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87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64756.X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土流失监测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水土流失监测技术领域,利用光源发出光依次穿过棱镜系统和第一分析池、第二分析池、第三分析池、第四分析池、第五分析池和第六分析池,获得第一光谱曲线、第二光谱曲线、第三光谱曲线、第四光谱曲线、第五光谱曲线和第六光谱曲线,并计算得到光束衰减系数曲线:对光束衰减系数曲线进行处理,获得C6(λ)。本发明利用分析池装置的可变量程和优选波段,提高了从衰减系数曲线到悬浮物浓度的计算精度。本发明是透射且是连续光谱,测量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2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93604.6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复合有机絮凝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多种藻类投喂、低温断食条件下诱导大型溞产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角质蛋白质的大型溞休眠卵,将大型溞休眠卵接枝到有机絮凝剂上,得到能够保持休眠卵萌发活性和有机物絮凝作用的生物复合有机絮凝剂。将大型溞休眠卵直接接枝于有机絮凝剂上,有机絮凝剂能够絮凝沉降去除水体污染物、提高水质;大型溞休眠卵能够随水质变化而萌发释放,持续去除水体颗粒物、提高透明度,从而长效改善水生态系统质量。该生物复合有机絮凝剂无生物毒性、生态安全性好,可持续维持水体清澈,用于藻类水华控制、黑臭水体治理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9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977537.8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质探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质探测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监测时间长、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水质探测系统包括光源、透光管、第一光谱辐射计和第二光谱辐射计;通过获取光源在定标方向上的第一辐射亮度值以及在测量方向上的第二辐射亮度值;进一步确定所述测量方向上待测水体的第一光束衰减系数;通过所述第一光束衰减系数与待测水质参数的关系模型,可实现确定通过所述透光管内待测水体的待测水质参数,所述待测水质参数是确定的,缩短水质监测的时间,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62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69008.2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3/02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反应器,其中池体内底泥层上种植沉水植物;池体中设置载体填料;底泥层和载体填料间设置曝气系统;在池体内设有浮水植物和浮岛模块,浮岛模块上种植挺水植物;池体为透光的亚克力玻璃材质,下进水,上出水。本发明中,生态反应器内溶解氧的变化依赖于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不依靠曝气系统,可减少动力消耗,节约运行成本;白天在阳光作用下,生态反应器内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营造成有氧环境,利于微生物硝化反应;晚上植物以呼吸作用为主,快速消耗水体中氧气,营造厌氧环境,利于微生物反硝化反应。若晚间需要进行硝化作用或其它有氧作用,可设置光源给与反应器中植物以光照,通过光合作用使水体复氧。
-
公开(公告)号:CN11140659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259026.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农田原位稻麦菌循环生产方法,由水稻‑草菇联合生产与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等技术组成。水稻‑草菇联合生产是在农田原位通过大田原位整地、做畦挖沟、草菇接种、水稻移栽、生长环境管理Ⅰ、草菇采收、行间沟开挖、水稻收获等过程组成。水稻收获后在原位开展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包括畦块整地、白蘑菇接种、小麦直播、生长环境管理Ⅱ、白蘑菇采收、小麦收获。水稻‑草菇生产过程中当温度很高时设置大棚,顶部及上侧盖遮阳网,下侧不覆盖用于通风。小麦‑白蘑菇生产温度较低时根据畦块进行室内搭建小暖棚。然后按照上述两过程进行循环生产。本发明技术能够利用时空安排,充分利用大田土壤,节水节肥,不仅能够改良农田,还能够提高稻麦产量,得到高价值的食用菌。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71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910216026.2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 , 河海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逐级生物操控型生态净化塘系统,包括进水端、出水端、浮游动物滤食区、底栖动物刮食区、鱼类摄食区及水生植物水质稳定区;污水从进水端流入,依次流经浮游动物滤食区、底栖动物刮食区、鱼类摄食区及水生植物水质稳定区,从出水端流出;所述浮游动物滤食区与底栖动物刮食区之间用透水网格隔开;所述底栖动物刮食区与鱼类摄食区之间以及鱼类摄食区与水生植物水质稳定区之间均用纱网隔开。本发明充分发挥了各生物类群水质净化潜能,提升污水净化效果,同时运用生态工程原理,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系统的可持续社会服务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0659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59026.3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农田原位稻麦菌循环生产方法,由水稻-草菇联合生产与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等技术组成。水稻-草菇联合生产是在农田原位通过大田原位整地、做畦挖沟、草菇接种、水稻移栽、生长环境管理Ⅰ、草菇采收、行间沟开挖、水稻收获等过程组成。水稻收获后在原位开展小麦-白蘑菇联合生产包括畦块整地、白蘑菇接种、小麦直播、生长环境管理Ⅱ、白蘑菇采收、小麦收获。水稻-草菇生产过程中当温度很高时设置大棚,顶部及上侧盖遮阳网,下侧不覆盖用于通风。小麦-白蘑菇生产温度较低时根据畦块进行室内搭建小暖棚。然后按照上述两过程进行循环生产。本发明技术能够利用时空安排,充分利用大田土壤,节水节肥,不仅能够改良农田,还能够提高稻麦产量,得到高价值的食用菌。
-
公开(公告)号:CN10999775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38896.7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实现螃蟹增产和水质净化回用的集约化养殖塘及养殖方法,包括池塘本体、岸边带、组合式生物浮床及循环生态滞留沟,池塘本体包括中间高地区及四周低洼区,所述中间高地区的基底高于四周低洼区的基底,中间高地区的基底低于岸边带,中间高地区及四周低洼区内养殖螃蟹;组合式生物浮床位于四周低洼区,组合式生物浮床包括上层水生蔬菜种植区及下层笼养水生贝类养殖区;岸边带位于四周低洼区周围,且位于四周低洼区及循环生态滞留沟之间;循环生态滞留沟设有进出水水泵;中间高地区、岸边带及循环生态滞留沟均种植有植物。本发明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节省了成本,利于实现螃蟹养殖增产,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99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82022.4
申请日:2025-04-1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语言模型智能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的方法及系统,涉及人工智能与水利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区域块智能划分模块,用于通过大语言模型LLM解析地理信息数据,识别地形特征与工程设施,划分区域块;自适应网格生成模块,用于设置不同网格类型,并根据不同分区,动态设置网格密度;地形插值优化模块,用于基于水位-库容关系验证结果,选择插值算法计算网格单元地形,求解最优网格地形,并检验标记高程异常突变网格单元;二维水动力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将网格与时序数据按目标二维水动力模型格式要求输出配置文件,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本发明有效解决依赖人工经验,剖分网格耗时长和调整繁琐的问题,实现一体化智能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947458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68096.3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面源污染分析管理技术领域,其具体地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农业污染源入水体负荷量核算方法,其基于待研究区域的多种基础数据计算出多个维度的污染物影响因子之后,进一步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各个污染物影响因子的属性描述和数值进行语义嵌入编码,以实现对各个污染物影响因子的深度理解,接着,通过对各个污染物影响因子进行语义关联交互分析,挖掘出污染物影响因子间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效应,以此来更准确地估计入水体系数,实现对农业污染源入水体负荷量的精确核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多种污染物入水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影响,提升农业污染源入水体负荷量的核算精度,为污染治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