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稳压相似材料压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69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40429.4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稳压相似材料压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小推车、电动机、液压泵、水箱、水平液压缸、水平液压缸柱、水缸套、水缸柱、蓄能器和压制机构,所述电动机、液压泵、水箱、水平液压缸、水缸套、蓄能器和压制机构固定设置在小推车上;水平液压缸柱安装在水平液压缸中,水缸柱安装在水缸套中,水平液压缸柱与水缸柱连接在一起;所述液压泵通过进油管一及进油管二分别与水平液压缸的前腔及后腔连通;水缸套通过给水管与所述水箱连通,水缸套通过排水压力水管与所述蓄能器连通;所述蓄能器通过进水压力水管为压制机构提供压力。本发明能够压制出相似材料模型,也能够为需压装置提供稳定压力。

    一种浅部采空区地表与地下相结合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5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41095.0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采空区过程中浅部采空区地表与地下联合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所述的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下微震监测系统、地下变形监测系统、地下应力监测系统、地表变形监测系统和云平台;所述的地下微震监测系统、地下变形监测系统、地下应力监测系统、地表变形监测系统分别和云平台相连;四个监测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平台,用于工作人员查看和分析。微震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微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本发明可提供有效的浅部采空区上覆岩层塌陷过程监测和预警,实现快速、准确定位事故发生地,有效防浅部采空上覆岩层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种研究滑移型岩爆机理的双结构面直剪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3768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0974253.8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滑移型岩爆机理的双结构面直剪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方形断面的岩石试样;将所述岩石试样在巴西劈裂条件下依次生成双平行结构面;对双平行结构面分别进行3D扫描,获取双平行结构面的三维数字模型并计算其粗糙度;将岩石试样安放到剪切试验机上,并在底部侧面安装声发射监测探头,对试样进行常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同时监测岩石试件的声发射信号;汇总整理剪切试验过程中剪切时间、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声发射信号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岩石试样发生滑移型岩爆的机理。本发明在实验室范围内构建出结构面与岩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简化岩体系统,可以为滑移型岩爆的机理研究与预警预测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方法。

    一种水岩联合注浆填充采场控沉治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8241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285643.3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6/00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岩联合注浆填充采场控沉治水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水、浆液、垮落岩石所构成的联合结构体来承载上覆岩层;采场内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将积水泵入采场内的具有一定强度的临时水仓中;开采后顶板岩层垮落,采场岩层碎石沉积在临时水仓周围,浇筑浆液使碎石凝结在一起形成类穹顶形承载体。本发明对于开采过程中的积水进行贮藏处理,进行二次应用,特别是对于含水层遭到破坏的情况;同时借助水与临时水仓的承载能力,在岩层碎石垮落空间内形成一个类穹顶结构实现对地表的控沉作用。本发明具有保水、防水、减沉等效果,充填材料用料少成本低,操作简单,工程效果显著,适用于倾角较小的岩层,可适用于西部保水开采及矿区的防沉陷开采。

    一种获得不同加载速率下半正弦波的SHPB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288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453038.8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 G01N3/02 G01N2203/0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冲击动力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获得不同加载速率下半正弦波的SHPB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装置包括摆锤支架、摆锤、十字激光校准支座、入射杆和透射杆,摆锤支架顶端装有刻度盘和指针,摆锤包含锤杆和锤头,锤杆可绕轴带动指针做圆周运动,锤头撞击端面为弧面且曲率半径不同,摆锤支架一侧设置十字激光校准支座,十字激光校准支座上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入射杆和透射杆,入射杆和透射杆上分别设有应变片,应变片通过前置信号放大器与示波记录仪、交换机和计算机连接。本发明装置能够在不同入射应力波时长和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获得弥散性小、重复性好的半正弦入射应力波,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一种模拟两步开采充填体与矿柱相互作用的平面双轴加载试验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3683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24336.7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两步开采充填体与矿柱相互作用的平面双轴加载试验方法及装置,双向加载系统X轴可模拟围岩挤压充填体,Y轴可模拟顶板挤压矿柱、充填体的现场实际。首先制作矿柱试件,然后在两边浇筑充填体试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支撑单元,并在矿柱试件与充填体内部与表面分别安装应变与应力敏感元件,测试充填体与矿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变化情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的为平面双轴加载方式,将轴压加载与围压控制在一个水平平台上进行,实验简单易行。

    一种锚杆拉拔及应力波检测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274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90858.2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锚杆拉拔及应力波检测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承压筒、水压泵、空心千斤顶、激振器、应力波传感器、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试样由锚杆和类围岩体组成,类围岩体两端的锚杆上套装有密封挡块,类围岩体及密封挡块外部包覆有热缩管;试验方法为:在承压筒内装配固定试样,依次安装空心千斤顶、压力传感器、锚具、激振器、应力波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导通水压泵出水口与承压筒筒壁注水口,并对试样施加围压,通过空心千斤顶对锚杆施加拉拔力,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锚杆位移量,通过应变片测量锚杆变形量,通过激振器向锚杆中输入应力波,通过应力波传感器接收应力波并输出应力波曲线,通过声发射探头定位锚杆与类围岩体界面损伤区。

    一种摆锤加载中应变率霍布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484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111425.5

    申请日:2013-03-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摆锤加载中应变率霍布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岩石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能够通过调整摆锤的摆角控制锤头的冲击速度,实现中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相同的动态应力波加载。装置:包括摆锤支架,在摆锤支架上设置摆锤;在摆锤支架一侧设置校准支座,在校准支座上放置入射杆和透射杆,入射杆、透射杆及锤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在入射杆和透射杆上设有应变片,应变片通过前置信号放大器与示波记录仪的输入端相连接,示波记录仪的输出端与计算机相连。方法;调整校准支座的高度和位置,保证入射杆、透射杆和摆锤锤头的中心对正;将试样夹在入射杆与透射杆间;按照所需锤头冲击速度,调整摆锤摆角;放开摆锤进行冲击试验,记录和储存试验数据。

    基于三角面积比法度量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967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40875.4

    申请日:2014-01-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三角面积比法度量岩体结构面三维粗糙度的方法,属于土木工程中岩土技术领域,本发明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结构面的采集,通过结构面出露部分的表面形态来反映整个结构面的三维空间形态,通过最小二乘法对结构面进行平面拟合,计算结构面三角网格的总面积与平面面积之比,反应了拟合结构面的平整程度;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摄影测量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量结构面三维数据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应用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进行结构面表面的重建,实现通过三维三角网格来反映结构面的表面形态;在结构面表面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表面积法,通过结构面的网格面积与拟合面积之间的比值来反映粗糙度大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