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21879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0056434.6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速率自适应激光无线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串行数据,第一串行数据包括第一设备发射速率期望值以及第一伪随机序列;第一设备在接收第一串行数据的过程中根据预设规则生成第二伪随机序列,根据第二伪随机序列和第一伪随机序列的误码比特数选定下一个统计周期第二设备发射速率的期望值;第一设备按照第一设备发射速率期望值对应的发射速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串行数据,第二串行数据包括第二设备发射速率期望值以及第三伪随机序列,第二设备发射速率期望值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按照对应的发射速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激光调制速率自适应。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15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49854.X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臂梁位移测量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将经扩束准直后的平行光束分光成为参考光和测量光;所述参考光和所述测量光经反射后形成静态干涉条纹,所述静态干涉条纹随悬臂梁移动发生位移;采集静态干涉条纹信号并将干涉条纹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根据控制信号测量大气参数;根据所述数字信号计算位移,根据所述大气参数进行折射率补偿。系统包括光路干涉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计算机。该方法有效克服了电容式传声器动态测量范围小、灵敏度低等缺陷,与现有的悬臂梁传声器技术相比,降低了设备成本和设计难度,使得通过直接测量悬臂梁位移检测气体浓度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85067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62533.3
申请日:2017-03-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025 , H04L67/42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监控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服务器和监控平台,所述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包括光学天线、光收发模块、微处理器、跟踪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服务器发送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数据;所述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后发送给监控平台;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接收的数据对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进行监控并能向服务器发送调控指令;服务器将指令发送给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进行调整。本发明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获得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的现场数据,实现对自由空间光通信设备的远程监控及管理,不受现场配线、空间无线光通信设备空间位置的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073088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607551.6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B5/30
Abstract: 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属于光学器件,目的在于使其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本发明在石英玻璃基板上沉积有N个均匀分布的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所述铝金属线栅为M个互相缠绕的螺旋线栅,各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等间距分布在同一圆周上,螺旋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20~30纳米,螺旋周期数等于3周,螺旋周期间距200纳米,螺旋直径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190纳米,M≥3, N≥106。本发明信噪比可以达到37.7 dB,工作波长范围可以达到0.49-1.34μm,偏振消光比大于270:1,偏振光透过率大于67%,适用于偏振分光、显示、激光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073088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607551.6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B5/30
Abstract: 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属于光学器件,目的在于使其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本发明在石英玻璃基板上沉积有N个均匀分布的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所述铝金属线栅为M个互相缠绕的螺旋线栅,各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等间距分布在同一圆周上,螺旋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20~30纳米,螺旋周期数等于3周,螺旋周期间距200纳米,螺旋直径100纳米,铝金属线栅间距190纳米,M≥3,N≥106。本发明信噪比可以达到37.7dB,工作波长范围可以达到0.49-1.34μm,偏振消光比大于270:1,偏振光透过率大于67%,适用于偏振分光、显示、激光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52884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213815.X
申请日:2010-07-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B5/30
Abstract: 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属于光学器件,目的在于使其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宽的工作波长,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本发明的圆偏振器,在石英玻璃基板上沉积有N个均匀分布的螺旋状的铝金属线栅,铝金属线栅为两个互相缠绕的双螺旋结构的螺旋线栅,两个螺旋线栅在基板上的起始点分处螺旋直径两端,螺旋方向相同;各螺旋线栅直径40~60纳米,螺旋状的螺旋周期数大于等于2周,螺旋周期间距150~400纳米,螺旋直径100纳米,金属线栅间距190~290纳米,N≥106。本发明工作波长范围0.44~1.08μm,偏振消光比大于31∶1,偏振光透过率大于56%,适用于偏振分光、显示、激光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139701B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710053648.5
申请日:2007-10-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硅基金红石相TiO2薄膜的方法。先将清洗后的Si基片和纯度大于等于99.9%的二氧化钛靶放入真空室中,再将真空室抽真空到1×10-3-6×10-3Pa,通入0.5Pa-5Pa的氩气气氛,或者通入0.05Pa-0.5Pa的氧气气氛,并将Si基片加热到500-800℃;然后采用KrF准分子激光器,将激光通过透镜聚焦到二氧化钛靶材上,激光束的能量为340-750mJ,激光重复频率为1-10Hz,产生的二氧化钛等离子体向外发射至Si基片上,得到金红石相的纳米二氧化钛薄膜。本发明采用二氧化钛靶材,改变脉冲激光沉积过程中的参数,在硅基片上直接生长纯金红石相的TiO2薄膜。本发明方法简单,薄膜组分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本发明方法可以较好地与传统半导体工艺相衔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183158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68491.0
申请日:2007-11-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金属线栅偏振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学器件,目的在于具有高偏振光消光比和光通量,结构简单,工作波长范围宽。本发明的偏振器,在基板上沉积金属铝纳米线栅,基板为在紫外到红外波段均透明的光学材料;金属铝纳米线栅结构参数为:线栅周期长度40-80纳米,线栅占空比60%-40%,线栅厚度40-80纳米,层间距10-20纳米。本发明方法步骤为:清洗基板、基板表面沉积保护膜、旋涂光刻胶、在光刻胶表面形成纳米线栅结构、在保护膜上刻出纳米线栅结构、在基板上刻出纳米线栅结构、除去剩余保护膜、在基板垂直表面镀铝金属膜,形成平行条状纳米线栅。本发明宽带偏振器在300-5000nm波段范围的偏振消光比可达到33-70dB,偏振光透过率可达到68%-94%。
-
公开(公告)号:CN1142961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60725.5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介质超表面的宽谱光学变焦系统,属于光学器件领域,包括:第一介质超表面、第二介质超表面和平移机构;第一介质超表面和第二介质超表面平行设置,均包括多个彼此拼接的基础单元,基础单元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介质柱,介质柱的横截面尺寸与其所处位置相关,介质柱为三段式结构,且中间段介质柱的折射率低于两端段介质柱的折射率,用于消除射入的宽谱入射光中的色差,宽谱入射光的波长范围为1310nm‑1550nm;第一介质超表面和第二介质超表面用于依次对宽谱入射光进行相位调制以聚焦,平移机构用于调节第一介质超表面和第二介质超表面之间的横向位移以调节聚焦焦距。实现宽谱范围入射光的变焦,并降低变焦系统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1666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042513.4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10/11 , H04B10/07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间光通信的光路对准方法,包括:分别调整待对准准直光路光斑和探测器探头端待扫描二维区域的位置,使得光斑投射在待扫描二维区域内;控制探头扫描二维区域,并在扫描过程中实时同步探测当前扫描点的光功率值以及将该光功率值与光通信功率阈值对比,当该光功率值或者包括该光功率值的连续相邻多个光功率值大于光通信功率阈值时,停止扫描,实现光路对准,否则继续扫描,直至达到扫描终止条件。本发明通过扫描方式实时获取扫描过程中各离散扫描点的光功率值,基于功率阈值实现光路对准,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光源光路,避免了现有光路对准方法需要CCD成像等带来的对准系统复杂、成本高、对准耗时等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