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电磁辐射检测方法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76004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34669.1

    申请日:2016-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9/0857 G01R29/08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电磁辐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操作无人机飞行至辐射源的水平位置;S2:远程遥控无人机载激光测距仪发射激光射线,射线的终端会显示在待测辐射源的表面留下红色亮点;S3:通过激光测距仪确定距目标发射源的距离后,开启电测辐射监测仪,检测实时的电磁辐射强度;S4:将电测辐射监测仪获取的数据实时回传至地面显示端;S5:操作无人机飞行至其他指定位置,重复步骤S1-S4,监测其他指定位置的辐射数据。本发明通过无人实现电磁辐射监测,监测方便且过程安全,通过摄像机获取影像,可以准确的到达测量所需的指定位置,不会出现位置偏差。

    基于规划航线飞行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油气管线巡检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468015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37018.8

    申请日:2016-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08 G05D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规划航线飞行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油气管线巡检系统。包括多旋翼飞行器平台、机载巡检任务系统、地面遥控装置和后方监控站;所述机载巡检任务系统位于多旋翼飞行器平台的下方,所述机载巡检任务系统包括环境参数测量模块和可见光红外一体化光电吊舱。本发明通过多旋翼无人机进行长输管线的监测和维护,具有成本低廉、方便运输、操作简便以及维护简单的特点;另外多旋翼无人机还具有定点悬停、精确定位以及管线细节拍照的功能。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开展油气管线巡检工作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巡线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修复,从而在面临管道事故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金属机械零件内孔相贯线处毛刺的精密可控电解去除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234832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10183735.9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李勇 孔全存 王琨

    Abstract: 一种金属机械零件内孔相贯线处毛刺的精密可控电解去除工艺,通过本发明的电解工艺中的分步去除法或运动去除法,在去除内孔相贯线处毛刺的前提下,不扩大孔径,不产生倒角,不破环内孔端面的表面质量,同时降低孔壁表面粗糙度,达到了精密可控的去除效果,另外还有加工效率高,能在数秒内去除深孔、小孔、盲孔、交叉孔或者内孔凹处的毛刺,工具电极只沿直线运动,易于自动控制,以及工具电极无损耗,无残余应力和切削热产生,加工质量好,不影响非毛刺区域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的优点。

    一种基于Boost的土壤杂散电流电位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8396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490555.4

    申请日:2020-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oost的土壤杂散电流电位监测方法,本发明基于Boosting算法,结合现场应用,提出一种应用于铁轨附近土壤杂散电流的电位监测方案。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轨道区间内设置采样点,将采样点的坐标和电位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其次使用采样点数据训练两种Boosting模型并融合模型;之后基于融合模型预测需要预测的采样点的电位并预测,并根据预测点位置以及预先采集到的电位值,进行相应点的电位梯度计算;最后根据预测的电位梯度,对杂散电流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采取相应风险等级应对措施。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587967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397871.0

    申请日:2016-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模块,该净化模块包括锥形电晕极和圆孔板电极;所述的锥形电晕极呈矩形阵列分布在金属网上、下两侧,金属网两侧的锥形电晕极间隔设置;所述的金属网上负载有光催化剂;两个所述的圆孔板电极上均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圆孔,金属网位于两个圆孔板电极之间;金属网两侧所述的锥形电晕极与该侧圆孔板电极的圆孔同轴。本发明两电极采用同轴的结构,锥形电晕极更牢固,后期清洗时不会变形;采用锥形对圆孔的放电方式,放电区域呈伞状,增加每个小的放电单元的放电区域,提高净化单元的净化效率;采用等离子体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催化剂与金属网的结合力,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能。

    一种管道内窥探测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54370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87858.4

    申请日:2016-06-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3/2476 G02B23/2461 G02B23/24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内窥探测装置,其中所述探测组件、驱动伞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杆上,所述驱动伞打开后水流推动下,驱动所述探测组件、连接支杆沿水流移动;所述线缆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探测组件与监测平台,所述线缆组件在所述探测组件沿水流移动时收放电缆;所述探测组件用于获取管道内的图像、声音信号,发送至所述监测平台。本发明提供的管道内窥探测装置结合视频和音频数据对故障进行研判,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不仅能快速发现和定位管道泄漏等故障,也能及时识别管内壁结垢、腐蚀等隐患;并且本发明利用管道内介质流动通过伞形装置驱动探头在管道内移动,无需额外能源,简化了探头移动装置的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