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40139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75031.3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分级多孔磷酸盐-石墨烯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具有三维分级多孔结构;其中,所述磷酸盐化学式为LiMPO4,M为Fe、Co、Ni、Mn、Ti或V。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正极材料在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该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优越的低温性能,其电化学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有成为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的潜力。该正极材料通过控制pH值诱导前驱体中的石墨烯进行液相自组装,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分级多孔磷酸盐-石墨烯正极材料,由于采用的是溶液相反应的方法,实验的可操作性强,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2249667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098809.9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35/46 , C04B35/14 , C04B35/453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1B31/04 , D01D5/00
Abstract: 电纺-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陶瓷纳米晶颗粒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陶瓷/高分子复合纤维,然后将复合纤维浸没在溶解高分子的溶剂中,随着复合纤维中的高分子的溶解,纤维枝解为及其微小的陶瓷纳米晶种子。此时加入氧化石墨烯,进行水热或者溶剂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还原剂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纺织出陶瓷/高分子复合纳米纤维,可以通过控制电纺环境中的湿度、电纺流速等,来控制陶瓷材料前驱体金属有机物的水解速度。静电纺丝和水热法都是一种简单易行、可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方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便于材料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694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098629.0
申请日:2011-04-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31 , Y02E10/542
Abstract: 一种基于静电喷雾法制备贵金属修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方法,制备步骤为:在电纺的半导体纳米纤维表面修饰Au纳米颗粒;将上述具有Au修饰的纳米纤维分散在易挥发的溶剂中,浓度为0.1-10mg/mL;采用静电喷雾法将这类纳米纤维喷涂在导电薄膜表面;喷涂速度为0.1-50mL/h,静电压为1-50kV,静电喷雾时间为1-300min,接收距离为1-50cm;溶剂为乙醇或异丙醇;吸附染料,上述电极放在烘箱中加热至100℃,保持30min;然后直接浸入染料溶液中,室温浸泡20-24h后取出,用无水乙醇冲洗,晾干。用贵金属纳米颗粒修饰半导体表面后,贵金属纳米颗粒与染料分子通过耦合作用机制,提高染料的吸光系数,因此可以增强光阳极光捕获能力;方法快速便捷、简单易学,重现性好,工艺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264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7005.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气动组件、纺丝组件和接收器,所述接收器为镂空的笼状结构,所述气动组件依次设有空压机、压力调节阀和气喷接头,纺丝组件依次设有控制器、注射泵、注射器和纺丝针头,所述纺丝针头作为气喷接头的内针组合连接,接收器设置在纺丝针头的出丝端,纺丝针头的出丝端与接收器之间设有用于鼓风的加热器;本发明利用气流吹纺的方法,搭建气喷纺丝装置,实现三维纳米纤维材料的高效宏量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12755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7484.3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水条件下修复输水渠混凝土裂缝的方法,包括输水渠表面检查、缝宽和缝长测量、绘制裂缝分布图以及裂缝分类,然后再基于分类的裂缝选择修复方式。本发明方法采用机器自动巡检,具有巡检效率高、裂缝定位精确、裂缝类型明确的优点,同时不影响输水渠的正常运行;本发明方法利用高精度的识别定位以及对裂缝类型的明确,实现了在保证修复效果的前提下更快速、更高效的裂缝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143461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128571.9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F17/235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空位含量可调的Ce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六水硝酸铈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得到原料混合物;将得到的原料混合物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用反应釜密封后进行溶剂热反应,反应后得到一种氧空位可控的CeO2纳米材料。本发明显著提高了调控CeO2氧空位含量的容量范围,同时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提高了调控CeO2氧空位操作的安全性,简便性,及CeO2产物的分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80424.2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23/22 , G01N23/2202 , H01J3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内标物微阵列的观测微区定位法,具体为:将待观测粉末状样品分散在溶剂中制成溶液,将溶液滴涂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专用加热芯片上;将载有待观测样品的芯片置于金属台上,将芯片边缘固定在金属台上,然后将载有芯片的金属台固定于FIB‑SEM双束系统中,在电子束窗口下,确定芯片上待测样品的位置;在离子束窗口下,向样品与芯片接触处定向沉积金属钨I,将样品固定;在芯片可观测窗口下沿着样品外周定向沉积金属钨II,在样品外周形成内标物微阵列;将标记后的芯片装载至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加热样品杆,选取观测微区,通过图像采集和能谱技术记录样品的结构和组份信息;取出芯片,放入反应器内,开启特定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取出芯片,重新装载至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加热样品杆,通过内标物微阵列定位导航至选取的观测微区,通过图像采集和能谱技术观察观测微区内样品在反应后的结构及组份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99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604934.9
申请日:2019-07-05
Applicant: 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C10G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料组成:酚醛树脂15‑2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4‑7份、酚醛胺树脂聚醚1‑2份、溶剂6‑9份、环氧丙烷1‑2份、海绵铁1‑3份、海绵镍2‑4份以及含氟表面活性剂1‑2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适用性广泛,对原油乳状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而且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可广泛应用于原油开采、石油炼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058721.8
申请日:2021-0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金思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5/10 , C04B35/46 , C04B35/622 , B01D46/54
Abstract: 一种超弹柔性三维复合陶瓷纳米纤维体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乙醇中作为纺丝前驱液;向前驱液中添加陶瓷材料的物质源以及相应的溶剂、助剂,形成均匀的电纺液,收集电纺所得纤维膜,膜厚为10‑30μm。同时在湿度为40‑60 wt.%的条件下,将电纺纤维膜通过折叠、剪裁等方式简单叠加,利用纤维膜自身溶剂挥发性进行黏连,随后在空气或其他气氛中煅烧,得到三维陶瓷纤维体块。所得的三维陶瓷纤维体块具有丰富的孔结构,结合陶瓷纤维本身的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空气净化尤其是及高温废气处理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43461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2010128571.9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F17/235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空位含量可调的Ce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六水硝酸铈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得到原料混合物;将得到的原料混合物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并用反应釜密封后进行溶剂热反应,反应后得到一种氧空位可控的CeO2纳米材料。本发明显著提高了调控CeO2氧空位含量的容量范围,同时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提高了调控CeO2氧空位操作的安全性,简便性,及CeO2产物的分散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