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金属导电胶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快速封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93C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02133049.2

    申请日:2002-09-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使用金属导电胶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快速封接的方法属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或器件与其他构件间的封接方法。采用银导电胶作封接材料,经封接体平化处理、接合、烘干、密封、再烘干的工艺过程实现封接。平化处理是采用机械磨削、填充、抛光的方法使封接区域表面平整;接合是在封接区域涂刷厚度在0.5~1mm的银导电胶,再把电解质或器件与相连接的构件装在一起;烘干是在100~200℃进行,经历20~60min。用银导电胶作封接材料,能保证在高温区和低温区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器件间的粘结强度,封接材料附着良好、化学性质稳定和热应力低。本发明的封接方法工艺简单快捷,封接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

    使用金属导电胶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快速封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14646A

    公开(公告)日:2003-04-30

    申请号:CN02133049.2

    申请日:2002-09-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使用金属导电胶进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快速封接的方法属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或器件与其他构件间的封接方法。采用银导电胶作封接材料,经封接体平化处理、接合、烘干、密封、再烘干的工艺过程实现封接。平化处理是采用机械磨削、填充、抛光的方法使封接区域表面平整;接合是在封接区域涂刷厚度在0.5~1mm的银导电胶,再把电解质或器件与相连接的构件装在一起;烘干是在100~200℃进行,经历20~60min。用银导电胶作封接材料,能保证在高温区和低温区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器件间的粘结强度,封接材料附着良好、化学性质稳定和热应力低。本发明的封接方法工艺简单快捷,封接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高温封接材料和封接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95598C

    公开(公告)日:2002-12-04

    申请号:CN99104482.7

    申请日:1999-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C8/24

    Abstract: 本发明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高温封接材料与封接技术。以Al2O3、SiO2、CaO等为原料,经混合球磨和预烧制得内封接陶瓷粉和外封接玻璃态材料。用粘接剂、助剂调料,在电池元件间先使用内封接材料,再在封接区外表面涂敷外封接材料,最后按程序高温处理。由于兼有内封接材料的低化学活性和多孔结构与外封接材料的致密浸润等优点,具有气密性好、热匹配性能好、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因而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真空注浆法制备电解质膜管的工艺及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77096A

    公开(公告)日:2000-12-20

    申请号:CN00118916.6

    申请日:2000-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管的真空注浆法制备工艺。工艺包括调浆料——真空注浆——脱模——预烧——烧结过程。浆料成分为YSZ、Al2O3占(10~30)wt%,其余为水和分散剂吡啶,吡啶重量占干粉的(0.5~2)wt%,经球磨过筛注入石膏模。使石膏模外部处于(0.005~0.02)MPa气压范围约5分钟,可形成电解质膜管未烧结体,经脱模养生、预烧、烧结成成品。本发明的工艺制得的膜管致密、壁薄、强度大,节省时间和降低烧结温度。

    智能助老位移机器人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547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39351.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助老位移机器人,涉及助老移位设备技术领域,包含:承载主体、升降电机、托板、转向模块与维护清洁模块;升降电机固定设置在承载主体上;托板活动设置在承载主体的底部;转向模块连接托板与升降电机的执行端,用于带动托板进行升降与转向;维护清洁模块设置在承载主体上,维护清洁模块与升降电机相连,用于对承载主体的若干个车轮的车轮轴承进行日常维护与清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大施展空间的缺陷,具有操控方便、维修成本低的特点。

    智能助老位移机器人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47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410039351.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助老位移机器人,涉及助老移位设备技术领域,包含:承载主体、升降电机、托板、转向模块与维护清洁模块;升降电机固定设置在承载主体上;托板活动设置在承载主体的底部;转向模块连接托板与升降电机的执行端,用于带动托板进行升降与转向;维护清洁模块设置在承载主体上,维护清洁模块与升降电机相连,用于对承载主体的若干个车轮的车轮轴承进行日常维护与清洁。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大施展空间的缺陷,具有操控方便、维修成本低的特点。

    光全息复杂结构高速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892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710023294.3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全息复杂结构高速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选用液态光敏树脂作为成型件主体材料,通过计算机设计所需成型件的几何构型,并对所需件的几何构型进行抽样、计算并传输至空间光调制器中,激光源发射脉冲激光经过空间滤波器、准直镜后平行射入空间光调制器中,对空间光调制器中的脉冲激光进行振幅和相位调制并射出至液态光敏树脂中,经调制后脉冲激光经过聚光镜在液态光敏树脂中相互干涉形成所需成型件的实像,激光干涉引起所成实像处激光振幅增大,引发该处液态光敏树脂聚合固化,实现所需成型件的高速增材制造。提高了成型速度,采用计算全息和空间光调制器,可实现任意复杂结构物体的再现与固化。

    一种竖直滑动实现高低适应的失能老人护理用墙壁护杆

    公开(公告)号:CN115778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1918.4

    申请日:2022-12-07

    Inventor: 刘巍 陈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失能老人辅助护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竖直滑动实现高低适应的失能老人护理用墙壁护杆。其包括定位装置以及设置在定位装置一侧的承载带动装置,定位装置安装在墙壁上并对承载带动装置的位置进行限制。本发明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带动竖直滑动装置上升,使竖直滑动装置设置在一个合适的高度,以供失能老人在起身时进行承力,以此来方便失能老人的起身,同时在失能老人需要起身辅助时,通过竖直滑动装置对失能老人的身体进行承接,并在承接完成后对失能老人的身体进行带动,使失能老人的身体被竖直滑动装置带动上移,使失能老人无需自身用力便可进行起身操作,方便失能老人的起身。

    一种穿戴式呼吸科护理用的肺部康复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0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79341.0

    申请日:2022-06-16

    Inventor: 杨艳丽 于桐 刘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呼吸科护理用的肺部康复辅助装置,包括: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收紧带,所述收紧带远离连接盒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连接盒的侧壁连通设置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远离连接盒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呼吸罩。该穿戴式呼吸科护理用的肺部康复辅助装置,患者可以通过收紧带和魔术贴将该装置穿戴与头部,将呼吸罩放置于患者口鼻处,当患者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可以通过L形导气管进入到辅助气体管的内部,在气体推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活塞板带动刻度升降杆向上移动,通过观察刻度升降杆上升的距离,从而可以知道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超声选区叠层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3314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247795.X

    申请日:2017-04-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选区叠层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成形室系统和纸模运动系统位于机架内并固定在其底板上,铺粉系统位于成形室系统的上方并固定在中间支撑板上,移动超声焊接系统和激光扫描切割系统固定于机架的顶部支撑板上。本发明无需采用大功率激光器、电子束等高能发射装置,在静压力下将超声振动能转化为粉末材料间的摩擦能、形变能及有限的升温;本方法所成形零件的残余应力与热变形非常小,可实现粉末颗粒间原子间的结合;可实现高强度金属或非金属三维零件的增材制造,尤其适用于非晶态金属材料的增材制造。具有成形过程中无需保护气体,成形后无需复杂的后处理工艺,成形精度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