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641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245195.7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9/08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卵石地层盾构楔犁刀及其设计方法。楔犁刀包括刀刃和刀身,以及刀刃耐磨合金块和刀身耐磨合金块;刀刃为哑铃型结构;刀刃耐磨合金块包括在左右两端部对称布置的第一刀刃硬质合金块,以及在中间部刀刃母材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的第二刀刃硬质合金块;刀身为梯形结构;刀身耐磨合金块包括在梯形结构前后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多块第一刀身硬质合金块、第二刀身硬质合金块。本发明通过对砂卵石地层盾构楔犁刀刀刃及其合金块、刀身及其合金块进行设计,使其在保持常规楔犁刀具切削地层能力、耐摩擦能力、耐冲击能力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刀具切削阻力,提高刀具侧面的耐摩擦能力,可降低掘进能耗,延长刀具在砂卵石地层中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36477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153471.1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幕墙拉索的张拉方法及幕墙安装结构,包括顶部的环桁架和底部的悬挑梁,悬挑梁与环桁架之间沿周向连接有若干幕墙拉索,幕墙拉索上固定有若干调节器,调节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悬挑梁与环桁架之间固定有截面为蛇形的幕墙网壳;支撑块与幕墙网壳的固定连接;幕墙固定在幕墙网壳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幕墙拉索和蛇形的幕墙网壳形成侧面幕墙的支撑,并且通过支撑块与蛇形的幕墙网壳的波底处连接形成支撑,大大降低了侧面幕墙支撑结构的重量,并通过蛇形的幕墙网壳和幕墙拉索保证了其支撑强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了其抗震性能,且提供了一种调整调节器角度的张拉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704862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48986.0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7 , G06F30/20 , E21D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楔犁刀松动剥落砂卵石地层的盾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松动剥落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楔犁刀形式,采用贝壳型楔犁刀;计算楔犁刀在松动剥落地层时刀具不同位置所受极限荷载,确定合金块的布置方式;依据地层磨蚀性及区间特征,确定合金块高度;根据刀具所受极限荷载,计算刀具楔犁所需切削力、顶进力,优选刀具外型特征参数设计方案;对楔犁刀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计算楔犁刀松动剥落砂卵石地层所需动力,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所需动力,配置盾构机的动力驱动系统。本发明研究了一种盾构楔犁刀对中小粒径卵砾石地层的松动剥落方法,填补了对楔犁刀受力研究的空白,为盾构选型及盾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364773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53471.1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幕墙拉索的张拉方法及幕墙安装结构,包括顶部的环桁架和底部的悬挑梁,悬挑梁与环桁架之间沿周向连接有若干幕墙拉索,幕墙拉索上固定有若干调节器,调节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悬挑梁与环桁架之间固定有截面为蛇形的幕墙网壳;支撑块与幕墙网壳的固定连接;幕墙固定在幕墙网壳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幕墙拉索和蛇形的幕墙网壳形成侧面幕墙的支撑,并且通过支撑块与蛇形的幕墙网壳的波底处连接形成支撑,大大降低了侧面幕墙支撑结构的重量,并通过蛇形的幕墙网壳和幕墙拉索保证了其支撑强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了其抗震性能,且提供了一种调整调节器角度的张拉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7506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12608.4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事故风险源识别方法及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深基坑施工动态数据,将所述深基坑施工动态数据导入BIM建筑模型,判断是否存在深基坑事故风险;实时获取塔吊的结构数据、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并依据塔吊的结构数据、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以及所述BIM建筑模型,进行塔吊工作模拟,判断是否存在塔吊事故风险;实时获取施工平台的结构数据和运行数据,并依据施工平台的结构数据和运行数据以及所述BIM建筑模型,进行施工平台工作模拟,判断是否存在施工平台事故风险。可见,本发明实现了建筑施工事故风险源的动态识别,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75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83516.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索提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一组两根提升螺杆、穿接在提升螺杆上的提升千斤顶以及连接拉索索体与提升螺杆的双顶提升承力架,所述提升螺杆的前端通过提升后叉耳与双顶提升承力架连接;两根提升螺杆对称穿过双顶提升耳板的两侧,所述双顶提升耳板的前端通过提升销轴与钢结构耳板连接、后端顶接在提升千斤顶的前侧。本发明提升过程利用原有钢结构节点作为提升反力受力点,传力路线明确、合理,设计巧妙,不需要设计附加结构,比传统方式材料用量节省材料,同时安全可靠性高,尤其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双索提升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95377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51248.4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的施工方法,涉及预应力空间结构施工技术领域,采用地面铺放索网,整体提升拉索的方法将拉索安装到位,即整体牵引提升,然后张拉锚固的方法:所有的承重索和稳定索在场地内铺放组装完成,然后利用液压千斤顶对承重索进行连续牵引提升,在索头到达环桁架锚固点时进行锚固,然后再进行稳定索张拉,直至拉索全部锚固完成,结构成形。该方法避免了大量满堂支架的搭设,大大节省了施工费用,低空组装提高了组装质量,高空作业量少,施工安全,且速度快,节省工期。相对于传统的张拉提升工艺高空业量减少60%以上,取消了支撑塔架等辅助设施,施工工期缩短50%,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7756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1910083516.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索提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一组两根提升螺杆、穿接在提升螺杆上的提升千斤顶以及连接拉索索体与提升螺杆的双顶提升承力架,所述提升螺杆的前端通过提升后叉耳与双顶提升承力架连接;两根提升螺杆对称穿过双顶提升耳板的两侧,所述双顶提升耳板的前端通过提升销轴与钢结构耳板连接、后端顶接在提升千斤顶的前侧。本发明提升过程利用原有钢结构节点作为提升反力受力点,传力路线明确、合理,设计巧妙,不需要设计附加结构,比传统方式材料用量节省材料,同时安全可靠性高,尤其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双索提升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06615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93034.3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变形主动调控方法,包括:S10:预制加强管片,加强管片中心预留有贯通管片厚度的开孔,开孔具有内螺纹,并在加强管片内侧安装螺帽封堵;S20:盾构隧道施工前,查明变形敏感段,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变形敏感段安装加强管片;S30:发生变形时,确定盾构隧道变形方向,由盾构隧道变形方向选定对应加强管片;S40:打开螺帽,由开孔向加强管片外施工锚固体;S50:以锚固体为承载体对加强管片向盾构隧道中心方向施加回调力,缓慢调整盾构隧道变形。本发明可为盾构隧道变形提供一种精细化、可控式的控制调节方式,在需要控制盾构隧道变形时,能够根据需要主动高效控制有针对性的调整结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952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219717.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7 , E21D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卵石地层盾构刀具均匀磨损的刀盘刀具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砂卵石地层盾构刀具主要磨损形式;步骤二:确定刀具磨损量计算方法;步骤三:确定满足刀具均匀磨损的包络线形式;步骤四:确定刀盘结构形式;步骤五:确定刀具配置模式。本发明提出的砂卵石地层盾构刀具均匀磨损的刀盘刀具设计方法能够解决砂卵石地层普遍存在的刀具不均匀磨损、开仓换刀频繁、长距离掘进后部分区域整体切削工效降低等问题,能够延长盾构单次不换刀掘进距离,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能够为刀盘的结构设计、刀具的配置模式等关键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拓展了刀盘刀具设计方法,为盾构选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