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隔振支座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2336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175039.9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滑块组件,上连接板用于与上部结构相连;下连接板用于与下部结构相连,下连接板位于上连接板的下方,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间隔开地相对设置且彼此可相对平动;滑块组件设置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滑块组件的竖向承载力大而竖向刚度小,使得三维隔振支座的竖向自振周期大而用于竖向隔振;滑块组件可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滑动,使得三维隔振支座的水平刚度小而用于水平隔振。本发明的三维隔振支座可以同时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隔振,避免上部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同时保证了建筑在竖向振动中的使用舒适度,隔振性能好、设计简单、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且设置方便。

    最大加速度可控的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335628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94660.1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最大加速度可控的隔震支座,包括:底板,第一阻尼件、第一滑块、顶板、第二阻尼件、第二滑块,底板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组第一滑槽,第一阻尼件与底板相连且沿平行于第一滑槽的方向可伸缩,第一滑块设于第一阻尼件的自由端,且第一滑块沿两组第一滑槽中的其中一组可滑动,在顶板运动时使第二滑槽与第一滑块相对运动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块相对运动,第二阻尼件与顶板相连且沿平行于第二滑槽的方向可伸缩,第二滑块设于第二阻尼件的自由端,且第二滑块沿两组第二滑槽中的另一组可滑动,其中,至少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设有摩擦材料以隔震。根据本发明的最大加速度可控的隔震支座,能够实现对顶板上物品的加速度的控制。

    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846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758604.2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潘鹏 王海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和具有其的设计方法,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包括:第一耗能单元和第二耗能单元。第二耗能单元与第一耗能单元在轴向方向上串联,轴向方向为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第二耗能单元包括:第二芯板、外盖板、黏弹材料层和轴向限位件,外盖板设于第二芯板沿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黏弹材料层设于第二芯板与外盖板之间,轴向限位件与第二芯板相连且垂直于外盖板设置,以对第二耗能单元进行轴向限位,剪切限位件位于外盖板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外盖板间隔开,以限制第二耗能单元的变形范围。根据本发明的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通过剪切限位件实现两个耗能单元在不同变形情况下的切换,性能稳定,变形能力大。

    钢筋混凝土构件试验模型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11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14759.5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试验模型及其试验方法。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试验模型包括底座、第一试件和第二试件,底座具有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一预留外露钢筋中的一者;第一试件具有第一预埋套筒和第一预留外露钢筋中的另一者,第一试件具有第二预埋套筒和第二预留外露钢筋中的一者,第二试件具有第二预埋套筒和第二预留外露钢筋中的另一者,其中第一预留外露钢筋能够配合在第一预埋套筒内,第二预留外露钢筋能够配合在第二预埋套筒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试验模型,能够实现足尺模型或大比例尺模型的耐久性试验和力学性能试验。

    平流层探针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03795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1507705.7

    申请日:2018-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流层探针,包括:底座和平流层平台;核心筒,核心筒设置于底座上;外围结构,位于核心筒外侧,承受主体结构的侧向荷载;气囊,填充结构内部空腔和/或包裹于构件外,以产生浮力平衡结构部分自重;连接构件,连接核心筒与外围结构。该平流层探针设计考虑风荷载的影响,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环境,可以为高层大气研究提供基础,也可以为传输通讯信号和放飞飞行器提供较好的条件。

    耗能钢棒和具有其的混凝土耗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6001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611201032.3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耗能钢棒和具有其的混凝土耗能结构,所述耗能钢棒包括:钢棒本体,所述钢棒本体上设有削弱其强度的削弱结构,以使所述钢棒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耗能段;一个或两个连接段,一个或两个所述连接段设在所述钢棒本体的一端或两端且与所述钢棒本体同轴设置,所述耗能段的强度小于所述钢棒本体的未形成所述耗能段的部分的强度以及所述连接段的强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耗能钢棒,耗能能力强,变形能力大,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主体结构的损伤。

    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6423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898241.7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所述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包括:内套管、中套管和外套管,中套管的第二端与外套管固定连接;第一和第二传力挡板,第一传力挡板与内套管的第一端和中套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力挡板与外套管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和第二锚板,第一锚板与外套管的第一端配合,第一锚板与第一传力挡板配合,第二锚板与内套管的第二端和中套管的第二端配合;支撑件,支撑件设在外套管内;以及第一和第二预应力索,第一预应力索的第一端与第一锚板相连且第二端与支撑件相连,第二预应力索的第一端与支撑件相连且第二端与第二锚板相连。所述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具有耗能能力突出、自复位能力强、工业化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3846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0758604.2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潘鹏 王海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和具有其的设计方法,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包括:第一耗能单元和第二耗能单元。第二耗能单元与第一耗能单元在轴向方向上串联,轴向方向为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第二耗能单元包括:第二芯板、外盖板、黏弹材料层和轴向限位件,外盖板设于第二芯板沿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黏弹材料层设于第二芯板与外盖板之间,轴向限位件与第二芯板相连且垂直于外盖板设置,以对第二耗能单元进行轴向限位,剪切限位件位于外盖板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与外盖板间隔开,以限制第二耗能单元的变形范围。根据本发明的双阶段剪切型阻尼器,通过剪切限位件实现两个耗能单元在不同变形情况下的切换,性能稳定,变形能力大。

    带有干式连接件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1080516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810885731.7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干式连接件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用于拼装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上述带有干式连接件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干式连接件的耗能区两侧固定连接翼缘,耗能区两侧的所述翼缘分别与至少两块预制墙板中的相邻两块预制墙板的表面固定连接,实现了两块预制墙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拼装连接,可以保证和整体墙相同甚至超过整体墙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具有远超整体墙的变形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在地震中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水平竖向解耦式三维隔振装置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0782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13181.X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竖向解耦式三维隔振装置,所述水平竖向解耦式三维隔振装置包括:竖向直线运动机构,竖向直线运动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板和连杆组件,两个连接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平行设置,连杆组件沿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转动连接,连杆组件与连接板的转动轴线与上下方向垂直;水平隔振单元,两个连接板背离彼此一侧中的至少一侧连接有水平隔振单元;竖向隔振单元,竖向隔振单元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且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水平竖向解耦式三维隔振装置,实现水平性能和竖向性能解耦,进而在水平竖向解耦式三维隔振装置受水平力和竖向力时,水平隔振单元和竖向隔振单元共同发挥最大的隔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