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质衍生的氮硫双掺杂的金属氧化物/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6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1270167.6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基于生物质衍生的氮硫双掺杂的金属氧化物/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金属氧化物/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Co3O4@浒苔多孔碳纤维超容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用浒苔制备生物质衍生碳基底;二、制备金属氧化物/碳材料;三、制备氮硫双掺杂的金属氧化物/碳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电容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为1600Fg‑1,当电流密度从1Ag‑1增至50Ag‑1时,电容保持率达65.8%。以该复合材料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5V的电压窗口下无明显极化且在1.48KW kg‑1的功率密度下的能量密度达73.6Whkg‑1,可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及能源存储领域。

    一种利用高性能苯并唑类聚合物制备致密芳纶取芯软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0839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791060.X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一种利用高性能苯并唑类聚合物制备致密芳纶取芯软袋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目前芳纶月壤取芯软袋孔隙率过大,细土易于流失和冻土中水分难以保存的技术难题。具体步骤为:编织直径在15‑30mm,长度在500‑5000mm的芳纶取芯软袋基底。高温化学合成苯并唑类,聚苯撑吡啶并双咪唑聚合物。将PIPD聚合物均匀的涂覆在取芯软袋表面,利用PIPD分子链上的活性官能团与芳纶纤维表面之间强的氢键以及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弥补并均匀填充粗纤维取芯软袋孔径过大的缺陷,最终制备得到性能均一、结构致密且为同质的芳纶纤维/PIPD复合取芯软袋。本发明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复合取芯软袋的功能,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一种防细土和水逃逸的致密芳纶纤维取芯软袋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45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91054.4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一种防细土和水逃逸的致密芳纶纤维取芯软袋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要解决目前芳纶月壤取芯软袋孔隙率过大,细土易于流失和冻土中水分难以保存的技术难题。具体步骤为:编织直径在15‑30mm,长度在500‑5000mm的芳纶取芯软袋基底。采用化学裂解法制备同质的直径在10‑15nm,长度在1μm的纳米芳纶纤维。将纳米芳纶纤维均匀的涂覆在取芯软袋表面,弥补并填充粗纤维取芯软袋孔径过大的缺陷,最终制备得到性能均一、结构致密且为同质的芳纶纤维/纳米芳纶纤维复合取芯软袋。本发明实现了纳米芳纶纤维与芳纶纤维两者之间的有效复合,利用纳米芳纶纤维结构致密,孔隙率极小的特点。

    α钛变形过程介观应力和织构的半定量预测及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10302.3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钛变形过程介观应力和织构的半定量预测及可视化方法,属于材料塑性变形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仿真手段或实验方法难以获取介观应力的难题,避免了介观应力的实验表征对设备的高要求以及高成本问题。本申请以代表体积元RVE为载体建立晶体塑性模型,将EBSD表征或XRD测量获得织构导入代表体积元RVE,代表体积元RVE由钛合金α相组成,包含了原始实验材料的织构信息,随后进行的晶体塑性仿真考虑了α钛合金的滑移和孪生变形行为,可以获得并可视化材料在多种外载荷作用下的介观应力、织构演化信息,对于研究α钛合金变形过程的介观应力演化以及介观应力诱发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问题至关重要。

    一种掺杂二价金属锆盐的耐高温有机硅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473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93187.8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二价金属锆盐的耐高温有机硅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耐高温有机硅涂层由二价金属锆盐和有机硅树脂制备而成,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称取有机硅树脂溶于醇类溶剂中,配制成有机硅树脂溶液;步骤二、称取二价金属锆盐加入有机硅树脂溶液中,进行搅拌、超声、球磨后刮涂在基体表面进行固化,得到掺杂二价金属锆盐的耐高温有机硅涂层。本发明中采用的二价金属锆盐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熔点远高于硅元素化合物的熔点,因此将二价金属锆盐掺入有机硅树脂体系中会较为明显的提高其耐热性。同时,本发明中采用无毒绿色的乙醇作为溶剂,对环境友好,不污染,也保障在大规模生产下对环境的破坏及对人员的健康影响。

    一种编织结构弹性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616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96023.6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一种编织结构弹性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本方法以导电纤维束作为基本材料,吸附锂电池负极与正极材料后得导电纤维束负极与正极;分别浸渍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后得表面为纳米多孔膜结构的编织用纤维束负极与正极;采用编织机以编织用纤维束负极为编织线,弹性体丝条为芯进行包覆,形成弹性锂电池负极,浸渍于电解液中,将编织用纤维束正极继续编织到其表面,得到带有纳米纤维多孔隔膜的弹性锂电池结构;封装,即得到弹性锂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如下优势:编织结构弹性锂电池具有更加优异的弹性性能,电化学性能良好,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使用。

    一种依靠静电作用力优势化地利用仿珍珠层结构改性碳纤维表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209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30412.6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一种依靠静电作用力优势化地利用仿珍珠层结构改性碳纤维表面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碳纤维浸入过量的丙酮溶液中抽提48h后,再和过量的反应试剂装入反应容器中,使得碳纤维表面负电荷化;将碳纤维与柔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放入烧杯中,得到表面富含聚合物的碳纤维;将碳纤维与刚性纳米粒子的悬浮液放入烧杯中,得到仿珍珠层结构改性的碳纤维;将碳纤维浸入丙酮溶液中清洗,干燥。本发明利用静电作用力合理地构建了仿珍珠层结构,并优势化地将其应用于碳纤维表面,不仅展现了柔性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各自的优势,还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优异的复合效应。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构筑多尺度柔-刚界面层以同步增强增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6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529859.1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构筑多尺度柔‑刚界面层以同步增强增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清洗、干燥处理;对清洗、干燥后的碳纤维与过量的硝酸放入反应容器中进行氧化处理,得到表面带有大量羧基的碳纤维;利用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及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悬浮液在纤维表面共同构建多尺度的“柔‑刚”界面层结构;对改性后的碳纤维进行清洗与干燥。本发明结合了支化聚乙烯亚胺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各自的优势,通过多尺度“柔‑刚”的界面层结构与碳纤维及树脂基体间的化学反应有效地强化了碳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粘接性能。

    一种硅氢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358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99518.2

    申请日:2020-05-12

    Abstract: 一种硅氢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属于倍半硅氧烷制备技术领域。为解决氯硅烷化过程中的原料浪费的问题,所述方法如下:将正硅酸四乙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反应;将POSS铵盐旋蒸除去有机溶剂,用洗涤溶剂冲洗得到的白色固体,真空干燥;将二甲基氯硅烷溶于有机溶剂中,将POSS铵盐充分研磨为白色粉末并分批加入溶液中,搅拌下反应;分液处理反应产物并取有机相,用洗涤溶剂冲洗有机相后,除去洗涤溶剂,旋蒸除去有机相中的有机溶剂,用洗涤溶剂洗涤产物,真空干燥。本发明先将POSS铵盐多次后处理以减少铵盐中存在的杂质,然后用纯化后的POSS铵盐与氯硅烷反应,大大减少所需氯硅烷单体的量,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