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862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954137.0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质量卤化物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调控卤化物钙钛矿前驱体,在基底上涂敷卤化物钙钛矿前驱体湿膜,在密闭空间中调控前驱体湿膜中溶剂的挥发过程,从而控制前驱体湿膜的饱和度,抑制均匀成核,促进钙钛矿晶粒的充分生长,实现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制备。通过本方法,实现了形核少、生长充分、晶界少的高质量卤化物钙钛矿薄膜的可控制备,为高性能卤化物钙钛矿光电子器件的制备提供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9201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94860.4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增益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传统的电力电子变换器不能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提出的功率多向流动、宽增益、高功率密度等要求。本发明提出的宽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采用多桥臂复用技术,将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Boost单元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半桥桥臂复用,将交错Buck‑Boost变换器与双有源桥变换器的原边全桥复用,在具有宽增益端口、低电流纹波端口、恒压端口和隔离端口的同时,能够减少开关管数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功率密度、减小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包括电感电流闭环调制与脉冲注入调制方法,能够实现所有开关管全功率范围的软开关。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新型家庭发电系统等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5411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10371.9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开关站下支线重组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析供电单元内各开关站的结构,获取所需优化开关站的所有间隔支线历史负荷数据,以及支线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数据;评估开关站母线总负荷水平,建立以开关站内两条母线负荷波动最小值为目标的支线重组优化模型;利用支线重组优化模型完成支线重组优化后,建立以含电动汽车的各间隔支线负荷波动最小值为目标的有序充放电双层优化模型,针对间隔支线下的电动汽车制定有序充放电控制方法。本发明可有效降低线路负荷峰值与波动性,明显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54115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10361.5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环网多层拓扑优化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析中压配电网中双环网的拓扑结构,对配电网结构划分为馈线层、支线层和负荷层,获取含电动汽车的配电变压器以及开关站母线负荷数据;以开关站为研究对象,调整开关站之间的联络开关状态,在馈线层建立开关站群间动态重构模型;在属于同一开关站下的不同间隔支线之间以及在属于不同开关站的不同间隔支线之间安装柔性多状态开关,通过调整柔性多状态开关的状态,建立支线层动态拓扑重构模型;考虑含电动汽车的开关站内支线层负荷波动水平,制定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线路负荷峰值与波动性,明显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70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30462.9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森木磊石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台区电力阻抗拓扑图生成方法及系统,属于配电台区技术领域。目前的线路阻抗辨识,计算量较大,所需时间较长。本发明一种配电台区电力阻抗拓扑图生成方法及系统,首先获取配电变压器侧A/B/C三相及各用户负荷节点的时序电压数据,利用K‑means聚类方法确定每个负荷节点相位关系,之后对划分出的A/B/C三相构建特征系数矩阵,对特征系数矩阵采用prim算法生成单相的拓扑邻接矩阵,最后将得到的台区三相邻接矩阵与线路阻抗信息、地理信息坐标融合形成整个配电台区的电力信息地图;能够解决传统的拓扑生成及参数辨识方法中硬件成本太高、无法确定节点负荷相位、计算时间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6436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817236.3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60L1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转向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预设转弯半径R计算前、中、后梁角理论值;2)计算前、中、后梁角,测得机器人行星轮组当前转速和修正量,计算前、中、后梁角差值;3)确定行星轮组各电机理论转速;4)对各行星轮速度进行调节,测出电机当前转速;5)判断当前转速与理论转速的差值是否满足条件:若是,则继续,若否,则返回步骤4);6)判断连续三次当前Δθ1,Δθ2,Δθ3是否满足条件:若是,则继续,若否,则返回步骤3);7)判断机器人是否完成预设轨迹曲线:若是,则完成转向控制,若否,则转入步骤6)。本发明可实现机身允许范围内任意给定转弯半径的转向运动,具有转向灵活、精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201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94754.1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62D57/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越障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旋转阶梯的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所述行星轮式越障机器人包括车体,前驱动组、后驱动组、前铰接轴结构及后铰接轴结构。所述前铰接轴结构及所述后铰接轴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车体相背的前端及后端;所述前驱动组及所述后驱动组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铰接轴结构及所述后铰接轴结构。所述后铰接轴结构包括车体后支撑座、水平铰接轴、铰接架、竖直铰接轴及后驱动组支撑座,所述车体后支撑座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后驱动组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后驱动组;所述水平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后支撑座及所述铰接架铰接,所述竖直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铰接架及所述后驱动组支撑座铰接。
-
公开(公告)号:CN206571063U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20289041.6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给水厂污泥的绿色屋顶,该绿色屋顶设置于建筑物屋顶的上方,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阻根层(1)、蓄排水板层(2)、土工布层(3)、给水厂污泥层(4)、营养基质层(5)、以及铺面石层(6),其中,给水厂污泥层(4)由脱水后的给水厂污泥铺设而成;工布层(3)用于渗透雨水,并阻止营养基质层(5)以及给水厂污泥层(4)的流失;蓄排水板层(2)用于储蓄雨水,并将超出该蓄排水板层(2)蓄水容量的雨水向外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绿色屋顶的层结构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对基质的冲刷效应、减少植物的烂根现象、减少基质层的淋失,对雨水水质起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623173Y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03241337.8
申请日:2003-04-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远程电子听诊器,包括:电子听诊器(14)、用户端计算机(7)、远程端计算机(11)以及远程端听音耳机(13),其中,电子听诊器(14)设有医用听诊头(1)和与之连接的听诊胶管(2);在听诊胶管内,密封装有声电转换器(3),该转换器与双芯电线(4)一端相连,双芯电线另一端设有连接用户端计算机声卡(6)麦克风口的插头(5);用户端计算机由网卡(8)通过因特网(9)与远程端计算机的网卡(10)相连;远程端计算机的声卡(12)耳机口与远程端听音耳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用性强、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可通过因特网实施远程听诊、对患者进行医疗监护以及处方诊治。
-
公开(公告)号:CN209046525U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21744911.5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MARX发生器,包括直流电源、电感、n个二极管D1a~Dna和多级充放电路(1~n)。其中,第一级充放电路一端经电感与直流电源相连,每级电路之间经二极管D1a~Dna并联,第n级充放电路一端接地,多级充放电路(1~n)的两端用于连接负载。多级充放电路(1~n)中每一级的电路结构相同,第一级电路包括第一储能电容C1、第一开关管S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解决短路等故障状态或接入容性负载等情况导致的瞬态电流过大的问题,可靠性高、简单易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