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结构经编间隔织物的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95362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610161257.0

    申请日:2006-1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间隔纱线的形态稳定性来提高抗压性能的经编间隔织物的形成方法。它在双针床经编机上形成,其过程是:以分别对应于前、后针床的织针的梳栉各自垫喂纱线在各针床上形成编链结构组织;以经编机中间部位的梳栉对前后针床的一一对应的织针轮流垫喂纱线进行前后连接编织,即以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前后针床的编链进行跨接,形成一条条独立的有一定宽度的梯形带状组织;以分别对应于前针床和后针床织针梳栉对各自针床的织针进行有选择的衬纬或成圈方式的横向连接运动,将各针床编织成的横向不相连接的独立的条状编链在适当的位置两两相连成网眼结构组织,两两编链相连的部分就成为网眼组织的柱体,而不相连的部分就可拉展成为网眼组织的孔眼,这也就是将一条条有一定宽度的梯形带状组织连接成具有厚度的整体结构的间隔型网眼经编织物;对横向连接梳栉,综合考虑两个针床的相互配合进行穿对纱,让前后针床编织成的网眼在织物的横向成为交错配置状态,使将前后针床织针编织成的编链进行跨接的间隔纱线相互间在织物横截面上的几何形态成为连续的“W”形,达到提高的间隔纱线的形态稳定性和间隔织物的抗压能力的目的。

    一种圆编织机的磁性引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97712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710133745.5

    申请日:2007-09-2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周罗庆 宋海花

    Abstract: 一种圆编织机的磁性引纬方法。在纬纱梭船的前后两侧部位,即与推梭器和挡梭杆相接触的部位,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各安装一组磁铁,使得纬纱梭船与推梭器之间以及纬纱梭船与挡梭杆之间在机器运行的任何时候都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防止对经纱的直接接触、挤压和损伤,因而可扩大圆编织机编织纱线种类的选取范围,能提高织物力学性能,拓展织物的应用领域。

    在喷气织机上织造整体间隔织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52237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10095055.6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机织间隔织物的制造方法。它是对现有的喷气织机,加装两套或两套以上的送经装置,并在一个完全组织的织造中,以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将所有经纱至少分成三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只出现在整体间隔织物上下层,以较慢的送经速度各自织成织物上下层,第三组以一定的规律轮流出现在织物上下层,用较快的定长式的送经速度形成对第一组和第二组经纱构成的织物的上下层的具有空芯间隔结构的连接,其间隔高度可通过第三组经纱的定长送经速度的改变而连续改变。

    双面缝编织物在纬编机上织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73077A

    公开(公告)日:2006-12-06

    申请号:CN200510040340.8

    申请日:2005-05-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纬编双面缝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在双面纬编机上,将被缝编的芯层以相对织针左右不横移的方式垫放在两个针床齿口之间;两针床的织针在成圈过程的退圈阶段,上升穿刺贯通过被缝编的芯层;然后按纬编的方式对各自针床的织针分别各垫喂一根纬纱(缝编纱);随后两针床的织针各自下降,在此阶段,由随三角运行的刺针状的两个针舌闭合器分别将各自的织针的针舌闭口,进一步地再将各自的缝编纱线从芯层的两面交叉钩拉过芯层直至最低位置;如此就完成一个双面缝编成圈过程。

    双面圆纬机使用压纱器进行大针床间距织物编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1267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02131741.0

    申请日:2002-09-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圆纬针织机上编织两个针床之间的间距在3-10毫米范围时的双面组织针织物或双层单面组织针织物或双片整体连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有一压纱器安装在相应于退圈阶段的整个时段于两个针床口隙之间,位于下针床织针和上针床织针的背后,使织针上的旧线圈不随退圈的织针上升或外浮,以保证退圈可靠,使得大间距的间隔织物在纬编机上的编织成为现实。

    一种针织圆纬机上多位喂纱的方式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23151A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03104000.4

    申请日:2003-0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周罗庆 陈运能

    Abstract: 一种能够准确进行空间多位喂纱的管状导纱方式及装置。它的方式是导纱器座以叉式来夹持导纱器,以转轴方式安装导纱器座的支轴螺钉的空间位置及转角可由内顶定位螺钉或者定位螺帽来调节并锁定,而导纱器座可在支轴螺钉上转动并且由弹簧弹子定位,以便利穿纱和穿纱后的复位。本方式及装置还有专用穿纱器进行穿纱。

    一种网状弹力筒形纬编绷带的编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17464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03101238.8

    申请日:2003-01-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网状弹力筒形纬编绷带的编织方法。它是在使用安装有双片颚沉降片的单面圆纬针织机上,当编织绷带两端边缘的紧密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下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小的弯纱深度,当编织绷带带身的稀松孔眼状组织时,纱线搁持在沉降片的上颚上进行成圈编织,形成较大的弯纱深度,这样,就可以根据绷带结构上各部段的不同稀密要求,方便地通过沉降片工作状态的变换来进行组织稀密程度差异较大的绷带的连续编织。

    一种高强高模大尺寸截面三维异型编织增强体

    公开(公告)号:CN10386648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6470.0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模大尺寸截面三维异形编织增强体,是由动纱(1)和静纱(2)这两种纱线构成,其中,每根动纱(1)不但以螺旋线的方式包绕一根静纱(2),而且还与紧密相邻的其它动纱(2)绞绕,如此,包裹着静纱(2)的动纱(1)相互之间以“手拉手”邻接方式构成整体结构的三维编织增强体,本发明可以在编织大尺寸时不存在动纱张力难以补偿的同时,能方便地形成高强高模三维异形编织增强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