁。在加入样品后,Cas12a‑crRNA复合物能够特异性识别DNA激活剂,触发对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带有二茂铁标记的非特异性DNA的切割,导致电化学发光强度增加。通过该方法可以检测样品中的NDMA,从而实现对食品中亚硝胺含量的检测。CRISPR/Cas12a与电化学发光技术的结合,提供了一种灵敏、快速的NDMA检测手段,为多种食品中致癌物质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深度学习的花椒粉掺假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936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1641245.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花椒粉掺假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作不同掺假比例的花椒粉样品,并获取不同掺假比例花椒粉样品的原始图像数据;步骤S2:截取原始图像预设区域,将背景与目标分离,获取花椒粉样本图像;步骤S3:基于SqueezeNet深度学习分类模型,构建用于预测不同掺假比例的花椒粉掺假的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并根据花椒粉样本图像训练;步骤S4:将待识别花椒粉样本输入训练后的深度学习分类模型,得到待识别花椒粉掺假情况。本发明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花椒粉掺假情况。

    一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5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62353.7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选用在不同密度溶剂中间自组装合成的CuBDC纳米片为模板,六巯基苯为配体,在甲醇中进行配体交换后可得到导电金属有机框架CuBHT纳米片。该方法制备的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和极薄的厚度,且具有良好的抗酸碱和导电性能。本发明合成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重复性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