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114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1552871.5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dtxS1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利用与油茶炭疽病密切相关的几种炭疽菌属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果生炭疽菌特异的染色体序列和候选基因,并进一步根据候选基因可能的基因功能及是否含有内含子等特征,选定可用于特异性鉴定果生炭疽菌的候选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油茶果生炭疽菌进行特异性检测。本发明可用于油茶炭疽病的诊断及预测,同时可用于果生炭疽菌的特异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9491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552870.0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Ac转座酶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利用与油茶炭疽病密切相关的几种炭疽菌属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果生炭疽菌特异的染色体序列和候选基因,并进一步根据候选基因可能的基因功能及是否含有内含子等特征,选定可用于特异性鉴定果生炭疽菌的候选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油茶果生炭疽菌进行特异性检测。本发明可用于油茶炭疽病的诊断及预测,同时可用于果生炭疽菌的特异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479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66998.6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IPC: C12N15/87 , C12N15/113 , A01H5/02 , A01H6/82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碳量子点基因传递平台的植物花色调控方法。CQDs是利用双氰胺和柠檬酸钠作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的带正电颗粒。它可以快速与负电性的siRNA结合形成复合物siRNA‑CQDs。siRNA‑CQDs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植物细胞,介导RNAi沉默花色调控基因,从而实现植物花色改变。与传统的遗传转化方法以及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相比,本发明的基于碳量子点基因传递平台的花色调控技术具备多种独特的特点,包括合成的碳量子带有正电荷、花色变化明显、操作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泛等等。因此,该技术为植物花色改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413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66598.2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锰尾矿渣绿色治理用初级筛选设备,涉及锰尾矿渣技术领域,包括筛选箱体,所述筛选箱体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筛选箱体内部的上侧安装有筛选组件,所述筛选箱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料罐,所述导料罐的内侧安装有导料螺旋叶片,所述导料螺旋叶片的右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筛选箱体内侧底部的右侧安装有吸风机构,所述筛选箱体的右侧安装有细灰收集机构。通过细灰收集机构和吸风机构的使用,使得在进行筛选的过程中,锰尾矿渣中的细小颗粒能够通过吸风机构和细灰收集机构进行吸取收集,从而便于在锰尾矿渣筛选的过程中对细小颗粒的收集处理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02869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878165.4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磷灰石基底的纳米级缓释氮肥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级尿素与高孔隙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共同投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至纳米级尿素全部溶解,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7.6~8.6,再继续搅拌得到前驱液;使用真空抽滤机前驱液进行抽滤、收集产物,所得产物经干燥后得到纳米级缓释氮肥初品;将纳米级缓释氮肥初品置于圆形模具内,经加压、卸压、脱模后得到所述羟基磷灰石基底的纳米级缓释氮肥。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在高孔隙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空腔内成功包被上纳米级尿素,实现了氮肥的动力学缓慢释放,保证氮素肥力稳定,有利于植物对肥力的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129243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8838.0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湿地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湿地环境中微塑料来源的判定方法、系统、终端、介质,利用取样程序对湿地中的水进行均匀搅拌;利用主控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运行;利用样本过滤程序对收集的水样本进行过滤;利用离心机对注入离心机的固态物质进行离心,去除固态物质中的残留水,收集离心机内的固态物质;利用显微图像采集程序进行微塑料显微镜下的成像,得到微塑料显微图像;利用微塑料种类确定程序对具有相同光谱信息的微塑料的种类进行确定,得到微塑料的来源。本发明实现水样中的微塑料的获取;通过微塑料的显微图像的获取实现对微塑料的初步分类,操作简单,能够实现有效判定,对城市湿地中微塑料治理提供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328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39866.5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美冬青的盆栽方法,所述方法以单体棚作为盆栽设施;选择栽植季节为9月至翌年3月,每盆栽1至3株;以草炭土、水洗牛粪、黄心土按体积比(5—7):(2—4):1混合后作为基质;选择的上盆苗为1—2年生扦插苗,上盆第1年萌芽前修剪,保留基部高度为3—20cm;第2年开春萌芽后用多效唑矮化;第1—2年以培养株型为主,平衡缓释肥;第3年是挂果年,萌芽后至开花前以高磷肥为主,5月开花后喷施螯合钙稀释液1—2次,6月至9月,施1次N、P、K质量比为(10—12):(12—16):(18—22)的缓释肥,9月果色由绿色转红色阶段,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及螯合钙稀释液,每7—10d1次,交替浇施;果色转变成红色之后,不用施肥。
-
-
公开(公告)号:CN103937668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40250.5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念珠藻属藻类生态模拟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该系统包括培养液回收池(7)、多层培养架(1)、多个光照装置(3)、回收液过滤系统(6)、至少一个喷头(12)。该方法是将带孔培养盘置于多层培养架上,接种用藻种为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直径为1mm~2mm的藻种,接种时将藻种均匀平铺在带孔培养盘中,接种的密度控制在0.5g/cm2~1g/cm2,接种厚度为1cm-2cm;向培养物上喷淋培养液,控制光照和培养液温度。该方法可节水80%,在葛仙米培养过程中球体不易破裂,培养过程中葛仙米抗杂藻污染能力强,杂藻污染率低,生产的葛仙米的干物质含量可高达8%。
-
公开(公告)号:CN10386579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39757.9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念珠藻属藻类浅层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该系统包括培养液回收池(7)、多层培养架(1)、多个光照装置(3)、回收液过滤系统(6)、至少一个滴液口(12)。该方法是将浅层培养盘置于多层培养架上,接种用藻种为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直径为1mm~2mm的藻种,接种时将藻种均匀平铺在浅层培养盘中,接种的密度控制在0.5g/cm2~1g/cm2,接种厚度为1cm-2cm;向培养物上喷淋培养液,控制光照和培养液温度。该系统不需要专门的气泵进行增氧及二氧化碳,该培养方法简化步骤,去掉了通气、清洗、换培养液等过程,可节水60%以上,节约用电50%以上,可有效清除杂藻污染,且葛仙米不易破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