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6635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050861.4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5B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包括吸收‑压缩复合制冷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及冷冻水系统,本发明分别利用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和溶液除湿系统来承担空气的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独立控制。通过提高吸收式制冷的蒸发温度,增大吸收式制冷的放气范围,使得吸收式制冷循环能效比增加。此外,吸收复合压缩式系统可以合理调控发生温度和冷凝温度,通过消耗少量的电能来降低发生压力和发生温度,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发生温度,扩大低温热源的利用范围;同时利用压缩机增加复合系统冷凝压力来提高冷凝温度,将全部的冷凝热回收用于溶液除湿系统稀释溶液的再生。该方法可同时降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温度,并提升蒸发温度,在保证空调效果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系统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06091187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405911.1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热源吸收式耦合空调装置及调控方法,包括低温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溶液除湿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本发明利用溶液除湿承担空气的潜热负荷,吸收式制冷承担空气显热负荷,通过提高吸收式制冷的蒸发温度,增大吸收式制冷的放气范围,使得吸收式制冷循环能效比增加,也可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发生温度,扩大低温热源的利用范围,同时利用吸收式制冷的冷凝热再生除湿溶液,冷却塔产生冷却水用来进行吸收器、除湿溶液冷却以及冷凝器的进一步冷却,在保证空调效果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系统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4491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11839.6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聚合物筋用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改性树脂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改性树脂的原料包括氧化石墨烯、乙烯基树脂以及固化剂,其中氧化石墨烯和乙烯基树脂的质量比为5~8:92~95,所述固化剂为乙烯基树脂质量的10%~13%。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树脂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同时制备工艺简单,可以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95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295664.7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变压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直流变压器拓扑原边通过一个输入侧电感来连接一组N个半桥单元的阀串,从而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阀串通过传输电感和隔直电容连接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副边采用一个全桥电路,通过一个中高频变压器连接原副边,以提高整个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该拓扑结合了MMC变换器和DAB变换器的特征,具有高电压输入、故障易处理以及软开关的优点;在控制方法上采用改进的准方波调制,通过改变常开驱动信号的数量使得传输电感两端电压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匹配,同时通过采样阀串内各个子模块电容电压进行排序后分配驱动信号,来实现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124508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59848.7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騉 , 杨景刚 , 郭佳豪 , 黄强 , 刘洋 , 赵科 , 苏伟 , 刘瑞煌 , 车凯 , 马勇 , 贾勇勇 , 李洪涛 , 刘咏飞 , 王静君 , 刘媛 , 宋思齐 , 李玉杰 , 肖焓艳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式直流快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电源、备用电源、第一主开关、第二主开关,主电源通过第一主开关向负载供电,备用电源通过第二主开关向负载供电;第一主开关所在支路串联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主开关所在支路串联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用于测量所在支路电流;第一主开关和第二主开关两端并联一个分断支路,分断支路用于分断额定电流及短路电流,包括隔离器件和固态开关。本发明实现了正常工况下备用电源与工作电源间的双向快速切换,及事故或非正常工况下工作电源向备用电源的单向快速切换,保证了负载的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8153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80255.1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杨騉 , 杨景刚 , 黄强 , 刘洋 , 赵科 , 苏伟 , 王晨清 , 袁栋 , 马勇 , 贾勇勇 , 郭佳豪 , 李洪涛 , 刘咏飞 , 王静君 , 刘媛 , 宋思齐 , 李玉杰 , 肖焓艳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网的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其中,该直流配电网包括:至少两个配电子网和至少一条母线连接线;任一配电子网包括:进线、至少一条母线和至少一条馈线,进线与至少一条母线电连接,至少一条母线与至少一条馈线电连接,任一母线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配电子网中的母线电连接;该用于直流配电网的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限流器,任一限流器设置在对应的母线连接线上,任一限流器用于在对应的母线连接线上的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时,进入限流模式,以限制对应的母线连接线上的电流。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直流配电网的故障侧与非故障侧隔离,方便故障侧切除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03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03653.6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用电系统及其测试方法,直流配用电系统包括:第一换流器和第二换流器,第一换流器和第二换流器的直流侧端口分别与第一直流母线电性连接;第一换流器的直流侧端口与第二换流器的直流侧端口通过开关电性连接,并能够通过开关电性连接成真双极或伪双极结构形式;第一直流变压器和第二直流变压器,第一直流母线通过第一直流变压器和第二直流变压器电性连接第二直流母线;第一直流变压器与第二直流变压器通过开关电性连接,连接成真双极结构形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配用电系统及其测试方法,能够实现对真伪双极特性的对比分析,并研究直流侧接地对系统的影响,开展直流配网关键装备的性能分析,以及故障时的保护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7388657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10427339.3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压压缩溶液再生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溶液回路及蒸汽压缩冷凝回路,本发明利用溶液调湿干燥蒸发器进口空气,实现空气源热泵无霜运行。利用低压压缩再生器进行溶液再生,蒸发的水蒸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蒸汽在再生器中冷凝,将全部的冷凝热回收用于稀释溶液的再生,使大部分热泵系统的热量用于供热。该方法可降低溶液的再生温度,提高再生效率,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0605197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04050.5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52 , F24F5/00 , F24F3/14 , F24F13/30 , F24F2003/1435 , F24F2003/1458 , F24F2203/021 , F25B13/00 , F25B47/006 , F25B2313/02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膜法除湿和室内再生加湿的无霜空气源热泵装置及方法,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和溶液除湿/加湿循环回路,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通过连通管路一依次串联在一起的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再生冷凝器(4)、节流阀(5)、室外换热器(6);溶液除湿/加湿循环回路包括通过连通管路二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热回收换热器(10)、再生冷凝器(4)、室内加湿膜组件(11)、热回收换热器(10)、室外除湿膜组件(7)、除湿溶液储存槽(8)。本发明利用膜除湿组件将室外空气潜热转换为显热,避免了结霜,将除湿溶液引入的水分再生为室内加湿。
-
公开(公告)号:CN217512242U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20740891.4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05D7/14 , B05D7/16 , B05D5/00 , C23C4/134 , C23C4/11 , E04B1/64 , E04C5/01 , C04B20/12 , C04B14/4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的防护涂层结构,从钢筋基体表面向外依次涂覆粘结层、纳米复合陶瓷涂层、封闭涂层、面漆层,其中,封闭涂层渗入在纳米复合陶瓷涂层中,所述中间粘结层厚度为70‑80μm,所述纳米复合陶瓷涂层厚度为200‑300μm,所述面漆层厚度为40‑60μm。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防护涂层结构,不仅增加了钢筋‑涂层‑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能力,而且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增加了工程服役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