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67905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910264167.8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景观水体控藻除污装置。本发明在于六面体框架内迎水流方向分隔为前后V1和V2两个空间,V1内置直径为悬浮生物填料球,V2内置直径为载四氧化四银鹅卵石。本发明克服了控制排水、底泥释放技术,人工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及化学灭藻技术各自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用生物学、电化学方法集成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抑制水体藻类的生长,通过生物学、电化学方法的联合作用,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又使水体藻类难以大量生长繁殖,悬浮生物填料球通过表面生物膜的生长,吸附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载四氧化四银鹅卵石通过微电池电场作用,有效杀灭水中藻类微生物,抑制藻类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1456636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243490.2
申请日:2008-12-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丝绳企业污水资源回收型处理的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在钢丝绳生产过程产生的酸性废水中加一定浓度的碱,将杂质锌分离出米;在沉淀物中加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分离出铅的化合物;在溶液中加一定量的硫酸铵固体,可以得到莫尔氏盐;最后在蒸馏出的乙醇溶液中加石灰至碱性,沉淀出Ca3(PO4)2,废液达标排放。本发明将原本较混乱污水处理流程转化为规范有序,克服过去部分污染物去向不明,可用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均比较严重的缺陷,将钢丝绳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单一、有实用价值的工业原料和废水达标排放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34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068736.8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稻田温室气体通量与风速风向倾斜关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同时搜集稻田温室气体通量及风速风向的观测值;(2)将风向观测值转换为弧度计量单位;(3)将温室气体通量与风向的倾斜周期函数进行回归(周期回归);(4)计算温室气体通量与风向周期回归方程结果间的残差(周期残差);(5)计算温室气体通量周期残差与风速间的线性回归方程;(6)整理得到稻田温室气体通量与风速风向倾斜关系方程;(7)评估稻田温室气体通量的风向效应与风速效应强度。本发明能够同时精确估计稻田温室气体通量与风速风向间的倾斜周期关系,对评估风速风向对稻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31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068720.7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稻田温室气体通量基准、周期与年际趋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搜集稻田温室气体通量从基准年1月开始的连续月度数据;(2)通量数据画图,预估通量的周期;(3)将通量数据与月份和周期乘积的三角函数回归(周期回归);(4)计算温室气体通量与周期回归方程结果间的残差(周期残差);(5)周期残差按年度平均后与观测数据所在的年度时间回归(年际回归),得到年际趋势方程;(6)该方程计算稻田温室气体通量的周期效应强度,年际趋势以及未来时刻温室气体通量的预测值;(7)计算温室气体通量的基准。本发明能够同时精确估计稻田温室气体通量中的周期性与年际趋势,对评估温室气体排放特点有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84568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910060156.1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多目标不确定性分析进行湖泊水质模型预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进行水质预测的模型及其参数;(2)确定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及分布特征;(3)确定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多个目标函数;(4)确定对应情况下目标函数的取值;(5)比较获得目标函数下的帕累托集对应的占优参数集;(6)进行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7)利用核函数估计并画出每一个参数在占优集中的密度分布,概率密度最高处对应的取值即为模型参数率定结果;(8)搜集预测所需边界条件和率定的参数一起代入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本发明能够同时给定水质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参数率定,并进行预测,能够极大的节省模型运用所需要的时间,为湖泊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信息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180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57613.1
申请日:2021-12-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特别指的一种生物除磷污泥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生物除磷沉淀时间长,传统好氧颗粒污泥中聚磷菌含量少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相结合,在保持C/P比在30‑40之间的条件下,通过逐步缩短沉淀时间,增加碳源浓度以及更换碳源的方式,在反应器中培育出白色颗粒与黄色颗粒共存的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本发明方法培养的颗粒污泥沉降速度快,PO43‑‑P的去除率在85%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可以达到60mg/L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365218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10880565.2
申请日:2016-10-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2F1/00
Abstract: 深井循环控制浅水蓝藻生长繁殖系统和方法,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深井循环控制浅水蓝藻生长繁殖系统,包括水库出水管、输水管和水库布水管,其特征是,设有压破蓝藻气囊破裂的深井,深井被纵向隔板分隔成左右两个通道,底部连通,深井进出口分别位于纵向隔板的两侧,进口连接水库出水管,出口连接输水管,水泵安装于深井出口一侧。水库出水管和布水管分别位于水库的两端,水库中含藻水通过水库出水管进入深井,向下流入井底,再流回井口,经水泵提升进入输水管、水库布水管,回到水库。蓝藻在深井底部受到水压作用,气囊破裂,浮力消失,不能再悬浮在水面生长繁殖,而是沉淀到水底衰亡。该方法属于物理方法,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安全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4944699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510324670.3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一种油脂厂废水恶臭气味物质的去除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包括:配备去除油脂废水恶臭气味物质的设备;将油脂厂废水通过密闭管道从生物反应器底部进入生物反应器,废水进入生物反应器的同时向废水中投放硝酸盐,并启动生物反应器内搅拌机搅拌,进行生物反应处理,控制生物反应器内溶解氧0.2mg/L以下,生物反应器采用污泥回流,控制生物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2000‑6000mg/L,污泥回流比为50‑150%;处理后的水从生物反应器上部排入竖流式沉淀池沉淀,沉淀池的水采用溢流式排入后续的处理设施继续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含哈喇味的物质在处理过程中被降解,处理后的废水中几乎没有哈喇味逸出,保护了大气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739826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634929.3
申请日:2017-07-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3416 , B01D53/002 , B01D53/02 , B01D2257/70 , B01J20/3466 , F23G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附有机废气的活性炭的再生装置及其方法,从左至右依次为活性炭再生单元、废气处理单元、排气单元,三个单元依次贯通连接;所述活性炭再生单元包括干燥风机、蒸汽吹脱机、活性炭固定盒、第一集气罩,所述废气处理单元包括废气集气管、冷凝器、冷凝液收集槽、离心风机、废气收集管、空气离心风机、混合室、燃烧室、点火装置、第二集气罩;所述排气单元包括集气管、换热器、离心风机、排气管。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处理效率高、方法先进科学,利用低温加热再生法,用100~200℃的蒸汽吹脱使炭再生,避免了传统高温加热再生法对活性炭基质的影响;再生过程产生的废气采用直接燃烧法处理,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36521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80565.2
申请日:2016-10-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2F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00 , C02F2201/002 , C02F2301/04 , C02F2301/066
Abstract: 深井循环控制浅水蓝藻生长繁殖系统和方法,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深井循环控制浅水蓝藻生长繁殖系统,包括水库出水管、输水管和水库布水管,其特征是,设有压破蓝藻气囊破裂的深井,深井被纵向隔板分隔成左右两个通道,底部连通,深井进出口分别位于纵向隔板的两侧,进口连接水库出水管,出口连接输水管,水泵安装于深井出口一侧。水库出水管和布水管分别位于水库的两端,水库中含藻水通过水库出水管进入深井,向下流入井底,再流回井口,经水泵提升进入输水管、水库布水管,回到水库。蓝藻在深井底部受到水压作用,气囊破裂,浮力消失,不能再悬浮在水面生长繁殖,而是沉淀到水底衰亡。该方法属于物理方法,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安全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