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催化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13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97338.6

    申请日:2023-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催化应用,属于有机材料制备、太阳能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由1,3,5‑三溴苯与1,4‑苯二硼酸通过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合成而得。所制备得到的该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具有有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特征,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光生电荷,实现了该类有机半导体材料对水中有机物、抗生素污染物的光催化吸附和降解,并同时对二氧化碳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与还原能力。

    一种提高铁基三维多孔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3162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29844.9

    申请日:2022-08-02

    Inventor: 李琦 孙震 杨炜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铁基三维多孔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和应用,属于无模直写技术、多孔材料制备和材料成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用碳源/氮源前驱体粉末包埋三维结构,在惰性气体或者空气中进行高温热处理,包埋粉末在高温下分解,能够在铁基三维多孔材料结构表面形成致密的碳网络,从而提高三维结构的稳定性。上述方法尤其适用于高温热处理后稳定性不足易出现变形的铁基三维结构,操作简单,且适用于多种热处理环境,热处理后三维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

    一种光降解纳米氮化碳-聚氯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09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73017.2

    申请日:2022-07-21

    Inventor: 李琦 苟宁 杨炜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降解纳米氮化碳‑聚氯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可见光催化材料制备、可降解塑料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调控类石墨相氮化碳的形貌和有机弱酸掺杂,从而提高氮化碳光催化氧化降解塑料的效果。该方法解决了常规添加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制备光降解塑料时,引入额外的金属元素、较窄的吸收光谱范围等问题,添加氮化碳和有机弱酸可以显著地提高复合塑料薄膜的可光降解性能。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类似光降解纳米氮化碳‑聚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一种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催化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67044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907063.5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催化应用,属于有机材料制备、太阳能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有机聚合物材料为具有线状聚合结构的聚丙烯腈基材料。通过改进的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腈光催化材料,所制备的有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光生电荷,解决了传统聚丙烯腈材料光生激子产量低的缺陷,实现了该类有机半导体材料对水中有机物、抗生素污染物或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光催化降解和净化。

    一种锰铈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辅助增容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066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424302.1

    申请日:2021-04-20

    Inventor: 李琦 王建 杨炜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锰铈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光辅助增容应用,属于电化学、无机半导体材料和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复合电极材料由原位生长的锰基材料和吸光半导体材料耦合而成。采用多步原位生长工艺获得的复合电极材料,在光照条件下能够显著增加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容,解决了电极材料一旦成型电容就无法改变的难题,可应用于新型超级电容器和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一种铁路隧道防灾紧急通道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05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27844.X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防灾紧急通道。所述疏散通道由斜井式结构构成,包括与主隧道连接入口处的防护门、斜井式结构的缓坡段和斜井段,缓坡段宽度不小于斜井段宽度;防护门的最小宽度D(P)=1.75e0.025P;缓坡段最小面积A(P)=34e0.1P;缓坡段最大坡度S(a)=e0.18a。本发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获得了满足不同数量人员安全疏散紧急通道结构设计参数,该参数也充分反映了紧急通道结构条件对隧道内人员紧急疏散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了目前斜井式紧急通道的结构设计方法,而且为斜井式紧急通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最大可能地实现了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减少损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