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波驱动的甲醇-水重整制氢催化剂

    公开(公告)号:CN118384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84838.6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波驱动的甲醇‑水重整制氢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是由CuO/ZnO复合氧化物活性组分负载在微波吸收组分表面得到的复合催化剂,微波吸收组分为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和石墨的混合物;微波吸收组分的质量占整个催化剂质量的10~40wt.%;采用浸渍负载的方式制备。本发明以具有适宜石墨化程度和比表面积的碳为载体并同时作为微波吸收材料,负载铜锌氧化物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与甲醇/水重整反应性能,制备工艺简单,当应用于微波驱动的甲醇/水重整制氢时,在使用较低水醇摩尔比的甲醇/水原料条件下可实现甲醇接近100%转化,且重整气产品中H2含量~70mol.%、CO含量低于1mol.%。

    一种封装双金属构筑b轴向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MTA反应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4653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395805.1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装双金属构筑b轴向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MTA反应的应用,该方法以偏铝酸钠、六水合硝酸锌、硝酸镓、氢氧化钠和硅酸四乙酯分别作为铝源、锌源、镓源、碱源和硅源,以改性高岭土基底作为生长基体,四丙基氢氧化铵作为模板剂,制备得到b轴向[Ga,Zn]‑ZSM‑5催化剂,该催化剂基于封装双金属形成Zn‑Ga耦合金属活性中心,能有效降低催化材料的B/L酸比值,与分子筛本身具有的酸催化中心形成协同催化效应,所构筑的b轴向直线型孔道,具有晶面方向择形生长特性,反应分子在b轴直孔道中扩散阻力小,抑制积碳分子形成;解决了煤基甲醇制芳烃反应中常规催化剂存在的反应活性低、催化剂寿命短等问题。

    一种微波驱动甲醇重整快速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7749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1738426.8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驱动甲醇重整快速制氢的方法,甲醇/水混合溶液原料可直接泵入预装催化剂的管式微波反应器中,在微波辐射下,催化剂床层迅速升温至工作温度,甲醇/水混合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快速重整为主要含H2和CO2的混合气;该混合气经冷却后将未完全转化的少量甲醇和水冷凝,所得到的甲醇/水混合冷凝液收集存储循环至原料罐中重新作为原料使用;同时,该混合气得到初步干燥,然后对该混合气进行深度干燥,经脱除CO2,得到高纯度H2产品。本发明以微波为能量源驱动甲醇/水在高效的催化剂上重整为主要含H2/CO2的产品,重整气流中杂质气体的含量稳定保持在0.3mol.%以下,反应迅速,催化效率高。

    一种成浆浓度预测模型判定低阶煤与分散剂匹配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808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88582.2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浆浓度预测模型判定低阶煤与分散剂匹配性的方法,将低阶煤在空气中自然烘干得到空气干燥煤样,使用快速压紧式磨煤制样机处理,得到粒度合适的低阶煤粉末;对低阶煤分别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得到水分、挥发分、O/C值、C=O/C‑O值;将上述煤质数据代入成浆浓度预测模型得到该低阶煤分别在SLS、NSF、SHS和SAF下的成浆浓度预测值;对比成浆浓度预测值的大小即可知道低阶煤与分散剂的匹配性的好坏。该方法基于煤质因素影响建立低阶煤成浆浓度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来判定低阶煤与分散剂匹配性,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水煤浆分散剂筛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低阶煤与分散剂的匹配规律。

    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柔性超疏水薄膜可控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183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275866.3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柔性超疏水薄膜可控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一定比例微米级磁性颗粒与低表面能弹性聚合物混合的涂膜液;利用刮刀涂覆法进行不同厚度的涂膜;利用磁场调控制备具有柔性的双尺度结构的薄膜表面;利用喷涂法使超疏水纳米颗粒悬浮液均匀沉积制备多尺度结构薄膜。本发明将磁控粗糙表面与纳米喷涂技术相结合,使材料具备多级复合结构,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并使得薄膜脱离磁场后可长期保持其表面形状和疏水特性,提高了薄膜的稳定性,同时以低表面能弹性聚合物为薄膜基体,使得薄膜结构具有柔性和可延展性能,增大了薄膜的实际应用范围,且制备方法简单,无需氟化处理,提高了经济性和环保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