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89214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04110.5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尾松根际解磷真菌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及其应用,该马尾松根际解磷真菌的分类命名为瓜纳卡斯特青霉(Penicillium guanacastense)JP-NJ2,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3476,保藏日期为:2013年10月17日,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的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具有的优势包括:对难溶性无机磷酸盐磷酸三钙、磷酸铝和磷酸铁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对难溶性有机磷卵磷脂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对有机磷农药草甘膦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功能;通过盆栽试验证实菌剂接种马尾松苗可以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因此,本发明的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能为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630371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78255.4
申请日:2015-02-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6 , C12Q2565/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榆树枯萎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待测样品DNA为模板,以通用引物ITS1-F/ITS4-B进行巢式PCR的第一轮反应,以第一轮反应产物为模板,以引物OpF和引物OpR为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的第二轮反应,反应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电泳图中出现304bp条带即为检测出榆树枯萎病菌,否则未检出;其中,引物OpF序列为:5'-GCCCGCCACTGGTTTTGA-3';引物OpR序列为:5'-CCGCCCGAACCTTTTCCA-3'。该方法为榆树枯萎病菌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一种准确、快速的途径,引物OpF和引物OpR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常规PCR的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04372104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742299.8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44 , C12Q1/6895 , C12Q25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樟疫霉菌的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及其LAMP检测试剂盒和LAMP检测方法。该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由正向内引物FIP、反向内引物BIP、正向外引物F3、反向外引物B3、正向环引物LF和反向环引物LB组成。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实用性好、实现了恒温扩增,同时还为樟疫霉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可用于樟疫霉菌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同时在病害侵染初期鉴定出病原物,能够对田间土壤中的樟疫霉菌进行检测。本发明对樟疫霉菌引起的疫病防治和对减少农药盲目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的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313176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43035.7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Q25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棕榈疫霉菌的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及其LAMP检测试剂盒和LAMP检测方法。该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由正向内引物FIP、反向内引物BIP、正向外引物F3、反向外引物B3、正向环引物LF和反向环引物LB组成;各引物序列具体如下:FIP:5′-CTCACTTCAACAGCCCCGCC-GAAGTGTGCTGCGTCGTG-3′;BIP:5′-TCGGCTAAAGTGACGGCTTTGA-CAACCTGCAACCACCGAA-3′;F3:5′-GCGGAAGGGACTACACCT-3′;B3:5′-AACAACAACACCGAGGCC-3′;LF:5′-ACAGAGCAAGAAGCGAATTAGAG-3′;LB:5′-GCTGCGAGTGGTTTGTGACT-3′。
-
公开(公告)号:CN103122329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10549945.X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植酸盐降解细菌水拉恩氏菌及其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该高效植酸盐降解细菌的分类命名为水拉恩氏菌(Rahnellaaquatilis)JZ-GX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2439,保藏日期:2012年11月6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本发明的水拉恩氏菌株JZ-GX1,具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能够有效降解植酸钙等难溶性植酸盐,并且该菌株还能够产生植物生长素IAA。通过一系列的促生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该菌株对玉米的发芽和生长,以及对杨树和松树的生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发明为开发玉米、杨树和松树等植物的生物菌肥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408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12893.8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小芽孢杆菌JK-SD001,其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其保藏编号是:M 209095,保藏日期:2009年5月4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短小芽孢杆菌在毒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杀线剂,即将JK-SD001接种于培养基中发酵培养经0.22微米孔径滤器过滤所得。本发明的微生物杀线剂对松材线虫(B.xylophilus)具有较高的毒力,且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48782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88418.0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期培养无菌松苗的方法,包括:(1)制备PDA平板备用;(2)制备无菌松树成熟种子,移入PDA琼脂平板,25℃,培养至萌发,获得无菌幼苗;(3)制备DCR液体培养基,pH5.8,分装于培养容器;(4)在底部带小孔容器底部垫上脱脂棉,上部填入珍珠岩,将该容器置于盛有DCR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121℃高压灭菌,备用;(5)将无菌幼苗移植于珍珠岩中,于温度24~26℃,光照2000Lux、每日光照14~18h条件下长期培养,定期更换新鲜培养液,直至获得所需年龄的无菌松苗。本发明的培育无菌松苗的方法,经多次重复转接结果表明,采用该培养方法对无菌松苗进行转移不会对其根系或上部组织造成伤害,无菌松苗可在无菌的容器中茁壮生长,是一种简易且成功的长期培养无菌松苗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18154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88765.1
申请日:2011-04-1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fungi,EMF)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引物包括引物PtF和引物PtR,引物PtF序列为:5′-GGGACCTGTGCGTTTCGT-3′;引物PtR序列为:5′-CATGCCCACCCGCTAATG-3′;所述应用为特异性引物在快速检测林木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中的应用。引物PtF和引物PtR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巢式PCR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常规PCR的1000倍。本发明以待测样品DNA为模板,以引物PtF和引物PtR为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反应,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后即可快速检测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该方法为林木EMF彩色豆马勃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快速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084849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010550230.7
申请日:2010-11-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该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包括:培养松材线虫;制备纯净松材线虫卵;用15%H2O2浸泡50-60min松材线虫卵;孵化松材线虫;培养松材线虫并进行无细菌鉴定,即制备出无细菌松材线虫。本发明的制备无细菌松材线虫的方法,利用松材线虫卵具有粘附于玻璃器皿上的特性,采用小培养皿进行卵的收集,进而用新配制的15%H2O2进行灭菌处理,获得无菌松材线虫卵,无菌卵孵化并在灰葡萄孢上大量繁殖后获得无细菌的松材线虫。在无菌条件下,用所获得的无细菌松材线虫对赤松无菌组织培养幼苗进行接种试验显示,无细菌松材线虫接种依然能使无菌苗发生萎蔫。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松材线虫进行无细菌化并未使其失去致病性,是一种简易且成功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589690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032680.4
申请日:2009-06-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诱导赤松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方法。该方法以生长幼嫩的赤松组培苗为外植体,采用“两步法”,即先在1/2~1/4WPM+NAA0.1~0.2mg/L+IBA1.0~2.0mg/L+蔗糖0.5~1.5%培养基中诱导不定根原基发生,进而将外植体转入1/2WPM+AC0.5~1.0g/L+蔗糖2.0%培养基中促进不定根表达与伸长,从而完成不定根发生过程。采用本发明,赤松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率高,且根系发育良好,移栽成活率高,为大量生产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组培再生植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其他松属树种组培苗的培养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