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61162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265477.9
申请日:2011-09-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Q1/38
Abstract: 树形接入连通延迟线电阻加载渐变槽线脉冲天线由渐变槽线辐射贴片(1)、介质基板(2)、微带馈线(3)、树形接入线(4)、连通延迟线(5)和加载电阻(6)组成;加载电阻分布在连通延迟线上;两个渐变槽线辐射贴片之间缝隙的边缘张开形成喇叭形开口;渐变槽线辐射贴片末端开口最大位置是天线辐射末端(8),缝隙开口另一端是槽线(9)开路端;微带馈线一端是馈电端(10),另一端是微带到槽线的过渡段(11);树形接入线位于渐变槽线辐射贴片的介质基板背面区域,每个区域树形接入线分枝汇聚于汇聚点(13),再经连通延迟线相连;树形接入线分枝另一方向末端通过金属化过孔(14)与天线辐射末端(8)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509864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38597.7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连通树形延迟线电阻加载领结脉冲天线,尤其是一种电阻加载脉冲天线。该天线由领结辐射贴片(1)、介质基板(2)、树形延迟线(3)和加载电阻(4)组成;两辐射贴片(1)位于介质基板(2)的同一面,其相近一端是领结脉冲天线的馈电端(5),另一端是领结脉冲天线的辐射末端(6);树形延迟线(3)位于两辐射贴片的介质基板背面区域,每个区域的延迟线呈树状分布,延迟线汇聚于延迟线的汇聚点(7)再经连通线(8)相连,每一枝树形延迟线(3)的另一末端经金属化过孔(9)与天线的辐射末端(6)连接,加载电阻(4)位于延迟线(3)上。该天线可以降低拖尾脉冲的幅度,展宽天线的阻抗带宽,减小对天线辐射效率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394357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38572.7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延迟线领结脉冲天线,尤其是一种带延迟线的脉冲天线。该天线由领结辐射贴片(1)、介质基板(2)和延迟线(3)组成,其中辐射贴片与延迟线分别位于介质基板(2)的两侧。两辐射贴片相近一端是天线的馈电端(4),另一端是天线的辐射末端(5);若干条延迟线(3)位于两个领结辐射贴片(1)所包含的介质基板(2)背面的区域内,每个区域的延迟线(3)一端通过金属化过孔(6)与天线的辐射末端(5)相连接,另一端或者与同区域的其他延迟线(3)末端相交于延迟线(3)的汇聚点(7)、或者开路。该天线可以延迟脉冲辐射波形中拖尾脉冲出现的时间,降低拖尾脉冲对目标信号的干扰,同时对天线辐射效率的不利影响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361165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66176.8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Q1/3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延迟线电阻加载渐变槽线脉冲天线,尤其是一种电阻加载脉冲天线。该天线由渐变槽线辐射贴片(1)、介质基板(2)、微带馈线(3)、延迟线(4)和加载电阻(5)组成,其中两个辐射贴片(1)之间缝隙的边缘张开形成喇叭形的开口;辐射贴片(1)末端开口最大的位置是天线的辐射末端(7),缝隙开口的另一端是槽线(8)开路端;微带(3)一端是馈电端(9),另一端是微带到槽线的过渡段(10);延迟线(4)位于两块贴片(1)的基板(2)背面,加载电阻(5)分布在延迟线(4)上,每个区域的延迟线(4)的一端通过金属化过孔(12)与辐射末端(7)连接,另一端开路。该天线可以降低拖尾脉冲的幅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157769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73806.X
申请日:2011-03-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P5/08
Abstract: 带阻带的微带线-槽线的过渡涉及一种微带线与槽线的过渡结构,该过渡由微带线(1)、槽线(2)及金属接地过孔(3)组成,三者在同一块电路基板(4)上;微带线(1)的金属接地面(6)上蚀刻出与微带线导带(5)成空间立体交叉(7)的槽线(2),微带线(1)的一端为微带线-槽线过渡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口(8),另一端为微带线的末端(9),微带线末端(9)导带为宽阔形状;槽线(2)的一端是微带线-槽线过渡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口(10),槽线(2)的另一端是开路端(11);在微带线末端(9)有穿过电路基板(4)的金属接地过孔(3)。该过渡可以在工作通带内形成一个阻带,用于抑制对工作在该阻带内的其它系统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52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43956.5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吸收带超宽带无反射陷波天线,该天线包括介质基板(1)、微带线(2)、过渡结构(3)、电阻电感支路(4)、Vivaldi天线(5)和弯折偶极子(6);过渡结构实现了微带线到Vivaldi天线的宽带匹配;并联接入的电阻电感支路实现了对天线低频回波反射的吸收,形成低频吸收带;弯折偶极子分布在Vivaldi天线两个天线臂之间,在工作频带内实现了无反射陷波的吸收带。该超宽带端射天线具备多个吸收带,吸收了陷波频段以及低频的回波反射,减少了回波反射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如减少了回波反射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降低了反射对前级放大器稳定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5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43956.5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吸收带超宽带无反射陷波天线,该天线包括介质基板(1)、微带线(2)、过渡结构(3)、电阻电感支路(4)、Vivaldi天线(5)和弯折偶极子(6);过渡结构实现了微带线到Vivaldi天线的宽带匹配;并联接入的电阻电感支路实现了对天线低频回波反射的吸收,形成低频吸收带;弯折偶极子分布在Vivaldi天线两个天线臂之间,在工作频带内实现了无反射陷波的吸收带。该超宽带端射天线具备多个吸收带,吸收了陷波频段以及低频的回波反射,减少了回波反射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如减少了回波反射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降低了反射对前级放大器稳定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0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47549.1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包括耦合微带线、介质基板、主谐振器、副谐振器、电阻;该滤波器有上下两面,耦合微带线包含位于介质基板上面的金属导带、位于介质基板下面的金属地层;耦合微带线两端分别连接输入、输出端口;主谐振器蚀刻在金属地层的中间;副谐振器蚀刻在金属地层中主谐振器的外侧;耦合微带线与主谐振器、副谐振器相互耦合,实现混合谐振;电阻在副谐振器与对称线的交叉处,跨越副谐振器的缝隙,电阻两端与金属导带内部和外部的金属地层连接;本发明具备超宽带的共模抑制带宽以及多个吸收带,吸收带以热能形式耗散共模噪声,减轻系统中潜在的共模电磁干扰问题,同时不破坏差模信号的正常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467942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0259754.3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H04L61/00 , H04L49/25 , H04L65/61 , H04L101/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INOC系统的MAC地址学习方法及系统,属于交换机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于局端设备中创建地址学习参数集,读取来自H接口的源MAC地址,判断所述源MAC地址是否存在于MAC地址表中,读取来自E接口的目的MAC地址,判断所述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单播地址:若不是,则进入第二学习模式;反之,判断所述目的MAC地址是否为已知单播地址:若是,则执行第二转发指令;若不是,基于学习转发策略完成对应单播报文的后续处理。使HINOC系统中的局端设备内的学习确认模块对目的MAC地址进行分类,包括判断是否为新增地址、是否为单播地址,从而减少局端设备对来自E接口的无效MAC地址的学习,降低了网络对HB设备MAC地址表存储空间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1922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5462.6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两副相同圆极化天线的增益的测量方法,使用了结构和性能相同的第一待测圆极化天线和第二待测圆极化天线,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线缆。测量环境为微波暗室。将第一待测圆极化天线和第二待测圆极化天线以远场距离安装;矢量网络分析仪经线缆连接到第一待测圆极化天线和第二待测圆极化天线,其中第二待测圆极化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在旋转0度和旋转90度时测量复数传输系数,据此计算第一待测圆极化天线和第二待测圆极化天线的增益、轴比和旋向测量值。该方法无需辅助测量天线,显著降低成本;只需两次测量,提升了测量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