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14344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54394.3
申请日:2014-06-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晶三元合金/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及其在硼氢化合物水解中的应用,是将非晶合金Co-Zn-B纳米颗粒复合在石墨烯的片状结构里制成的一种新型硼氢化物水解催化剂,并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后处理,提高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该新型催化剂催化效率高,常温下便可以到达很好的催化效果,而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时,制备过程简单。本发明所制备的新型非晶三元合金/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增大了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速率,即产氢速率快,而且该新型催化剂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对应用于硼氢化物水解有很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15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0756099.7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00 , C01G23/047 , C01B21/082 , C01B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相氮化碳基二氧化钛掺杂氢化锂铝储氢材料,以双氰胺和硫酸氧钛为原料,双氰胺为碳源和氮源,硫酸氧钛为钛源;在研磨混合后进行煅烧,之后,以TiO2@g‑C3N4的掺杂量为3‑10wt%,与氢化锂铝进行球磨;其中,g‑C3N4的微观形貌为多孔结构,TiO2的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结构,TiO2纳米颗粒的粒径为8‑9nm,TiO2@g‑C3N4的微观形貌为TiO2均匀负载在g‑C3N4表面。其制备方法包括:1,原料的预处理;2,石墨相氮化碳基二氧化钛的制备;3,石墨相氮化碳基二氧化钛掺杂氢化锂铝储氢材料的制备。作为储氢材料的应用,初始放氢温度为72‑82.3℃,放氢量为6.6‑7.3wt%,放氢率为69.8‑71.7%。具有降低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物一致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500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68662.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磷共掺杂碳负载钌钴纳米粒子复合材料Ru‑Co‑O/NPC,由氮磷共掺杂碳NPC、四氧化三钴Co3O4和钌纳米粒子Ru组成;NPC以炭黑、三聚氰胺、植酸、甲醛、氨水为原料;Co3O4以四水合乙酸钴为原料;Ru以三氯化钌水合物为原料。NPC、Co‑O/NPC和Ru‑Co‑O/NPC的微观形貌均呈球形小颗粒聚集体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NPC的制备;2,Co‑O/NPC的制备;3,Ru‑Co‑O/NPC的制备。作为氨硼烷水解制氢方面的催化应用时,在25℃温度的条件下,完全放氢的时间为20‑40s,最大析氢转化率为1300‑1600molH2·molRu‑1·min‑1;催化放氢的活化能为Ea=20‑25kJ·mol‑1;经10次循环后,催化剂保留70‑75%的初始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897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72422.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G9/02 , G01N27/48 , G01N27/327 , C01G5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O‑CuCoO复合材料,以ZnO、六水合硝酸钴、三水合硝酸铜、尿素和氟化铵为原料,通过水热及煅烧法,制得ZnO‑CuCoO复合材料,所述ZnO‑CuCoO为棒状纳米花状结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ZnO片状纳米花的制备;2,ZnO‑CuCoO棒状纳米花的制备。一种基于ZnO‑CuCoO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首先,将ZnO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滴加Nafion溶液并超声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滴涂于玻碳电极上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可得制得。一种基于ZnO‑CuCoO/GCE的葡萄糖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葡萄糖浓度标准数据的测试;b,未知浓度葡萄糖的测定;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4065μM,灵敏度为760μA mM‑1cm‑2,检测下限为0.017μM。
-
公开(公告)号:CN118253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48929.7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3/75 , C01B3/06 , C01B32/05 , C01B35/04 , B82Y40/00 , B82Y30/00 , B01J35/80 , B01J35/64 , B01J35/61 , B01J3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碳负载CoB纳米材料,以三维多孔碳为载体,经化学还原法负载Co‑B纳米粒子制得,三维多孔碳由气凝胶碳化制得,气凝胶由琼脂‑食盐水凝胶冷冻干燥制得;所述三维多孔碳材料为无定形,微观形貌为三维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3.41‑4.32nm,比表面积为190‑200m2·g‑1;CoB纳米材料为无定形,微观形貌为三维多孔结构,表面负载CoB纳米颗粒,孔径分布为3.41‑4.30nm,比表面积为160‑170m2·g‑1。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琼脂‑氯化钠气凝胶的制备;2,三维多孔碳3DPC的制备;3,三维多孔碳负载CoB纳米材料的制备。作为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催化剂的应用,最大产氢速率为4700‑4800mL·min‑1·g‑1,催化放氢的活化能为Ea=24.5‑26.1kJ·mol‑1;5次回收/重复使用后,保留初始催化活性的75‑80%。
-
公开(公告)号:CN1176246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97278.4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钾掺杂改性钴镍双金属有机框架CoNi‑MOF‑K,由乙酸钴、乙酸镍、1,2,3,4‑丁烷四羧酸合成CoNi‑MOF,然后,将产物与氯化钾进行水热反应,最终制得钾离子掺杂改性的钴镍双金属金属有机框架的电极材料,简称CoNi‑MOF‑K;CoNi‑MOF‑K的微观形貌为三维微球结构,微球表面由纳米片构成,形成密集的孔洞结构;所述电极材料比表面积24.3‑27.4cm2g‑1。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CoNi基前驱体溶液的制备;2,CoNi‑MOF‑K的制备。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在0‑0.55V范围内充放电,在电流密度为1A g‑1时,比容量达到900‑1400F g‑1;在8A g‑1时,电容保持率为72%。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63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060020.2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珊瑚状NiCoMn‑MOF材料,其原料为乙酸镍、乙酸钴、乙酸锰,1,3,5‑均苯三甲酸,十二烷基硫酸钠,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得;所得材料的分子式为Ni2CoXMnY‑MOF(X+Y=1);其微观结构为,由纳米棒(直径范围为80‑100 nm、长度为1μm)组成的珊瑚状NiCoMn‑MOF材料。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液的准备;2.珊瑚状NiCoMn‑MOF材料的制备。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在0‑0.5 V范围内充放电,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1428 F/g,在16A/g时电容保持率为73%;在2A/g条件下,3000圈充放电循环后的比电容为初始容量的83.5%。该方法具有合成过程简单易操作、低成本,产物稳定性好的优点,该合成方法适合工业化,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3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0956639.1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面体结构钴硫化物负载NiGa‑LDH电极材料,以硝酸钴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ZIF‑67,再用硫代乙酰胺对ZIF‑67进行硫化,将产物与硝酸镍、硝酸镓和尿素进行水热反应,即可得到微观形貌为多面体结构的钴硫化物负载镍镓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电极材料;其由ZIF‑67经水热反应硫化后的钴硫化物多面体和在其表面原位生长的片状结构的镍镓双金属氢氧化物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多面体结构ZIF‑67的制备;2,多面体结构钴硫化物Co3S4的制备;3,镍镓双金属氢氧化物NiGa‑LDH的原位制备和负载。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在0‑0.5 V范围内充放电,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为1300‑1400 F/g;8 A/g相对于1 A/g下的电容保持率达到52%。
-
公开(公告)号:CN114870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02981.4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掺氮多孔碳包覆嵌钌磷化钴复合材料,以氧化石墨烯、钴盐、钌盐和有机配体以及氮源为原料,经水热法得到钌钴双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再通过与磷源进行煅烧,实现磷化和碳化,即可制得。其中,氧化石墨烯为载体,钴盐、钌盐和有机配体构建钌钴双金属有机骨架,氮源引入氮元素,磷源提供磷元素。其微观形貌具有层状褶皱结构,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氧化石墨烯上。作为氨硼烷水解制氢方面的催化应用,析氢转化率为100‑1000 molH2·molRu–1·min–1,产氢速率为3‑24×104 mL·min–1·gRu–1,放氢量为理论值的80‑90%,催化放氢的活化能为Ea=20‑25 kJ·mol–1;在298 K条件下,5次循环后,保持80‑85%的初始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158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68763.0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1B32/348 , C01B32/324 , H01G11/34 , H01G11/44 , H01G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罗汉果壳基生物质多孔碳,以罗汉果壳为原料,经过预碳化及活化处理,得到具有微观形貌为蜂窝状结构的罗汉果壳基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吡咯N的含量为30‑32%;ID/IG值范围为1.07‑1.08,比表面积范围为3900‑4000 m2·g‑1,孔径分布范围为1.8‑2.0 nm。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罗汉果壳基前驱体的预碳化;2、罗汉果壳基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作为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值范围在350‑370 F·g‑1;在经过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5‑97%。作为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在功率密度为240‑260 W·kg‑1时,最大能量密度可达21‑22 Wh·kg‑1;在能量密度为15‑16 Wh·kg‑1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5000‑5100 W·kg‑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