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装置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47485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43754.6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4 Y02A50/2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锅炉或燃机产生的烟气与第一次脱硫脱硝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使所述锅炉产生的烟气降温;将降温后的烟气混合氨气,再用水喷淋处理;再将第一次脱离脱硝的烟气与锅炉产生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使所述第一次脱硫脱硝的烟气升温;将升温后的第一次脱硫脱硝的烟气同时进行紫外线照射和电子束辐照。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以有效地利用烟气热量,进行烟气-烟气充分换热,并在上述的两步处理过程中分别达到SOx和NOx的最佳脱除温度,可以显著提高脱硫和脱硝的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及其用途。

    一种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58702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49289.2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锅炉产生的烟气与第一次脱硫脱硝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使所述锅炉产生的烟气降温;2)将降温后的烟气混合氨气,再用水喷淋处理,完成第一次脱硫脱硝;3)将第一次脱离脱硝的烟气与锅炉产生的烟气进行热交换,使所述第一次脱硫脱硝的烟气升温;4)将升温后的第一次脱硫脱硝的烟气再进行电子束辐照反应,完成第二次脱硫脱硝。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烟气热量,在脱硫和脱硝的两步处理过程中分别达到SOx和NOx的最佳脱除温度,所需的电子束发生装置的功率要求降低,从而可以显著降低电子束发生装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

    一种光伏直流微电网系统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72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74418.6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4 Y02E10/566

    Abstract: 一种光伏直流微电网系统,涉及光伏发电。设有高压直流微电网供电系统、直流应用单元、系统监控与能耗测量单元、直流母线、DC/DC整流系统;高压直流微电网供电系统包括市电AC/DC直流电源、光伏发电直流电源及蓄电池储能三种直流电源;直流应用单元包括直流数据中心单元、电动汽车充电站单元、直流空调单元、直流照明单元、直流家电单元、拓展单元;系统监控与能耗测量单元包括设备监控单元和工作站单元。各直流电源供能的顺序为优先使用光伏发电直流电源所发的电,当光伏直流电源不足时使用市电AC/DC直流电源补充电能,当市电与光伏能源均不足时,使用蓄电池储能直流电源补充电能。可提高光伏利用综合效率。

    一种系统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91317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290635.5

    申请日:2013-07-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系统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和装置,包括如下步骤:1)管理员预先在数据库中设置并存储下述内容:包括系统技术成熟度评价级别及级别明细和系统工作分解结构及关键技术项;2)专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项进行技术成熟度评价并存储至数据库;3)基于加权和短板阀值的算法对所有专家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到该系统技术成熟度的评估结果。本发明采用只存储一份技术成熟度评价级别明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多维扩展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法解决大量数据重复存储的技术问题,实现多专家对重大复杂系统多技术项进行评价和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具有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使评估组织工作方便和灵活、降低评估费用等优点。

    气固两相管流静电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9064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9280.4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姚军 李宁

    Abstract: 气固两相管流静电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涉及到一种管流静电测量装置。测量装置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内屏蔽金属层、第1绝缘层、金属层、第2绝缘层和外屏蔽金属层;内屏蔽金属层上设有电极并接地;金属层上设有测量电极,测量电极外接静电测量仪;外屏蔽金属层与地连接。将被测管道插入内屏蔽金属层中,内屏蔽金属层紧贴在被测管道外壁;开启电脑和静电测量仪,进入电脑中控制静电测量仪的程序窗口,启动静电测量仪的数据记录程序;开启气固两相管流静电测量装置,在气力输送下颗粒在被测管道中运动,测量颗粒碰撞管道壁面产生的静电;测量结束关闭气固两相管流静电测量装置,停止气力输送,关闭电脑测量的控制窗口,关闭静电测量仪,完成测量过程。

    一种能源系统与管网布局联合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776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281676.0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系统与管网布局联合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目标区域内的特征日的冷、热和电负荷模型;S2:根据负荷模型得出的负荷结果数据,将目标区域内各个节点的能量供需链进行集成,建立管网模型;S3:根据负荷模型和管网模型,选择发电技术设备、辅助功能技术设备和储能技术设备,构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生产与传输体系,并对其中所有的技术设备进行数学建模;S4:根据影响因子,构建系统模型的寻优运算空间;S5:根据目标区域内的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将系统模型的多目标函数加权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技术选型、容量配置、设备选址、实时调度、管网设计及系统能流进行联合设计决策的优化方法。

    基于双电荷层的滑动式发电机及其发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593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56318.3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双电荷层的滑动式发电机及其发电方法。滑动式发电机设有第一、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由第一薄膜层和第一导电层组成,第一导电层紧贴在第一薄膜层背后;第二部件由第二薄膜层和第二导电层组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紧贴在第二薄膜层背后;带电第一薄膜层表面与带电第二薄膜层表面和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构成双电荷层,总体保持中性;在外力作用下,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发生相对滑动,导致重叠面积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变化,重叠部分间的液体和液体中的带电粒子被排开,双电荷层被破坏,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表面所带有的电荷无法被溶液中的异种电荷离子屏蔽,从而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中感应出电势差,驱动电子流动,在外电路形成电流。

    基于溶液中双电荷层的单电极发电机及其发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63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56298.X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溶液中双电荷层的单电极发电机及其发电方法。单电极发电机设有第一、二部件和等电位源,第一部件由第一薄膜层和其背后贴合的第一导电层组成,第一薄膜层表面在水中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第二部件与第一薄膜层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当第一、二部件分离时,第一薄膜层表面所带的电荷与从溶液中吸附的异种电荷离子之间形成双电荷层,保持电荷平衡;当第一、二部件距离靠近至1μm以下时,第一薄膜层表面附近的溶液和溶液中的离子被排开,导致第一薄膜层表面所带有的正电荷或负电荷无法被溶液中的异种电荷离子屏蔽;从而在第一导电层中感应出净电荷,造成第一导电层与电连接的等电位源间产生电势差,在所连接的外电路中驱动电子流动,形成电流。

    一种生物材料制备热整流元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84340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385325.0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材料制备热整流元器件的方法,涉及热整流元器件。将天然生物材料标记好正反面,放入退火炉,设定退火温度,对生物材料进行碳化处理,将碳化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机械切割,观测其截面微观结构,测量所得样品由正面到反面方向和由反面到正面方向的热扩散系数,并计算出样品的热整流系数,即得热整流元器件。将天然生物形态的材料通过简单的退火处理,制备出了具有热整流效应的元器件,该方法广泛适用于密度不均匀的天然生物材料,不管从制备方法的难易程度,还是从成本的高低,均具有很大的优势;且更容易投入工业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