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8350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249600.5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扬州峰明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增强的耐热耐蚀镁合金及其制造方法,配料包括纯镁锭、纯锌锭、Mg‑Gd合金、Mg‑Y合金、Mg‑Nd合金、Mg‑Ca合金、Mg‑Zr合金和纳米级NdN颗粒,原料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如下,Gd:3.5~5.0%、Y:1.0~3.0%、Nd:0.5~0.8%、Zn:0.8~1.5%、Ca:0.3~0.8%、Zr:0.3~0.6%,纳米级NdN颗粒:0.5~1.5%,余量为Mg,其中Gd、Y和Nd三种稀土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Gd>Y>Nd,且Gd、Y和Nd三种稀土元素总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不超过10%,纳米级NdN颗粒的粒径为80~150 nm;依次经过NdN颗粒的预处理和包覆、配料预热、熔炼、精炼、掺杂、浇注、分段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得到具有细小弥散分布的纳米析出相显微组织的耐热耐蚀镁合金成品。本发明制造成本低,且耐热耐蚀性能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0928082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502674.6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可降解植入器械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以Mg-Ca-Zn-Ti系镁合金为基体,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增强相,其中Ca的质量分数为1%~4%,Zn的质量分数为2%~10%,并且Zn与Ca的质量分数比为1~4,Ti的质量分数为0.1%~0.8%,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0.001~5%,将上述材料进行熔炼后,采用喷射沉积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坯锭,将坯锭加工为成品即可,采用上述复合材料制备的植入器械组织均匀、性能优良,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86771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52149.9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硬高电阻率特性的高熵合金薄膜制备方法,它是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实现的。首先利用拼靶方式确定合金靶材的配比,靶材经预溅射后,在不同氮流量比条件下,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沉积(CoCrFeNi)Nx高熵合金薄膜。本发明通过直流磁控溅射工艺成功制备了(CoCrFeNi)Nx高熵合金薄膜,在所述工艺条件下,薄膜与基底结合良好,薄膜表面光滑、致密,最高硬度和电阻率分别高达14.0GPa和138μΩ•cm。本发明为高熵合金薄膜在微纳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33026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711420358.X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 南京中盛铁路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0068 , C21D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低碳合金钢盘形零件组织遗传且减小变形的热处理工装及方法,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通过采用简易操作条件,达到细化晶粒,消除组织遗传且减小大尺寸盘形零件变形量的效果。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零件悬挂装炉→第一次正火→第二次正火→淬火→清洗→零件改装→高温回火,零件装炉和零件改装时分别使用淬火防变形工装和回火校形工装。其中淬火防变形工装包括底盘,吊杆,十字料架,套筒和定位销,目的是实现方法第一步的零件悬挂装炉,从而减小零件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翘曲,椭圆,平面锥度,端面跳动等变形。回火校形工装为一圆环状结构,装炉后可将零件托起,在回火过程中利用零件自重进一步校形。
-
公开(公告)号:CN106282912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704479.6
申请日:2016-08-23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预渗铝低碳马氏体钢板加压硬化成型方法。先除去钢板坯料表面污渍及氧化物,将清理好的钢板坯料表面涂覆渗铝剂;然后将钢板坯料固定于冲压模具上方,采用电接触加热装置快速分级升温,进行钢板坯料的表面分级渗铝和奥氏体化;待其完成后,在水冷模具中进行钢板坯料的热冲压成型,随后进行脱模和自回火,最后空冷至室温即得到成品。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钢板坯料从加热炉转移到加压模具上的流程,也大大降低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高温辐射行为以及高温下铁素体发生的扩散相变形成其他组织的几率,在提高材料成型后强度的同时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钢板表面所形成的多层合金层也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抗氧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72215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98181.5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C08F212/08 , C08F212/36 , C08F2/38 , C08F8/00 , C08F8/30 , C08F8/24 , C08J9/28 , B01J41/14 , C02F1/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12/08 , B01J41/14 , C02F1/42 , C02F2001/422 , C08F2/38 , C08F8/00 , C08F8/24 , C08F8/30 , C08J9/28 , C08J2325/08 , C08F21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级离子交换树脂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核壳结构复合材料以轻稀土氧化物为核,以核级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壳。其中,轻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铈、氧化镧或氧化镨;核级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致孔剂和引发剂为原料制得。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制备稀土氧化物,加入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致孔剂和引发剂的油相混合液中,依次经聚合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季胺化反应和转型反应,在稀土氧化物表面聚合生长核级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最终制得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表面纯度、优异的放射素交换容量、良好的耐化学和辐射稳定性,该材料可以直接用作核工业一回路水循环系统中的水处理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428084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10991157.X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团絮状钴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该电极材料具有蓬松的纳米团絮状形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纳米团絮状钴锰复合氧化物超电容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浓度比为1:1的硫酸锰和过硫酸铵混合水溶液置于超声恒温水浴环境中,同时向混合溶液中匀速滴加硫酸钴溶液,随后继续反应1~4 h;将反应产物离心洗涤后放入蒸发皿中,烘干、干燥后封存待用。该方法制备流程简单、成本低廉,且制得的电极材料具有纳米团絮状形貌,增大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同时有利于电解质离子在电极体相中的扩散,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测得质量比电容值可达279.9 F/g,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值保持率仍有89.2%。
-
公开(公告)号:CN10759796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40034.2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度钢复杂构件气动热成形-雾化淬火方法及装置,属金属先进制造及塑性成形技术领域。首先,将冲裁好的板材加热至奥氏体化完全,随后将其置于气压成形装置中,闭合模具,采用逐步加大气压的方式使板材与凹模完全贴合,并保压一段时间;通过气体循环控制系统,使用循环保护气体配合雾化过冷液滴,使冲压设备内形成高速流动的高压雾化气体,对超高强度钢板材进行快速、均匀淬火,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最后进行裁剪、冲孔等操作;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超高强度钢冷却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淬火现象,能够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减少工序,提高产品表面质量;能够提高超高强度钢的成形效率,降低成本,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321725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718789.9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器微纳结构电极材料及电极片制备方法。电极材料包括由集流体构成的基体和镀覆在基体上的非晶合金材料;所述非晶合金材料为非晶镍铜磷合金、非晶镍钴磷或非晶镍铁磷合金中的一种。微米级胞状非晶镍铜磷合金表面均匀分布非晶镍铜磷合金纳米颗粒。电极片制备方法包括碱性除油、水洗、酸洗、水洗、化学镀、水洗、腐蚀、水洗、晾干或吹干步骤。制备的非晶镍铜磷合金电极片具有导电性、力学性能、耐蚀性和耐热性好,内阻小,比电容高且循环稳定性好,电极材料与集流体间结合力高,电极材料厚度均匀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所需设备投资少、工序少、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控制、重复性好、适合产业化生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475501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396237.5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 C21D9/30 , C21D1/10 , C21D1/28 , C21D1/42 , C21D2211/005 , C21D2211/008 , C21D2211/009 , F16D65/16 , F16H53/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调质制动凸轮轴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下料→感应加热→预锻→终锻→切边→校直→控制冷却→感应正火→机加工→局部表面感应淬火和回火。采用Φ25~60的F45MnVS棒料,通过锻造工序对工件的凸轮部位局部进行锻造;在校直工序后,然后将工件分散放置于空气中,以1.8℃/s左右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对工件凸轮部位进行感应正火处理。机加工后采用表面中频感应淬火的方式对工件进行局部强化处理,控制有效硬化层深在1.5~5mm;最后在4h内进行200℃回火2h,得到所述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具有较好的组织均匀性和较高的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