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2143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368998.0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声品质评价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声音样本数据库;数据采集和筛选;通过LMS.Test.Lab和MATLAB软件对噪声信号声品质客观参量进行计算;针对电机噪声特性,建立基于Bradley‑Kullback选择权值选取关联样本的分组成对比较法,对传统分组成对比较法进行改进;根据主客观参量计算结果,建立RBF神经网络声品质预测模型,通过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修正模型。该方法避免了关联样本在组数较多时,出现关联样本声品质位于组内极端位置失去关联效应。而且该方法无分组最大数目的限制,可适用于任意数量的噪声样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94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197824.7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M17/007 ,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DS‑FDAT的商用车冷却模块加速耐久试验方法,基于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在实车道路试验中获取的冷却模块振动响应信号,根据冷却模块模态特征及应力分析结果,定位失效风险路况。通过疲劳损伤理论计算获得保留失效风险路况的信号特征分量,进而完成加速度功率谱密度PSD编辑;试验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紧密结合,其中实验测试得到准确的,包含多种路况信息的真实信号,运用多种算法将这些信号的针对特性,对信号进行计算筛选判断振源,进一步完成加速试验,完成台架模拟试验。本发明解决道路模拟试验中的多因素干扰问题,且有效复现冷却模块道路试验中的损伤破坏形式,并实现缩短室内台架试验的试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31502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32214.6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8G18/48 , C08G18/64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天然植物成分的聚氨酯复合吸声材料,所述聚氨酯复合吸声材料包括如下组分:聚醚多元醇、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发泡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粟米壳。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含天然植物成分的聚氨酯复合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添加粟米壳来提高聚氨酯低频吸声性能,提供的含天然植物成分的聚氨酯复合吸声材料在低频的吸声系数最高达0.968,平均吸声系数最高达0.608,吸声峰值频率为1338.11Hz,声学性能优于传统聚氨酯泡沫,属于高效吸声材料。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复合吸声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且适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245746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13625.5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8G18/48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污染聚氨酯泡沫吸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常规聚氨酯泡沫配方相比,其中不含有机溶剂。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聚醚多元醇100份,泡沫稳定剂0.9~1.5份,催化剂0.8~1.2份,发泡剂2.0~4.0份,异氰酸酯41~69份。将聚醚多元醇、泡沫稳定剂、催化剂及发泡剂加入纸杯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异氰酸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充分发泡并熟化后,得到低污染聚氨酯泡沫吸声材料。采用一步发泡法合成聚氨酯泡沫,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本发明所制备的低污染聚氨酯泡沫吸声材料吸声性能较好,并能有效减少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含量,改善车内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1617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55206.6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M13/023 , G01M13/028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板带模态测试平台,其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包括包括框架、沉没辊单元、固定辊单元、张紧辊单元、液池、板带、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等。固定辊和张紧辊安装在安装架Ⅰ上沿;沉没辊安装在安装架Ⅱ下沿;张紧装置配合张紧辊安装;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模态力锤、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用于测试张紧力,通过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输入数据处理端,以进行模态分析。本平台简单有效的张紧装置、浸没装置使本平台可以准确、全面地测试板带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态。本发明解决了板带模态实验平台和技术缺乏的问题,功能全面。
-
-
公开(公告)号:CN1088696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345096.9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F16F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小、成本低、减振效果好和减振效果易调控的阻尼可调的双层浮筏隔振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阻尼可调的浮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颗粒隔振体,包括:隔振块、和多个颗粒隔振部,至少分成上下两排设置在隔振块中,每个颗粒隔振部包括:设置在隔振块中的横向容纳孔、和可更换地填装在横向容纳孔内部的颗粒阻尼材料;上层基板,位于隔振块的上方;下层基板,位于隔振块的下方;以及多个弹性构件,分为两组,第一组连接上层基板与隔振块的上部,第二组连接下层基板与隔振块的下部。
-
公开(公告)号:CN107023377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90149.1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 F02B23/0696 , F02M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燃式发动机,包括缸盖和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喷油器;所述燃烧室包括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所述燃烧室的底面为平面,所述燃烧室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燃烧室的中心轴线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第一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围绕所述底面形成的区域为所述燃烧室的中心区域;所述环形第一凸起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外围区域。本发明公开的压燃式发动机在两阶段燃烧过程,形成分布式放热率现象,使得整个燃烧过程平缓柔和有序,抑制了高负荷爆震发生和燃烧噪音,同时能够降低发动机污染物的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205918872U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20769640.3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F16H57/03 , F16H57/028
Abstract: 一种抑制噪声型汽车变速箱,其包括变速箱主体、多条第一加强筋、多条第二加强筋、多条第三加强筋、凹槽;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变速箱主体两侧面;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均设置在变速箱主体背面;第二加强筋竖直并排设置在变速箱主体背面上端;第三加强筋竖直并排设置在变速箱主体背面下端;凹槽呈条形开设在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之间,并与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平行。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抑制噪声型汽车变速箱中,通过将变速箱的侧面或者其他面添加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能够改变变速箱的固有频率,使变速箱避开共振的固有频率,达到降噪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8501954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21052457.7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涡流碰撞阻尼器。其技术方案是:在盖板和底板间水平地设有隔板(4),隔板(4)的左端和右端与箱体(2)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对应联接,在隔板(4)和盖板间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固定有挡板(3)。阻尼器腔体(6)内放置有碰撞体(1),所述碰撞体(1)为球体或为圆柱体,阻尼器腔体(6)高度与碰撞体(1)直径的名义尺寸相同。阻尼器腔体(6)宽度与球体直径或与圆柱体长度的名义尺寸相同,阻尼器腔体(6)的长度为碰撞体(1)直径的2~4倍。隔板(4)和底板间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磁性体(5),磁性体(5)为永磁体铁或为电磁铁。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维护、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和耗能效率高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