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2495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66982.3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骨科和牙科植入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醚酮‑氮化硅复合纳米生物涂层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壳聚糖溶于醋酸溶液中,配置壳聚糖醋酸溶液,之后在所述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加入聚醚醚酮,脱泡后,制备浆料;在基底表面旋涂或喷涂浆料,干燥后,进行烧结处理,获得多孔聚醚醚酮涂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所述多孔聚醚醚酮涂层上制备Si3N4涂层,制得所述聚醚醚酮‑氮化硅复合纳米生物涂层。本发明最终得到的涂层不仅具备精细的纳米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上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707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914596.5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16F9/05 , F16F3/04 , F16F6/00 , F16F15/023 , F16F15/03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自由度超低频隔振器,其包括基础平台(10)和负载平台(30),基础平台(10)与负载平台(30)通过支撑杆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隔振器还包括正刚度的空气弹簧(20)和负刚度可调的磁负刚度机构(28),其沿基础平台和负载平台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并联机构,从而降低该方向的固有频率;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方向设有刚度可调的正刚度片弹簧和负刚度的倒立摆,形成正负刚度并联机构,从而降低该方向的固有频率。本发明的隔振器沿基础平台和负载平台的中心轴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均采用正负刚度并联式被动结构,同时实现两个自由度隔振。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719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914512.8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主被动复合隔振器,其包括:基础平台(10)和负载平台(30);被动隔振单元,沿其第一方向设有正刚度的空气弹簧(20)和负刚度可调的磁负刚度机构(28),从而降低第一方向的固有频率,第二方向设有刚度可调的正刚度片弹簧和负刚度的倒立摆,从而降低第二方向的固有频率;以及主动隔振单元,其布置在所述被动隔振单元的外侧,上端与所述负载平台(30)链接,下端与所述基础平台(10)链接,所述主动隔振单元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比例压力阀和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用于对负载平台进行微调,实现振动的进一步隔离。本发明的隔振器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同时实现两个自由度的主被动隔振。
-
公开(公告)号:CN105094165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522196.5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tewart主动平台的振动抑制方法,Stewart主动平台包括负载平台、基础平台、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及压电单腿结构,每个压电单腿结构均包括上柔性铰链、力传感器、压电致动器和下柔性铰链;力传感器、压电致动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器得到反馈控制信号;2)控制器得到前馈控制信号;3)控制器获得前馈与反馈复合控制电压;4)将复合控制电压输给压电致动器,压电执行器施加作用力在负载平台上。本方法采用的控制算法利用PI力反馈算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固有频率及振动共振峰,而且利用高效计算的RLS自适应算法高效迭代寻求最优权值,从而降低负载平台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67824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129880.6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16F7/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自由度主被动隔振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基础平台、下弯曲片弹簧、波纹屏蔽管、上弯曲片弹簧和负载平台;下弯曲片弹簧和上弯曲片弹簧构成被动隔振单元,波纹屏蔽管内放置主动隔振单元。通过主动控制单元与被动隔振单元的复合使用,本发明不仅对高频振动干扰具有良好的高衰减率隔振效果,还能有效的实现低频共振抑制,隔离低频振动,可有效抑制微振动环境,为遥感卫星高分辨率观测成像等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33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15703.6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00 , F16F15/002 , F16F15/04 , F16F15/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自由度主被动复合定位与隔振平台,该平台包括基础平台(3)和负载平台(1),其特征在于:该平台还包括执行器单元(1)连接,通过下柔性铰链(201)与所述基础平台(3)连接,所述执行器单元(2)为六个,其轴线相互垂直,各执行器单元包括初级被动隔振机构和次级隔振机构。本发明的六自由度主被动复合定位与隔振平台,六个执行器单元在空间呈现立方体构型,每个执行器具有相同的结构特性和控制特性,可实现六自由度精确定位和精密隔振,可广泛引用于航空航天、光学仪器仪表及精密制造测量等领域。(2),其通过上柔性铰链(213)与所述负载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719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914512.8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主被动复合隔振器,其包括:基础平台(10)和负载平台(30);被动隔振单元,沿其第一方向设有正刚度的空气弹簧(20)和负刚度可调的磁负刚度机构(28),从而降低第一方向的固有频率,第二方向设有刚度可调的正刚度片弹簧和负刚度的倒立摆,从而降低第二方向的固有频率;以及主动隔振单元,其布置在所述被动隔振单元的外侧,上端与所述负载平台(30)链接,下端与所述基础平台(10)链接,所述主动隔振单元包括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比例压力阀和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用于对负载平台进行微调,实现振动的进一步隔离。本发明的隔振器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同时实现两个自由度的主被动隔振。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708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914597.X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F16F9/05 , F16F3/04 , F16F15/027 , F16F15/02 , F16F15/0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05 , F16F3/04 , F16F15/02 , F16F15/0275 , F16F15/067 , F16F2228/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自由度隔振与精密定位的复合主动隔振器,该隔振器包括基础平台包括隔振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10)和负载平台(30)之间,所述隔振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空气弹簧(20)和第一音圈电机(25a),所述隔振单元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可调刚度片弹簧和第二音圈电机(25b),该隔振器还包括定位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隔振单元的外侧,所述定位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比例压力阀(26),所述定位单元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的第二音圈电机(25b)。本发明的隔振器,通过两个隔振单元和精密定位单元,实现精密隔振和精密定位,适用于微环境下的超精密加工与测量设备。(10)和负载平台(30),其特征在于:该隔振器还
-
公开(公告)号:CN10513486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82336.0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主动隔振机构,包括第一力传感器、弹簧波纹管、中间质量块、第一柔性铰链、压电执行器、第二力传感器、第二柔性铰链和控制器,第二力传感器的一端用于连接基础平台,其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弹簧波纹管、中间质量块、第二柔性铰链、压电执行器、第一力传感器、第一柔性铰链;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基础平台和负载平台的振动信号,并分别将检测的振动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控制压电执行器施加作用力在负载平台上,从而对负载平台进行补偿。本发明采用双级串联式悬置结构,有效的降低了结构的固有频率,能够有效的抑制精密设备中的微振动低频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3599111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48889.2
申请日:2013-11-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A61K31/585 , A61P35/00 , A61K31/2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胰腺癌的组合药物制剂,该组合药物制剂是将醉茄素A和奥沙利铂使用,治疗胰腺癌。本发明中醉茄素A与奥沙利铂均可通过ROS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来杀伤肿瘤细胞,组合用药后可将两种不同来源的ROS联合并发挥协同效应,其杀伤胰腺癌细胞的效果显著强于单一用药。组合药物在不对正常细胞产生明显毒性效应的浓度下,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胰腺癌临床一线用药吉西他滨更为显著,表明该组合药物能够更好地应用在胰腺癌的治疗以及制备抗胰腺癌的药物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